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場上,德國武裝黨衛軍裝甲師的戰鬥素質在過去和現在都是一個傳奇。

在殘酷的東線,武裝黨衛軍裝甲師成爲蘇聯紅軍最頭疼的敵人,這也成爲這些部隊的驕傲,因爲他們創造出令國防軍裝甲師無法企及的戰績。

幾乎是在德軍入侵蘇聯的同時,德國宣傳機器立刻將工作重點放到武裝黨衛軍上。但是,此時的武裝黨衛軍還不是完全獨立的部隊,而是作爲加強國防軍的團。第一支黨衛軍部隊進入蘇聯時已經是1941年6月30日,可見當時並沒有成爲6月22日第一批進攻蘇聯的主力。

然而到了1943年初,武裝黨衛軍裝甲師在哈爾科夫地區進行了非常成功的軍事行動,立刻聲名鵲起。隨後,黨衛軍第2裝甲師與蘇聯第5近衛軍、第69軍進行戰鬥,並將其重創。

在戰爭後期,黨衛軍裝甲師甚至可以與整支蘇聯軍隊在基輔、華沙、科維爾等地作戰,完全是獨當一面的角色。在短時間爆發出如此強大的戰鬥力,到底有什麼祕訣?

首先當然要歸功於德國軍隊完善的培訓體系。與蘇聯紅軍不同的是,德軍有發達的士兵訓練機構,這些機構從一戰之後就沒有撤銷過,有着相當豐富的師資力量。因此,即便是戰爭的最後階段,黨衛軍的作戰單位依舊保持了出色的組織和作戰能力。

另外,黨衛軍在武器裝備和兵員補給方面都處於優先地位。黨衛軍第5“維京”裝甲師突圍之後,只剩下了大約3000名官兵,但在短短几周之內,就立刻進行了整編,補充了大量重型裝備和士兵。

當我們看到某個黨衛軍裝甲師與蘇軍作戰時,必須要考慮到兵員質量直接導致的戰鬥力水平的差異。儘管蘇軍在數量方面通常佔據優勢,但實際戰場上的結果卻並不佔優。

在普羅霍羅夫卡的傳奇戰役中,德國黨衛軍裝甲師的數量明顯少於蘇軍部隊,卻能打出非常漂亮的戰績。從黨衛軍作戰部隊的報告中,經常能夠看到德軍認爲蘇軍在坦克運用上存在問題,從這一點就能理解雙方的訓練體系導致的兵員質量差距,進而影響到戰鬥力水平。

由於黨衛軍裝甲師的超然地位,他們能夠成批量裝備繳獲的蘇聯坦克,甚至能夠在佔領哈爾科夫之後,利用第183號機械製造廠的部件和機械設備,爲自己製造全新的T-34/76坦克用來補充部隊。這樣的大膽舉動,德國國防軍絕對想都不敢想。

武裝黨衛軍部隊的戰鬥力不僅僅是裝甲部隊,其步兵部隊同樣具有相當高的素質能夠進行戰術配合。加上德國空軍的技戰術優勢,德國武裝黨衛軍能夠在東線極其被動的局面下,依舊保持了很高的作戰效率。這僅僅是從基層部隊的戰鬥力方面進行分析,還沒有考慮到高素質軍官的出色指揮能力,往往他們是創造戰場奇蹟的重要因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