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间按说没有什么完人,但如果非得找一位相对完美者,我投曾国藩一票。

曾文正公有多厉害呢?不说别的,就这个“文正”谥号,有清一代,十代帝王,臣子多如过江之鲫,也只有八人获此殊荣。他十年内七次升迁历来被官场中人视为圭臬,他军事上的成令人望尘莫及,他是洋务的开拓者,他知人善任,门生部署后来多为重臣,比如李鸿章等。在工业革命炮火的攻击下,清政府这艘破船之所以能撑到1912年,和朝廷里有一帮以曾国藩为首的肱股之臣是分不开的。

曾国藩在文学和书法的造诣同样深厚。他虽说没有专门将学问学术化,或者没有专门著书立说,但后人将他的文章、家书等整理出了《曾国藩全集》《曾国藩全书》《曾国藩家书》,直到今天,仍然是畅销书,仍然能作为人们行事、做人、修身的指导。开个玩笑说,文正公若收版税,何止亿万计!

曾国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里,我本人最推崇的是他的治家方略。曾国藩治家的成功不能定义为一般意义上的成功,而是划时代的,是有历史意义的,甚至可以推之为万世楷模亦不为过。自曾国藩之后,在其家训的熏染中,曾氏家族八代没有出过一个败家子,有240多人成长为各行各业的精英,这里面不乏院士、教授或在商业领域的成功者。这并不偶然,而是一个家族家训家风的继承和发扬的结果,这个根,这个精神的创造者,就是曾国藩。

我们极为好奇,曾国藩到底有什么魔力,或者说他的本事怎么能这么大,死后一百多年里,他的精魂何以竟能掌控家族走向和子孙后代的命运呢?理论是枯燥的,我们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以及他留下的遗产情况,读者可窥一斑而知全豹。

曾国藩27岁入仕,宦海沉浮凡三十多年,大部分官职尤其到他人生的中后期,掌握军权,他创办两淮盐票,又担任富庶之地两江的总督。三年清知府,尚十万雪花银,曾国藩要是喜欢钱,就算成不了和珅,百万千万两银子一点问题也没有。但,曾国藩对待做官和钱的关系,在他给弟弟们写的信中,是这么表述的:

“予自三十岁以来,即以做官发财为可耻,以宦囊积金遗子孙为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总不靠做官发财以遗后人。神明鉴临,予不食言。”

用大白话说就是:我要是因为当官发财了,那就是我的耻辱,如果因为我当官而给子孙留下了钱财,更是令家族蒙羞的事。所以我发誓,绝不因做官而为后人留下金钱,神明在上,决不食言。

那么曾国藩死后,给他的子孙留了多少遗产呢?他是有遗嘱的,关于经济财产的部分如下:

历览有国有家之兴,皆由克勤克俭所致,其衰也则反是。

余生平亦颇以勤字自励,而实不能勤,故读书无手抄之册,居官无可存之牍。生平亦好以俭字教人,而自问实不能俭。今署中内外服役之人,厨房日用之数,亦云奢矣。

其故由于前在军营,规模宏阔,相沿未改;近因多病,医药之资,漫无限制。由俭入奢,易于下水;由奢反俭,难于登天。

在两江交卸时,尚存养廉二万金,在余初意不料有此,然似此放手用去,转瞬即已立尽。尔辈以后居家,须学陆梭山之法,每月用银若干两,限一成数,另封秤出,本月用毕,只准盈余,不准亏欠。衙门奢侈之习,不能不彻底痛改。余初带兵之时,立志不取军营之钱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负始愿。然亦不愿子孙过于贫困,低颜求人,惟在尔辈力崇俭德,善持其后而已。”

从这段话看,曾国藩死后应该留下了两万两银子的遗产。这个数字对于多年位高权重的两江总督来说,就像个笑话。要知道,两江总督每年的养廉银就有二十多万两,还有陋规等其它的收入。

曾国藩做了多年京官,清朝的京官若不贪,俸禄很低,是很清贫的,后来他外放地方,有养廉银,所以他才说因为署内人比较多,想节约太难了,比如厨房的开支,就很大,很奢侈。如此发出了感叹说由俭入奢易,而由奢入俭难如登天。曾国藩的厨房果真开支大吗?

至今南京仍保留着吃白水饭的传统,就是只有米饭,没有菜或者很简单的素菜。曾国藩的祖父曾教育他,对于饮食,应该把欲望放至最低,这还不行,还要尽可能地少食。所以曾国藩的饮食常年都是一碗饭,加上简单的素菜而已。一品大员的饮食都如此简素了,曾府和衙署中人好意思大鱼大肉吗?所以,跟着曾国藩想肚子里有点油水是极难的。当然,总督大人比如看到有蛋或有豆腐之类的家常菜,感叹一番太过奢侈了,还真是有可能。

曾国藩曾经存在江宁布政使衙门一万多两银子,这笔钱他是准备用来养老的,他说:“余罢官后或取作终老之资,已极丰裕矣”。意思是这是相当大的一笔钱,用来养老简直是太宽裕了。可不是嘛,天天白水饭,萝卜白菜之类,一万多两银子真是够过个几十年的。

从曾国藩的画像看,他的身形应该一直都是比较瘦的,那个年月的人们也不知道蛋白质和脂肪之类的营养知识,而且从曾国藩单调的饮食看,蛋白质、脂肪等各种营养素他都是严重缺乏的,他晚年脚气病很严重肯定与之相关,而且他常年吃白水饭,用今天科学的解释看,他还很可能患上了糖尿病。曾国藩61岁就病逝了,与其说是病死的,其实很有可能是长期营养不良导致的结果。

位高权重,金钱唾手可得,却能甘守清贫,这份精神、这个操守、这个修为、这个自律,但凡是他身边的人,一定影响极深,更何况他作为大家长的权威。你看,连南京市民都被他影响至今。

曾国藩遗言里有一句叫“不受奠分,百事皆从撙节”。就是自己丧礼人家随份子的钱不能收,而且要极简。可是曾国藩是朝廷中兴重臣,他的葬礼也关乎朝廷的脸面,弟弟曾国荃做主,这条遗言不能遵守,如此曾纪泽才稍微将丧礼办得像一点样子。如此这两万遗产也就花得差不多了。

曾国藩留给世人的精神遗产是很丰富的,这些都能从他留下的文字中找到答案。曾国藩对于家庭的管理是非常成功的,他的治家理念和对家人行为标准的约束,从他给弟弟、儿子等亲人的家书里也能找到答案。

在那个时代,曾国藩是完美人格的化身,时光虽过去了一百多年,但中华传统并没有本质的改变,人们的文化基因也一脉相承,曾国藩对于今天的人们,仍然具备非常现实的意义。这一点,曾家的后代受益匪浅。

想了解文正公的思想和更多的信息,《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全书》都能给我们详实的解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