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間按說沒有什麼完人,但如果非得找一位相對完美者,我投曾國藩一票。

曾文正公有多厲害呢?不說別的,就這個“文正”諡號,有清一代,十代帝王,臣子多如過江之鯽,也只有八人獲此殊榮。他十年內七次升遷歷來被官場中人視爲圭臬,他軍事上的成令人望塵莫及,他是洋務的開拓者,他知人善任,門生部署後來多爲重臣,比如李鴻章等。在工業革命炮火的攻擊下,清政府這艘破船之所以能撐到1912年,和朝廷裏有一幫以曾國藩爲首的肱股之臣是分不開的。

曾國藩在文學和書法的造詣同樣深厚。他雖說沒有專門將學問學術化,或者沒有專門著書立說,但後人將他的文章、家書等整理出了《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全書》《曾國藩家書》,直到今天,仍然是暢銷書,仍然能作爲人們行事、做人、修身的指導。開個玩笑說,文正公若收版稅,何止億萬計!

曾國藩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裏,我本人最推崇的是他的治家方略。曾國藩治家的成功不能定義爲一般意義上的成功,而是劃時代的,是有歷史意義的,甚至可以推之爲萬世楷模亦不爲過。自曾國藩之後,在其家訓的薰染中,曾氏家族八代沒有出過一個敗家子,有240多人成長爲各行各業的精英,這裏面不乏院士、教授或在商業領域的成功者。這並不偶然,而是一個家族家訓家風的繼承和發揚的結果,這個根,這個精神的創造者,就是曾國藩。

我們極爲好奇,曾國藩到底有什麼魔力,或者說他的本事怎麼能這麼大,死後一百多年裏,他的精魂何以竟能掌控家族走向和子孫後代的命運呢?理論是枯燥的,我們從他對待金錢的態度以及他留下的遺產情況,讀者可窺一斑而知全豹。

曾國藩27歲入仕,宦海沉浮凡三十多年,大部分官職尤其到他人生的中後期,掌握軍權,他創辦兩淮鹽票,又擔任富庶之地兩江的總督。三年清知府,尚十萬雪花銀,曾國藩要是喜歡錢,就算成不了和珅,百萬千萬兩銀子一點問題也沒有。但,曾國藩對待做官和錢的關係,在他給弟弟們寫的信中,是這麼表述的:

“予自三十歲以來,即以做官發財爲可恥,以宦囊積金遺子孫爲可羞可恨,故私心立誓,總不靠做官發財以遺後人。神明鑑臨,予不食言。”

用大白話說就是:我要是因爲當官發財了,那就是我的恥辱,如果因爲我當官而給子孫留下了錢財,更是令家族蒙羞的事。所以我發誓,絕不因做官而爲後人留下金錢,神明在上,決不食言。

那麼曾國藩死後,給他的子孫留了多少遺產呢?他是有遺囑的,關於經濟財產的部分如下:

歷覽有國有家之興,皆由克勤克儉所致,其衰也則反是。

餘生平亦頗以勤字自勵,而實不能勤,故讀書無手抄之冊,居官無可存之牘。生平亦好以儉字教人,而自問實不能儉。今署中內外服役之人,廚房日用之數,亦云奢矣。

其故由於前在軍營,規模宏闊,相沿未改;近因多病,醫藥之資,漫無限制。由儉入奢,易於下水;由奢反儉,難於登天。

在兩江交卸時,尚存養廉二萬金,在餘初意不料有此,然似此放手用去,轉瞬即已立盡。爾輩以後居家,須學陸梭山之法,每月用銀若干兩,限一成數,另封秤出,本月用畢,只准盈餘,不準虧欠。衙門奢侈之習,不能不徹底痛改。餘初帶兵之時,立志不取軍營之錢以自肥其私,今日差幸不負始願。然亦不願子孫過於貧困,低顏求人,惟在爾輩力崇儉德,善持其後而已。”

從這段話看,曾國藩死後應該留下了兩萬兩銀子的遺產。這個數字對於多年位高權重的兩江總督來說,就像個笑話。要知道,兩江總督每年的養廉銀就有二十多萬兩,還有陋規等其它的收入。

曾國藩做了多年京官,清朝的京官若不貪,俸祿很低,是很清貧的,後來他外放地方,有養廉銀,所以他才說因爲署內人比較多,想節約太難了,比如廚房的開支,就很大,很奢侈。如此發出了感嘆說由儉入奢易,而由奢入儉難如登天。曾國藩的廚房果真開支大嗎?

至今南京仍保留着喫白水飯的傳統,就是隻有米飯,沒有菜或者很簡單的素菜。曾國藩的祖父曾教育他,對於飲食,應該把慾望放至最低,這還不行,還要儘可能地少食。所以曾國藩的飲食常年都是一碗飯,加上簡單的素菜而已。一品大員的飲食都如此簡素了,曾府和衙署中人好意思大魚大肉嗎?所以,跟着曾國藩想肚子裏有點油水是極難的。當然,總督大人比如看到有蛋或有豆腐之類的家常菜,感嘆一番太過奢侈了,還真是有可能。

曾國藩曾經存在江寧布政使衙門一萬多兩銀子,這筆錢他是準備用來養老的,他說:“餘罷官後或取作終老之資,已極豐裕矣”。意思是這是相當大的一筆錢,用來養老簡直是太寬裕了。可不是嘛,天天白水飯,蘿蔔白菜之類,一萬多兩銀子真是夠過個幾十年的。

從曾國藩的畫像看,他的身形應該一直都是比較瘦的,那個年月的人們也不知道蛋白質和脂肪之類的營養知識,而且從曾國藩單調的飲食看,蛋白質、脂肪等各種營養素他都是嚴重缺乏的,他晚年腳氣病很嚴重肯定與之相關,而且他常年喫白水飯,用今天科學的解釋看,他還很可能患上了糖尿病。曾國藩61歲就病逝了,與其說是病死的,其實很有可能是長期營養不良導致的結果。

位高權重,金錢唾手可得,卻能甘守清貧,這份精神、這個操守、這個修爲、這個自律,但凡是他身邊的人,一定影響極深,更何況他作爲大家長的權威。你看,連南京市民都被他影響至今。

曾國藩遺言裏有一句叫“不受奠分,百事皆從撙節”。就是自己喪禮人家隨份子的錢不能收,而且要極簡。可是曾國藩是朝廷中興重臣,他的葬禮也關乎朝廷的臉面,弟弟曾國荃做主,這條遺言不能遵守,如此曾紀澤才稍微將喪禮辦得像一點樣子。如此這兩萬遺產也就花得差不多了。

曾國藩留給世人的精神遺產是很豐富的,這些都能從他留下的文字中找到答案。曾國藩對於家庭的管理是非常成功的,他的治家理念和對家人行爲標準的約束,從他給弟弟、兒子等親人的家書裏也能找到答案。

在那個時代,曾國藩是完美人格的化身,時光雖過去了一百多年,但中華傳統並沒有本質的改變,人們的文化基因也一脈相承,曾國藩對於今天的人們,仍然具備非常現實的意義。這一點,曾家的後代受益匪淺。

想了解文正公的思想和更多的信息,《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全書》都能給我們詳實的解答。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