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中醫理論認爲,肝開竅於目、在志爲怒,可見肝臟和我們的眼睛以及情緒之間都有密不可分的聯繫。

在現代生活中就有很多人經常會出現目赤腫痛、視物昏花等情況,有的人還常伴有脾氣暴躁、或者情緒抑鬱等症,這也多與肝臟有很大的關係。

今天就和朋友們分享一味比較常見但卻又易被人忽視的‘護肝良藥’---石決明

很多人並不知道石決明爲何物,其實在生活中我們就經常會見到它。中藥石決明乃是多種鮑魚的外殼製成,像廣東、福建、山東等沿海地區多產鮑魚,其肉質鮮美受人歡迎,但其外殼有何用卻鮮有人知。其實將鮑魚外殼洗淨打碎後入藥,就是中藥所說的石決明。

鮑魚有附着於岩石之上而生的特性,加上其功效善於明目,故而古人稱之爲石決明。

石決明味鹹而性寒,主入肝經,善於‘平肝之陽、息肝之風’,有‘明目退翳、止頭目眩暈’等作用,對於肝陽上亢之症頗有良效。

1、石決明對於肝陽上亢之症有良效。

石決明質地較重,有平肝潛陽之效、清肝瀉火之功,自古以來就被醫者視爲是平肝、護肝的良藥。

若是體內肝腎之陰不足,腎水難以滋養肝木,就容易動肝陽而出現肝陽上亢之症,且常會伴有頭痛發脹、頭目眩暈、心煩易怒等情況,對於此類情況石決明入藥能顯良效。

中醫裏面很多經典的‘平肝潛陽’方劑之中多會重用石決明入藥。比如人們熟知的‘天麻鉤藤飲’,就是以天麻、鉤藤爲君,以石決明爲臣藥,佐以杜仲、黃芩、梔子等藥同用,能有效緩解肝陽上亢、肝風內擾引起的頭目眩暈、心煩眼花諸症。

2、石決明對於肝風內動之驚癇有良效。

中醫認爲‘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若是體內肝陰不足以致肝陽上亢,進而肝陽化風擾及經絡,則會使人出現驚癇、抽搐、痙攣、震顫、眩暈等情況,此時也多會以石決明配伍諸藥來緩解。

比如傳統中醫裏面常將石決明同鎮驚安神之磁石、平肝潛陽之牡蠣、重鎮降逆之赭石、安神定驚之琥珀等藥材配伍入藥,頗有平抑肝陽、息風止痙的良效。

3、石決明對於肝火上炎之目疾有良效。

七竅之中肝開竅於目,可以說肝與眼睛之間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若是肝氣通暢、肝血充溢,則目能受肝之潤養;而若是肝火熾盛、肝陽上炎,則眼睛首先會受到明顯的影響。

比如當我們感覺體內肝火旺盛的時間,往往就會出現目赤腫痛、眼睛模糊等情況,諸如此類因肝火上擾之頭目引起的眼疾,以石決明入藥多有良效。

像一些肝熱上擾於目導致的目赤紅痛、眼昏畏光之症,常以石決明配伍菊花、密蒙花、決明子、蒺藜、甘草等同用;而若是肝陰不足、肝血失養引起的目中生翳、兩眼昏花之症,則常用石決明同熟地黃、菟絲子、山茱萸等同用。

4、石決明煅制入藥善斂瘡瘍。

石決明直接生用,其性鹹寒,清肝熱、平肝陽之力頗爲迅捷。而將其煅燒之後入藥,鹹寒之效稍遜,但卻增加了它的收斂固澀之功,對於一些皮膚瘡瘍、外傷出血等症有一定的緩解效果。

譬如一些皮膚瘡瘍傷口潰爛,且經久不愈的情況,或者是一些輕微的外傷但卻出血不止等情況,將石決明煅燒之後研成細粉外敷於患處,則有明顯的斂瘡、止血等效果。

石決明的質地堅硬頗重,故而入藥的時間常需要將其打碎且先煎發能發揮良效,而其用量一般在10-20g左右爲宜。石決明的平肝潛陽之效雖佳,但其性味鹹寒,久服有傷於脾胃,故而脾虛胃寒之人不宜使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