蓽茇,又名蓽拔、畢勃,唐代所頒《新修本草》,以及兩晉南北朝時的《雷公炮炙論》和宋代的《開寶本草》等醫藥名著中均有記載。

國內主產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等地;國外主產印度尼西亞、菲律賓、越南、尼泊爾、斯里蘭卡、馬來西亞等地。爲胡椒科植物蓽茇的乾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實,即與大家熟悉的胡椒爲同科植物,且同屬溫中散寒藥和芳香類調味品。

蓽茇味辛辣帶麻,性溫熱,入脾、胃、大腸經。中醫界定的功效爲溫中散寒、下氣止痛,即能溫化脾胃滯留的寒溼之氣,而驅除寒溼或脾胃虛寒所致的疼痛,主要用於胃寒嘔吐呃逆、脘腹冷痛、寒疝腹痛、牙痛、偏頭痛、冠心病胸痛,以及腸胃虛寒引起的泄瀉,或寒溼積滯、不思飲食等症。

蓽茇引作調味品,並被列入芳香類調味品,主要取其矯味增香作用,與八角茴香、小茴香、肉桂、丁香、孜然、高良薑、咖喱、玫瑰花、桂花、芝麻等作成複合性調料,或用於較長時間的醃製,使其味滲透到原材料的內部後,再採用燒、烤、燴、滷、醬、炸、涮等法烹製。且常用於粵菜滷水和重慶火鍋料的配方。作爲烹飪調料,在福建、雲南、廣西、廣東等地用之稍多。

蓽茇與胡椒同用,可作牛肉、羊肉、鹿肉及海洋魚肉的調料,如蓽茇、砂仁、陳皮共研碎,納入大黃魚魚腹中,再加入胡椒粉及大蔥、食鹽、醬油等佐料,可醃製出味道鮮美的魚肉。

另外,蓽茇粉尚可添加在甜點中,配入水果汁液或部分蔬菜烹調中和乳製品中。但蓽茇在普通百姓餐廚中尚不常見,不宜大量、長期使用。

蓽茇主含胡椒鹼、揮發油等成分。對白色及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痢疾桿菌等有抑制作用,具有調節胃腸運動、抗胃潰瘍等作用。但因辛燥之性較大,味略帶麻, 蓽茇使用不如胡椒普遍,即臨牀使用中尚不屬很常用的中藥。

蓽茇配方進入中藥湯劑,僅用1.5~3g。治療蟲牙疼痛,可單用研粉擦牙,或與胡椒等分研粉,做成芝麻大小的丸粒,塞入齲齒孔中,有較好止痛效果。

蓽茇內服不宜過量、久服, 古代藥物學著作中曾指出“久服定泄真氣,令人腸虛下垂”;“多用令人目昏”。當代中藥學著作中稱:“陰虛火旺者忌用”、“孕婦、兒童慎用。 ”

供稿:湖南中醫附一藥學部

圖片來源:網絡

作者:劉紹貴

校對:陳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