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蕭

在父母眼中,孩子畢業以後能找到一個“鐵飯碗”工作,可謂比什麼都強。而所謂的“鐵飯碗”工作,一般多指公務員或者事業單位的在編人員。這些崗位,大多都有以下幾點優勢,例如工作環境好、工作強度低、工資待遇高、單位福利好、可以爲親戚朋友提供便利等。總之就是穩定安逸且收入可觀。

事實上,也不怪老人有這種想法,因爲從歷史經驗來看,私企的確是不如“鐵飯碗”的。拋開各項福利待遇不提,私企單就“失業風險”這一塊,就比不過鐵飯碗工作。比如現在有很多私人企業,都對員工年齡有着嚴格的要求,甚至超過34歲就不被待見了。而鐵飯碗工作,則不用擔心失業的風險,只要你不犯什麼原則性的錯誤,那麼就可以安安穩穩的幹到退休。

不過,鐵飯碗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抱上的,特別是公務員以及一些好的事業編制,基本上是很難進去的,堪稱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以每年的國家公務員考試爲例,常常會出現幾千個人爭奪一個職位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開始選擇退而求其次,不去競爭那些非常熱門的公務員崗位,而是選擇了一些相對比較容易進去的崗位,例如銀行職員。

相信不少人年輕的時候,都幻想過去銀行上班。原因很簡單,因爲銀行每天開門的時間很晚,下班的時間也很早,且經常和錢打交道。所以,不少人都感覺銀行職員非常幸福。事實上,早些年的銀行職員的確非常幸福,堪稱絕對的“鐵飯碗”,一點不比公務員差。然而,近些年這一“鐵飯碗”工作卻突然變得不鐵了。

根據四大行公佈的數據,與2019年相比,今年上半年員工總數減少26747人。其中,僅工商銀行的員工離職人數就超過了1萬人。請注意,這還僅僅只是4大行的離職人數,如果把所有銀行和相關金融機構都算上,預計今年上半年,離開銀行系統的員工人數超過了6萬人。更令人擔憂的是,銀行員工的“離職潮”並不是今年纔出現的。早在去年上半年,四大行的員工離職人數就達到了3.4萬人。

經常關注股市的朋友都知道,金融行業是目前最賺錢的一個行業。而作爲金融業中的領頭羊,銀行業的盈利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以2019年爲例,國有六大行的利潤合計爲1.1萬億元,同比增長7%,相當於每天賺31億元,已經不能用“日進斗金”來形容了。除此之外,37家上市銀行也實現了1.53萬億元的淨利潤,同比增長6.68%。我們都知道,一家企業賺錢,那麼員工的待遇自然不會差到哪裏去,那麼銀行業呢?

據瞭解,在薪資待遇方面,2019年招行的平均年薪達到了61.6萬元。至於其他銀行,平均年薪也大多在30萬元以上。相比其他行業而言,銀行業在薪資待遇方面,仍然有着很強的競爭優勢。那麼既然如此,爲什麼銀行職員的離職人數這麼多呢?難道是“鐵飯碗”不香了?在經過一番瞭解後,筆者認爲有以下幾點原因。

1·銀行職員的門檻變低了

早些年,想要進銀行上班,起碼也得是個財經院校畢業的高材生。但隨着時代的發展,銀行招聘的門檻也越來越低,很多大專生也可以進去。當然,門檻下降的同時,薪資待遇也在下降。例如有的大專生在銀行上班,月薪不過2000元,甚至都養不活自己。由於薪資太低,很多人就選擇了離職。至於平均年薪幾十萬,其實也只是“平均”,低層員工的薪資其實並不高。

2·互聯網金融普及後,銀行業務不斷縮水

隨着科技的發展,很多崗位都被淘汰了,銀行也不例外。首先,現在互聯網金融非常發達,很多業務在網上就能辦,不少人一年還去不了銀行一次。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完全沒有必要設置那麼多網點,也沒必要招聘那麼多員工。其次,現在人工智能、機器人非常普及,替代了很多人工。這樣一來,不僅晉升難度變大了,失業風險也變大了。所以很多銀行職員就選擇主動離職,儘早打算。

由此可見,在當下這個發展迅速的時代,沒有什麼是一成不變的,更不存在什麼“鐵飯碗”。只有自己足夠優秀,不斷學習,纔是真的“鐵飯碗”。對此,大家怎麼看呢?歡迎留言討論。

本文系小聖財經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