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爲實現一統各國和匡扶漢室,諸葛亮費盡一生都在輔佐劉備及其後人,對後世的影響很深。

時隔幾百年之後的五代十國時期,一位不怎麼知名的皇帝也爲國家鞠躬盡瘁,終其一生都在爲一統各國做準備。

在他的領導下,對內國家建制有序,對外不斷吞併地方勢力,正一步步地邁向統一的終點,爲後來的北宋王朝的建立奠定了的基礎。

然而,他卻英年早逝,一統各國的夢想也隨之而去,爲許多後來人感到無盡的惋惜。在他的一生中,實在找不到缺點,所以至今仍然香火旺盛。那麼,他是誰呢?

一、以養子身份入承大統

這一個被稱之爲“唯一沒有污點的皇帝”,就是功勳卓著、英明神武而又不怎麼出名的周世宗柴榮。由於後周太祖郭威在951年正月建立後周,它又於960年因趙匡胤的政變而滅亡,經三代皇帝,共計10年,所以一直不爲人們所知。但是,就在這短短的十年裏,後周在柴榮的領導下,成爲當時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的政權。

奈何他去世的比較早,兒子柴宗訓幼年即位,還沒有能力從政,所以留下的大好江山都落到趙匡胤的手上,讓其成爲當時最大的贏家

後梁正值國家分崩解離時期,導致許多人因此而無家可歸,流離於異鄉。柴家也在這一時期衰落,迫於生計,年幼的柴榮只能投靠自己的姑母柴氏(即聖穆皇后),她嫁給同是本地人的郭威。

當時,郭威的家境並不富裕,柴氏又無子,柴榮在郭家的表現很好,所以被姑父郭威收爲義子。柴榮進入青春期便開始爲郭家負擔經濟,外出到鄴都做茶貨生意,經常在江陵等地區徘徊。其間,他學習了史書和黃老之術,還學會騎射等硬項技能。成年後,就放棄從商而跟着郭威一起參軍。

後漢在天福十二年(947年)建立以後,郭威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折,被提升爲樞密副使,手中的權力變得越來越大。因爲與郭威有親戚的關係,所以柴榮也被升職。

乾祐三年(950年)冬,隨着郭威的影響力越來越大,後漢隱帝如芒刺在背,於是對居住在開封的郭威和柴榮的親屬下手,將他們全部處死。同時,後漢隱帝還想要設計殺害郭威。形勢所逼,郭威以“清君側”的名義帶着軍隊殺向開封,讓柴榮在鄴都處理一切軍政要務。

郭威的反擊很順利,在第2年就成立後周。柴榮的身份也隨之出現變化。廣順三年(953年)三月,被封爲晉王。

公元954年正月,郭威的病情加重,並在此後不久的十七日去世。駕崩前,他將皇位傳給柴榮,併爲他安排所有後事。二月二十一日(2月26日),他正式對外宣佈繼承大統,即周世宗。

二、決戰高平

郭威的去世,讓許多地方勢力看到入侵的機會,所以決定在期間撈一些好處。顯德元年(954年)二月,趁着郭威剛去世不久,柴榮還沒有站穩腳跟的機會,北漢世祖劉崇親自帶領3萬大軍,同時向遼國引入1萬多餘名遼軍,像後周的潞州包圍而去。聞訊後,多年經戰沙場,所以柴榮並沒有顯得慌張,決定親自帶領軍隊去會會北漢軍。

在澤州的高平(今山西晉城),兩軍就非常意外地在此相遇,未站穩腳跟,戰鬥隨之爆發。期間,右軍樊愛能、何徽部接連被擊潰,眼看着戰局越來越不利,柴榮身先士卒、不畏矢石地冒死督戰,將北漢的軍隊打敗,殺死他們的驍將張元徽。

這一過程中,被邀請而來的遼軍一直在觀望,看到北漢被打敗後就直接選擇撤離。日暮時分,河陽節度使劉詞帶領的軍隊抵達戰場,與柴榮共同合力擊破北漢的合圍圈,一直將北漢大軍追到高平地區。看着局勢越來越不利,劉崇丟下大量的輜重物資,倉皇地向北方逃去。

高平之戰的勝利,讓柴榮的地位得到穩固。而這一場戰爭也讓他看清了部下的情況,於戰後及時整飭軍紀,將樊愛能、何徽等七十多名臨陣脫逃和指揮不力的將士殺死。同時,提升和重賞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等有功之將,爲之後的戰鬥做準備。

這年5月,柴榮親自帶着大軍乘勝追擊,一路直達北漢的都城太原,由於物資跟不上,加上連日下雨,導致許多士兵生病,針對太原的戰鬥沒有取得進展,大將史彥超又在戰鬥中戰死。爲防萬一,他只能帶着軍隊回朝。

三、勵精圖治

郭威在位期間,一直注重國力的儲備,傳位到柴榮的時候,基本上有了很好的發展基礎。在年輕力壯的年齡裏繼位,手中又握有很好的牌,本就雄心勃勃的他計劃幹出一番事業。

史書有一段關於他的精彩對話,他曾經問左諫議大夫王樸自己繼位之後的情況。王樸回答他說,30年之前可以推算,此後就不可知。聽了之後,他認爲可以有十年開拓天下、十年養百姓和十年建立太平盛世。這便是歷史上知名的,三個十年發展計劃

爲實現這一目標,繼位之初的第5年裏,他將很大的精力放在政治改革、經濟發展和軍隊建設方面。此後的南征北戰中,後周不斷地取得勝利,爲後來北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顯德元年(954年)十月,柴榮充分吸收高平之戰帶來的經驗,對軍隊進行改革,任命趙匡胤廣募天下壯士,組建一支強大的禁軍,既可以拱衛京城,也能夠攻伐鄰國,起到很大的震懾作用。

顯德二年(955年)四月,他充分採納王樸提出的“攻取之道,從易者始”的建議,正式制定“先南後北”,最後統一的戰略。

四、西敗後蜀和三徵南唐

顯德二年(955年),柴榮讓向訓(向拱)和王景帶領軍隊征討後蜀,計劃將秦、鳳、成、階四州收復回來。

顯德二年(955年)7月,向西進發的部隊在鳳州被阻擋,戰況一度陷入僵局。在此後不久,西征的部隊又出現需供應不繼的情況,宰臣由此提出罷兵的想法。柴榮並沒有着急採納宰相的意見,而是派遣趙匡胤到秦州去視察。趙匡胤回來後,認爲有很大的勝算。於是,柴榮堅定讓大軍繼續討伐。

顯德二年(955年)9月,後蜀軍隊接連喫敗仗,秦、成、階三州相繼歸還,鳳州也在當年的11月份被攻克,戰略目標完成。

顯德二年(955年)十一月,柴榮決定御駕親征,攻打南唐。他先是讓李谷帶軍隊出征,同時下詔要求吳越王錢弘俶出兵攻打南唐的常州,讓他在側面牽制南唐的軍隊。

第2年,由於高精尖佔領內部的戰略出現矛盾,柴榮更換李重軍隊中的主要指揮官,讓其領導趙光義等將領進攻南唐的正陽,並取得勝利。

此後不久,雨季就來臨。李重被留下來繼續進攻壽州(今安徽壽縣),自己則班師回朝。5月,他任用南唐降卒教習軍士們水戰,又建立數百艘戰艦,在這之後的幾月裏連挫唐兵。

繼位之後,柴榮就沒有停歇下來,先後進行三次南征,不但讓南唐俯首就範,而且還讓南方的各方割據勢力被震懾到,爲此後的北伐戰爭消除障礙。

五、北伐幽燕

顯德六年(959年)四月,柴榮親自帶領大軍討伐遼國,這是唐朝滅亡之後所未有的情況。他們取道滄州(今屬河北),數萬的步騎很快就長驅直入遼境,抵達寧州,州刺史王洪不戰而降。

此後不久,益津關、瓦橋關、莫州、瀛州等的守軍接連投降。

這次北伐中,在42天裏,就兵不血刃地連收三關三州,共計有十七縣。此後,他還想要集結部隊奪取幽州(今北京市),但許多將士都不同意。加之不久後犯病,所以他只能往南方撤離。

六、壯志未酬

顯德六年(959年)六月,李筠攻克北漢遼州,柴榮在同月回到開封。可能是預感到將不久於人世,所以他解除了張永德殿前都點檢職務,讓趙匡胤接任,同時封長子柴宗訓爲梁王。

同年六月十九日(7月27日),柴榮因病而在皇宮中去世,終年39歲,在位僅6年。

結語

只能說,上天不給柴榮30年的時間,否則依照他的三個10年的發展計劃,極有可能在那個時候就實現一統各國的局面,而不是出現後來的趙匡胤篡奪權力和一直沒有實現一統。許多人認爲,宋朝之所以能夠消除南方的各方勢力,主要在於趙匡胤兄弟的努力。

其實不然,趙匡胤通過政變而接手後周的天下,當時後周並不是一個爛攤子,而是對一統各國非常有潛力的一個政權。

所以,在後周原有的基礎上,趙匡胤順利地清除各方勢力。從趙匡胤兄弟實行的戰略來看,遵守的也是柴榮時期定下來的“先南後北”,然後完成一統各國的戰略。只能說,柴榮的去世着實令人可惜。

參考資料

《新五代史》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