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枝山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與唐伯虎齊名,是至交好友。他家學淵源,能寫詩作文,又擅長書法,特別是他的狂草被稱爲有王羲之遺風,深受世人讚揚,流傳有“唐伯虎的畫,祝枝山的字”一說。

于謙則是明朝名臣,即使說是明朝第一人也不爲過。土木堡之變後,面對明英宗被俘虜,瓦剌二十萬大軍南下,武勳集團及五十萬大軍全軍覆沒的情況,于謙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北京。于謙一邊整飭兵備,一邊部署防禦要害,並親自督戰,率師列陣於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最終力挽狂瀾,中興大明王朝。

祝枝山和于謙,一個是江南才子,一個人是明朝柱石,兩個看起來毫無關係的人,卻因爲一個人聯繫了起來,這個人就是祝枝山的外公:徐有貞。

祝枝山的書法好是因爲有家學淵源,而這個淵源源頭就是徐有貞。徐有貞才華絕世,天文、地理、道釋、方技無所不通。尤其擅長行草,深得懷素、米芾筆意,在當時是書法大家。祝枝山的書法,就是在他的悉心教導下,博覽羣書,書法過人,7歲中秀才、32歲中舉人。可以說祝枝山的成就,離不開外祖父的精心教導。

不過徐有貞雖然才華絕世,但本人的人品卻並不好。當初于謙力排南遷提議,堅守北京。而提議南遷南京的那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徐有貞。于謙爲了穩定民心,甚至說:提議南遷的人應當斬首!當然,于謙打贏了北京之戰後,並沒有追求徐有貞,反而還推薦他做國子監祭酒。可南遷提議讓徐有貞的名聲徹底臭了,景帝根本就不待見他,遲遲不能升官。

徐有貞無奈之下,只能外放做官。講道理,徐有貞雖然人品不行,但能力確實過人,決口七年的黃河在他的治理下,終於圓滿解決,此後有多次平息山東水患,幾年下來,一路高升,重新做回了京官。而幾年過後,景帝也早就忘了他,所以還親自召見慰勞。

回京後,徐有貞趁景帝重病的時候,聯絡石亨、曹吉祥等人,發動奪門之變,請太上皇明英宗復位。這一次復位,徐有貞成爲了從龍元功,由此加兵部尚書,成爲內閣首輔。成爲首輔後,徐有貞立即下獄于謙,並導致于謙最終被處死。

後來,徐有貞在政治鬥爭中失敗,失勢回鄉,從此縱情山水,不問政事。也就在這一年,祝枝山出生。雖然徐有貞文武全才,遇到大事的時候敢作敢爲,有謀略韜晦,占卜星象,無所不通,但終究因爲害死於謙,遭到當時人的仇視,所以沒人給他說好話,讓他復出。

沒法再做官的徐有貞除了遊山玩水之外,就開始教導自己的晚輩,在晚輩中最出彩的就是祝枝山。可能正是因爲徐有貞的大起大落,也影響到了祝枝山的性格,所以他雖然中舉,但卻最後選擇了辭官歸鄉,廣結朋友,與唐伯虎等人豪飲作樂,燒酒消愁。傳說中,祝枝山爲人風趣灑脫,才華橫溢,好遊山玩水而不拘小節,他和唐伯虎之間有不勝枚舉的趣事軼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