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16年,京城街上已經看不到小孩子了,8月至12月間,光從九門擡出去埋葬的人數已經不計其數,甚至拉棺材的馬車都把城門堵上了,後來活着的人連屍體都不敢往外運送了,大明京都似乎已經成爲一座“絕望之城”。

而造成這一切的罪魁禍首就是:大瘟疫!對於這一場浩世劫難,到底有多少失去生命並沒有確切數字,但僅北京一城,死亡人數不下於20萬。瘟疫讓北京城防一度等於零, 十室九空,赤地千里,病體纏身,衰弱不堪。

明朝末年大瘟疫的爆發原因

這裏提到的明朝末年爆發的大瘟疫,其實有一個根本性的罪魁禍首:那就是老鼠。這裏說的老鼠,不是咱們平常日子裏常見的家鼠,而是草原鼠。

大約在崇禎十四年間,一個春季乾旱的午後,地點是在山西北部的某個荒野,體內鼠疫菌正在大量繁殖,而堵塞消化道無法吸血的跳蚤,把自己的憤怒遷怒於荒野上的那些老鼠,於是跳到老鼠身上拼命啃咬。大約10個小時之後,被啃咬的老鼠開始出現高熱後內臟潰爛出血,直至死亡。

而鼠疫菌,並不因這隻老鼠的死亡而死亡,它們又會移轉到另一隻老鼠身上,隨即便出現了大規模的擴散。而野生狀態的老鼠身上都有跳蚤,人類一旦和這種老鼠有過接觸,就很容易將攜帶疫菌的跳蚤轉到人類身上!

氣溫下降和旱災,從而導致老鼠成羣遷徙。有人形容那令人“驚心動魄”的場面:成千上萬的老鼠互相咬着尾巴,視死如歸的渡過大江大河,哪怕身後死去無數同伴。

這麼多的老鼠從草原洶湧而來,但是明朝那個時代的農民沒有這個防範意識,而這時候到處都是一羣羣因戰亂而逃離的難民,飢寒交迫的他們當然也不挑食,即使看到死老鼠,第一反應是:這玩意也是肉,烤一烤肯定很香!

一邊是因爲乾旱讓老鼠大規模搬家,一邊同樣是因爲大饑荒讓難民們無所顧忌,他們不但去找老鼠洞裏的存糧,也喫成片死在路邊的老鼠,瘟疫的蔓延於是也就在所難免。這一系列巧合因素湊在一起,從而引發了明末瘟疫在中原的快速傳播。

而最讓人可怕的是另一個傳說:萬曆46年(公元1618年)9月,大明曾經下過一場場罕見的大雪,也被後人稱爲“小冰河時代”的開啓。在明朝之前曾經有過三次這樣的大雪天氣,分別是殷商末年、東漢末年和唐代末年。這三次“小冰河時代”都引發了大饑荒、大瘟疫和朝代的更迭,人口銳減數量。

大明真的是亡於老鼠?

由此很多人認爲,大明其實就是亡於鼠疫,而鼠疫大流行又是因爲異常的天氣,寒冷的天氣讓明朝晚期的旱災持續不斷,低溫和乾旱導致糧食大幅度減產,蝗災、瘟疫盛行。萬曆年間其實有過3次大旱併產生瘟疫,但到了崇禎時期,氣溫幾乎低到了歷史極值,也引發了持續6年的更嚴重旱災,史稱“崇禎大旱”。

不可否認的是,這些因素之間確實都有着緊密的聯繫,從而讓大明王朝轟然倒塌。“崇禎大旱”是近500年持續性旱災時間最長,範圍最大,受災人口最多的旱災。崇禎六年(1633年),山西開始出現鼠疫傳播,而隨着旱災越來越嚴重,鼠疫也愈演愈烈。到了崇禎14年(1641年),鼠疫傳到了京城。

至於這場瘟疫對大明造成的人口詳細損失,有史學家保守估算:鼠疫讓華北、山西、陝西、河南等地死亡人數達到千萬人以上。《鼠疫:戰爭與和平》一書裏提出了一個震驚的觀點:老鼠!那麼,明末的這場大瘟疫真的達到滅世級的破壞性?我們從大順軍和清軍還能正常作戰情況來看,明末大瘟疫傷亡數據可能過於誇張,而近千萬人的損失多是由於戰亂。

比瘟疫更可怕的是:人心崩塌!

較之瘟疫本身,更可怕的是人心崩塌!中國確實自從漢末三國之後,並沒有爆發過大規模的瘟疫(當時交通並不發達,傳播途徑有限)。而明末大瘟疫主要集中在華北地區,並非像漢末瘟疫那樣全國性爆發,而明朝人口也是北少南多,瘟疫造成的人口損失有待商榷。

崇禎時期開始的連年瘟疫造成華北諸省衆多州縣十室九空死屍枕藉,嚴重削弱了該地區的經濟基礎與政治凝聚力。因而瘟疫的危害並不僅是死亡本身,而是對整個社會秩序的破壞,在死亡的威脅下形成的混亂比瘟疫更可怕。

更嚴重的軍隊也沒能躲過這場鼠疫,大明軍心當時極度不穩,戰鬥力大幅下降,客觀上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因爲它對軍隊的打擊更重要的是士氣,或許士兵不害怕正面戰場的鬥爭與死亡,但沒法不恐懼這種“看不見”的死亡。

《大明劫》就曾有詳細刻畫瘟疫對軍隊的嚴重影響:在明將孫傳庭看來,瘟疫就如同生病的軍民,腐朽的地方官僚一樣,都是自己完成平叛道路中的障礙,只需要清除,不需要救治。孫傳庭目的很明確,患者是否得到救治不重要,重要的是瘟疫不再蔓延。

但這樣做後果比瘟疫更可怕,那就是失去了民心和軍心!這個時候瘟疫並不單純是自然災害了。有人會說當時清軍之所以很少感染,因爲鼠疫主要靠跳蚤傳播,而跳蚤特別討厭馬的味道,滿清多爲騎兵,纔沒有大規模被傳染。但這個說法顯然有漏洞:孫傳庭的部隊和京都三大營也有很多騎兵,他們中也有很多人因爲鼠疫喪命了。

不管怎麼說,這場大瘟疫的慘烈在中國也算是數百年一遇的,也確實造成了北方人口的嚴重傷亡。而且剛好恰逢王朝更替的時代,明末陝西農民起義長達17年,大小戰爭不斷,又反過來爲瘟疫的大爆發提供了充足條件。戰亂、饑荒和國家秩序失控,瘟疫得不到有效控制,反而越發嚴重,而死去的大量人口,很多就會被算在瘟疫頭上。

雖然並不認可瘟疫一定是大明滅亡的最大罪魁禍首,但它無疑是給了皇太極一個漂亮的助攻,才讓明朝失去了最後的希望,徹底斷送了大好江山。而明末人口的巨大損失並非瘟疫,主要還是小冰期導致的大規模饑荒,以及戰亂的破壞,尤其是清軍瘋狂的屠戮燒殺所導致。

正是通過這一場瘟疫,真正考驗的不僅僅是大明王朝的承受力,還有亂世中的複雜人心和人性。並非每個人都是亂民,但在生存面前每一個人都有做亂民的潛質。同樣,面對搖搖欲墜的局勢,最大的患者其實並不是個人,而是當時整個大明王朝!

《歷史雜談驛站》圖源網絡,侵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