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區域新變局,價值新高地。

目前,都市圈不僅是觀察中國經濟社會轉型和發展的最重要視角和窗口之一,還是分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的最重要的空間和平臺依託。

11月12日,由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城市營銷研究所和方塘智庫聯合發起主辦的“你好,都市圈!”雲沙龍第三期,邀請了“王建國、張耀軍、袁牧和葉一劍”四位嘉賓,就“鄭州都市圈的新未來”這一主題展開對話,對鄭州都市圈進行國家戰略化、生活方式化、社會變革化的公共傳播。

雲沙龍在騰訊網直播,接下來我們將摘編部分觀點,以饗讀者。

本期推出的是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建國的主要觀點。

文丨王建國(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環境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1、鄭州都市圈的發展歷程

2016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了《中原城市羣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建設現代化鄭州大都市區,就是今天我們要討論的鄭州都市圈。

鄭州都市圈的空間範圍包括鄭州全市域,開封中心城區及其下轄尉氏縣,新鄉中心城區及其原陽縣、新鄉縣、平原城鄉一體化示範區,焦作中心城區及其武陟縣,許昌中心城區及其下轄長葛市。

2019年鄭州都市圈總面積1.59萬平方公里,GDP總量達1.8萬億,常住人口1920萬,工業園區 37個,以佔全省9.6%的國土面積,承載了19.92%的人口、創造了33.16%的經濟總量,以佔全省五分之一的工業園區,創造了佔全省三分之一以上的規上工業收入。

從鄭州都市圈發展的歷程來看,根據都市圈理論和國際、國內都市圈發展實踐和經驗,都市圈一般歷經四個發展階段,目前鄭州都市圈發展處於一、二階段的交匯期,有以下五大特點。

第一,人口流動由“單向集聚”向“多向流動”轉變,在都市圈內部,人口一方面持續向中心城市、次級中心城市、中小城市集聚,另一方面又向周邊區域擴散;第二,產業結構由“同而不和”向“和而不同”轉變,即正在由相對“同構競爭不和諧”向更加細化鏈條化、關聯互補錯位發展轉變;第三,城鎮體系由“各自爲戰”向“整體聯動”轉變,即各類城市由自我封閉孤立發展階段逐步呈現爲相互開放聯動發展的階段;第四,鄭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由“全面虹吸”向“吸高疏低”轉變,即高端要素和高端產業不斷向核心地區聚集,低端要素和傳統制造業則向邊緣地區流動;第五,城市的發展導向由“生產經營空間”向“生態宜居空間”轉變,即各個城市的核心區域將更多的傳統生產經營空間讓位給生態生活空間。

在這種背景下,我認爲未來鄭州都市圈的高質量發展要遵循城市圈形成和發展的規律,結合現實的基礎條件,按照“強核賦能、構網暢流、築基繡底”的步驟,分階段有重點高質量推進鄭州都市圈快速健康的發展。

2、推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步驟及建議

推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第一個步驟是“強核賦能”,即“強核心、賦動能”,做大做強都市圈核心城市,包括“主核心”鄭州中心城區,及“次核心”開封、許昌、新鄉、焦作四市中心城區,爲中心城市蓄積外溢和輻射的動能勢能,逐步完成核心城市由“純集聚”到“有輻射”的跨越,並實現鄭州主核心全方位輻射和四市次核心特色化輻射的交叉重疊,形成促進鄭州都市圈發展的同頻共振。這是鄭州都市圈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基礎,也是鄭州都市圈建設當前的重要任務。

做大做強鄭州中心城區的具體表現爲:第一步,首先撤中牟、新鄭、新密和滎陽四縣市相應建區,接着撤登封、鞏義兩市相應建區;第二步,加快謀劃推進鄭開同城化發展;第三步,加快推進城市周邊區域大規模空間的開發,比如,以華夏幸福產業新城模式爲代表的大規模空間開發,以此實現鄭州都市圈主核心城市地域面積、人口規模、經濟體量和市場容量的超常擴容,同時強化發揮華夏幸福在高端產業、高品質城建、高質量生態、高品位文化等方面對提升中心城市能級的賦能作用。

而對於開封、許昌、新鄉、焦作四個次核心城市而言,要立足自身發展實際,着力突出特色,發揮比較優勢,最大限度地實現錯位發展,並與鄭州實現鏈式或互補發展。具體來說就是,開封主要着眼於文化旅遊和娛樂休閒,許昌主要立足於裝備製造和生態旅遊,新鄉應該聚焦於新能源和生物醫藥,焦作應該致力於全域旅遊和現代輕工,把各自的特色和優勢做大做強,實現某些方面或某些領域的突破和提升,並形成較強的輻射勢能。

推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第二個步驟是“構網暢流”。“構網暢流”是鄭州都市圈建設進入中期階段的核心任務,它的基本內涵應該是構織鄭州、開封、許昌、新鄉和焦作五個城市之間的聯繫聯通網絡,主要包括交通通道網、生態廊道網、城鄉體系網、產業鏈條網等,並依託這些網絡使“城市流”,包括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產業流等破壁互融競相湧動。

如果說城市聯繫網是支撐都市圈形成和運行的“骨架”,那麼城市流就是構成都市圈健康發展的“血肉”。但從目前來看,鄭州都市圈各城市之間的聯繫,不管是“城市網”的構建還是“城市流”的運行,都處於相對較低水平。主要的問題有:各核心城市之間的交通運輸體系還不完善,尤其是軌道交通建設相對滯後,次核心城市之間的直接聯繫有待加強,產業同構化偏重且關聯度偏低,城鄉融合發展程度低,欠缺城市城鄉之間的生態廊道,城市流的層次較低,流量也較小,流速較慢,整體效率相對較低。

在這裏提出以下幾點解決建議。第一,加快城市之間道路體系建設,尤其要加快城際軌道交通建設,同時構建次中心城市之間的軌道交通通道,形成 “田”字型軌道交通網;第二,沿道沿路、順溝順河、圍湖圍村規劃設計協同建設綠色廊道和人行步道,打造綠色健康通道;第三,以鄭州爲中心,以汴、許、新、焦爲次中心,以縣城和小城鎮爲節點,以美麗鄉村爲基點,構建現代城鄉體系;第四,以鄭州爲“塔尖”,以汴、許、新、焦爲“塔中”,以縣域爲“塔底”,打造相對細化的分工合作梯度產業體系;第五,在構網暢流的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發揮城市周邊開發區域,如華夏幸福作爲交通站點、產業中心、商業中心、文旅中心、生態綠芯的節點支點作用。

推進鄭州都市圈高質量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築基繡底”。“築基繡底”是都市圈發展到中後期階段的主要任務,它的含義是做好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之間的廣闊腹地,即發展建設好鄭州都市圈的廣大鄉村地區。鄉村既是都市區的基底,也是城市發展的潛力所在。

具體實施措施應該按照“鄉村味道、城市品位”的原則,加強都市圈腹地的規劃設計和投入建設力度,着眼於打造城市的“後花園”“休閒地”“菜籃子”,使魅力鄉村與現代都市體系有機協調、平滑銜接、相映成趣,形成和諧共生的城鄉美麗畫卷。同時,還可以借鑑華夏幸福的模式和經驗,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田園綜合體,把鄭州都市區和廣闊的腹地共同支撐起來,一定程度上加快推進都市圈的發展進程。

就目前來看,鄭州大都市區腹地雖然發展水平相對較高,但與現代化都市相比,差距依然較大,尤其是在鄉村面貌、衛生環境、生態建設、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等方面,城鄉的二元特徵依然明顯,城鄉之間的聯繫還不夠緊密,互動性、聯動性不強。在此背景下,我將從兩個角度出發,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從築基的角度出發,首先,對鄭州大都市區的廣大腹地進行科學合理地整治,有條件的地方結合現有基礎和地方文化,通過建築風格的一體化、藝術化、巧設計、微改造凸顯特色,最終形成一村一格,一莊一貌的局面,而分散的、空心的村莊,通過遷村並戶建立新農村社區,新社區依據傳承地方特色和展現獨特風貌的原則設計建設。其次,對現有鄉村道路拓寬改造提升,並加大農業生產道路、農村觀光道路建設力度,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增加水利設施微循環系統。最後,加大農村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最大限度滿足農村居民的公共服務需求。

從繡底的角度出發,首先,要加強農村衛生環境綜合治理,實施由村莊到田野全覆蓋常態化的衛生整治,健全鄉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鄉運輸、縣處理”一體化機制,從根本上改善農村衛生環境。其次,要實施山水林田湖草全生態鏈建設和治理,河流湖庫退耕還水還魚、還溼還灘,山坡丘陵退耕還草還林、還花還果,實施全域綠化,最大限度擴張綠色生態空間;三是根據地形地貌在丘陵低山地帶打造一批“櫻花溝”“桃花峪”“槐花嶺”“菜花坡”“花果山”“五彩田”等。最後,要大力發展都市農業、設施農業、體驗農業、休閒農業等,引導城市人流節假日進入鄉村,實現城鄉無縫對接和互動聯動。

3、鄭州都市圈發展的短板及解決方案

都市圈形成和發展的基礎是核心城市與次核心城市功能的提升和輻射帶動的形成,從這個角度看,鄭州都市圈目前面臨最大短板之一是核心城市與次核心城市有限的輻射帶動能力與鄭州現代化都市圈的建設要求還有距離。正因爲如此,鄭州都市圈下一步的發展要擴容中心城區,在更大的範圍內整合資源,進一步增加中心城區的經濟體量,在更大的空間裏拓展市場,提高中心城區的發展勢能。

在都市圈發展的初級階段,城市與城市、城市與鄉村之間的“城市流”轉換互動水平相對較低。雖然在鄭州都市圈的範圍內,國家高鐵交通網相對完善,但高鐵軌道交通和都市圈的輕軌交通制式不同,高鐵最主要的特點是快捷,但都市圈內的交通特點是便捷,不僅要求快捷,還要求方便。鄭州到開封的輕軌已經建設運行較長時間,但實際上的利用效率並不高,且鄭州都市圈的軌道交通只是核心城市與次核心城市之間的聯通,對於廣闊的都市圈腹地並不方便。

從這個角度來看,鄭州都市圈當下面臨的另一個短板是軌道交通的微循環利用。所以,都市圈內部的軌道交通要解決好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只有解決了乘客乘坐交通的便利問題,纔會提高它的使用效率。

至於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公共服務的均等化是需要依靠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來調控,而產業結構的優化更多的是需要依靠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來調控。目前來看,鄭州都市圈面臨的最直接的兩個問題就是通過鄭州都市圈核心城市的擴容提高自身的輻射帶動能力和建設好“軌道上的都市圈”解決好最後一公里的問題,提高軌道交通的利用效率,爲不同城市之間“城市流”的快速高速流動硬件提供支撐。

4、產業新城在現代化都市圈建設中具有重要支撐作用

產業新城是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以人爲核心、以產業發展爲基石、以“產城融合”爲標誌的城市發展創新模式,它的定位契合了中國城鎮化產城融合的發展趨勢。

城市的發展離不開產業的集聚,但產業的發展又需要人的支撐,而人的集聚則是因爲對物質生活的需求。一個地方有產業才能促進就業,從而吸引人才和產業的集聚,發展城市經濟,這是一個基本的邏輯。

按照城市建成區一般的標準,建成區一平方公里承載一萬人,幾十萬平方公里承載幾十萬人,上百萬平方公里就是承載上百萬人,如果按照這個概念,那麼華夏幸福在鄭州都市圈內部的核心城市周邊大規模佈局的六個產業新城就相當於中等甚至大城市的概念。所以,在鄭州都市圈的發展中,還可以借鑑產業新城的發展模式,在都市圈的廣闊腹地建設更多的田園綜合體,或許以後還可能碰撞出新的業態和產業,這樣的話就構成了都市圈豐富多彩的發展面貌,我認爲這是下一步鄭州都市圈應該更好的去探索的方向。

華夏幸福產業新城在鄭州城市周邊的佈局對於鄭州都市圈的發展,無論是從產業上、從生活上,還是從生態上、從文化上都具有巨大的支撐作用。實際上產業新城助推了都市圈的發展、提升了都市圈發展的品質、加快了都市圈發展的速度,我認爲這應該是未來我國都市圈發展的一個趨勢。

(注:本文內容根據嘉賓現場發言整理,已經本人審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