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太極拳”越來越受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愛戴。雖然目前健身方式很多,比如:廣場舞,秧歌舞,老年歌唱團,散步,爬山,慢跑等等。

但是,相比之間太極拳運動”獨佔鰲頭”原因是它哪“天人合一”的和諧統一 傳統文化精闢理論與哲學內涵,深深吸引着每個喜歡太極運動人們的眼球,觸使他們不由自主的渴望自己能成爲太極拳內外兼修的健康運動者,弘揚傳播繼承中國傳統文化貢獻者。

一、太極拳的內涵表現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體現。

一是太極拳本身就是傳統文化的一部分,並影響着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無論其在太極武德方面,還是在技擊,技術理論內容方面,都存在着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涵,太極拳代表着東方文化,是樹立在東方永不熄滅,閃閃發光的一顆明珠。

《太極拳論》指出:“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極,陰陽之母,動之則分,靜之則合”。陰中有陽,陽中有陰、每招式中的動與靜,都具有觀賞性,藝術性,技擊性之美感,充分體現了的傳統文化思想內涵。這也是太極拳的精緻巧妙之處,看上去太美啦。

二、太極拳體現“天人合一”的整體觀,“天人合一”是中國古典哲學的一個基本觀點:太極拳在產生中、人們不斷弘揚、光大、繼承,又不斷發展,又通過上百年總結,磨練過程中,自然而然把“天人合一”思想滲透到拳理和拳法之中,從而達到逐步完善太極理論體系。太極拳追求的最終目標是和諧,人與人和諧,人與自然和諧,人與社會和諧,太極拳達到“天人合一”不僅符合中國哲學中,最基本的理論觀點,而且也是太極拳理論的基礎核心部分。比如:在太極拳套路運動中的動與靜、虛與實、開與合,剛與柔、輕與重、蓄與發、進與退等等都是陰陽的對立統一體,通過長期修煉太極拳,能使人達到“天人合一、內外和一、形神合一”的最佳境界。

“天人合一”最基本的含義即指人與自然、宇宙的和諧統一,可引申爲外在的客體世界(天道)和內在的主體世界(人道)的和諧、圓滿。內經的“天人合一”整體觀則認爲,人生活在大自然,也是天地萬物之間,人的生命是在與天地萬物相互溝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與自然相互影響,相互並存,在和諧中所形成的以五臟六腑爲核心的有機健康整體。

三、在太極拳所表現的“天人合一”整體和諧,已超越了一般體育項目所講的協調。

中國傳統哲學“天人合,內外合”思想的支撐下,太極拳之所以能整體表現和諧,它已超越了一般體育項目所講的協調合一。如:太極拳的“掩手肱捶”,只有蹬地、擰腰、轉跨、含胸、松肩、出拳在一瞬間同時完成。表現出“松、活、彈、抖”、“具有隔山打牛,穿透力”的特點,力達一點,三節勁,將勁力貫達拳面。這種高度協調是從太極拳整體意義上講,就是體現了周身一家,“天人合一”整體和諧觀點。

二,形成“天人合一”的太極拳基礎是什麼?

太極拳愛好者,行拳時能做到“天人合一”不是一日之功,“天人合一”的太極基礎是什麼?長期習練太極拳的人都知道是“行拳走架”,每一個太極拳名家的所追求目標,離不開太極拳傳統文化“天人合一”思想,但是,不是憑空想出來的,則是嚴格要求自己,百鍊成鋼,百研成章。按照太極拳對腿的要求與要領認真去琢磨研究。

不僅僅是會打太極拳,會教太極拳,他們還會從太極拳的步形、步法上去認真琢磨研究,比如:在馬步、弓步、虛步、撲步、歇步、獨立步、丁字步、小開步等去認真分析,並在每個步法用途上去體驗,比如上步、進步、退步、撤步、蓋步、插步、側行步等,腳法有蹬腳、分腳、拍腳、擺蓮腳以及扣腳、擺腳、碾腳等…...認真分析,拋開研究,獲得太極理論體系結構的突破與發展。因爲專家們懂得“行拳走架”是太極拳達到“天人合一”基礎,也叫基本功。

在進行這些步形、步法基本功訓練時,首先要做到放鬆,要循經走脈,由丹田經胯(環跳穴)到膝(陽陵穴)到腳(湧泉穴),由上而下逐節松沉,再由下向上逐節提起回到丹田,以意領氣,上下貫通,疏通脈絡。腿的運轉要與全身協調一致,要在腰的主宰帶動下協調運行,一動全身無有不動,每一招式與全身形成一整勁。身體的自然的松沉勁,吐故納新的變化,巧妙的與大自然和諧統一融合在一起,這個巧妙融合取決於太極基礎“行拳走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