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歷史九點半

我國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獨特的簡稱,簡稱不僅僅是爲了使用方便,更包含着深厚的地方歷史文化。

省份簡稱的來源,大致可以歸納出如下幾類:

第一類:繼承先秦時期的諸侯國名。這一類簡稱是目前使用較廣泛的,比如山東簡稱“魯”,因境內魯國而得名;山西簡稱“晉”,因晉國得名;安徽簡稱“皖”,得名於皖國;湖北簡稱“鄂”,因鄂國得名。再諸如四川、陝西、雲南等都有兩個簡稱,其中的“蜀”、“秦”、“滇”也都是曾經的國名。

圖:春秋初期的諸侯國

第二類:簡稱取自上古九州。最典型的要屬河南與河北兩個省,河南省的簡稱“豫”,取自於大禹劃分九州之一的豫州。同理,河北省的簡稱“冀”,來自於冀州。

第三類:來源境內主要水系名稱。比如浙江省簡稱“浙”,浙即是指浙水,也就是現在錢塘江的古稱;江西簡稱“贛”,得名於贛江;湖南簡稱“湘”,得名於湘江。同理的還有黑龍江及遼寧(遼河)。

圖:錢塘江古稱浙江

第四類:這類簡稱大都沒特別含義,是直接使用地區名字中的單字,比如新疆簡稱“新”,西藏簡稱“藏”,內蒙古簡稱“蒙”,寧夏簡稱“寧”;江蘇簡稱“蘇”等等。

當然,還有些其他省市區的簡稱,比如海南、廣西、貴州、京津等,也都有一定的含義。目前看來,每個省的簡稱都是比較合理的,也大都深入人心,但有兩個省的簡稱爭議比較大,那就是江蘇和浙江。

圖:江浙地圖

有人覺得,江蘇和浙江有比蘇浙更好聽的簡稱,那就是吳和越。吳、越在歷史上都是比較有影響力的諸侯國,越王勾踐滅吳王夫差,更是家喻戶曉,現在的蘇南、浙北說的方言,也都還叫吳語。無論是歷史文化還是單純好聽上來說,吳越都比蘇浙更適合做簡稱。

既然如此,江蘇和浙江的簡稱,爲何不用“吳和越”,而選擇了“蘇和浙”呢?爲何山西、山東、陝西、安徽、湖北等這些省份都可以使用曾經的諸侯國名,蘇浙就不可以?

圖:早期的吳越諸侯國

其實,我國在選用省份簡稱的時候,在充分考慮歷史文化傳承性的基礎上,還有條因素更重要,就是省份簡稱儘量不要存爭議,涵蓋範圍不能太模糊。換句話說,如果有兩個或以上的省份都可以聲索這個簡稱,那就所有人都不要用。

比如吳國的“吳”這個簡稱,在歷史上包含的範圍就很廣,大致包括今天的蘇南、浙北、上海、皖南等地。如果江蘇用“吳”的簡稱,那其它地區就可能有意見了。同理,越國也不是僅僅包含浙江,勢力曾經一度逼近山東,甚至都城都遷到琅琊(今江蘇蘇北連雲港)了。

圖:勾踐滅吳後的越國版圖

廣義的“越”就更大了,揚越、甌越、閩越等先秦百越諸族,都可稱之爲越,從江浙一直延伸到兩廣。因此“吳”和“越”都並非江蘇、浙江獨享的,所以在選擇簡稱時,這兩個簡稱就不能使用。

同理,作爲曾經楚國主要地盤的湖南和湖北,簡稱也是不能用“楚”的,楚的範圍同樣也很大,不僅包括兩湖,安徽、河南、江蘇大部分地方,曾經也是楚的範圍。

圖:楚國疆域擴張

那麼爲何山東、山西、安徽這些省份,卻可以用諸侯國簡稱呢?說到底就是因爲這些諸侯國曾經的地盤,這幾個省份是可以獨享的。比如皖國,就在今天安徽潛山一帶,魯國大部也都在今天的山東境內,晉國範圍稍大一些,但也基本和今天的山西地圖重疊,對於其他省份,不會有大的爭議。

再比如看歷史地圖,山東明明大多數地方屬於齊國,爲何不簡稱“齊”呢?因爲齊的範圍太大,不但佔據着大部分山東,還佔據着河北、河南等地;同樣河北也不能單獨簡稱“趙”或“燕”,這兩個諸侯的地盤也是地跨今天的好幾個省份。

圖:戰國七雄形勢圖

因此,在選用省份簡稱時,但凡不能獨享的,那就誰都不能用,各自再選取更具代表性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