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1月29號開始,有着濃郁山西風味的電視劇集《裝臺》,開始在央視綜合頻道晚間黃金強檔播出。

該劇由張嘉益、閆妮領銜主演,陳小藝、凌孜、尤勇智、孫浩、姬他、李傳纓等聯合主演,宋丹丹、秦海璐特別出演,(原本劇情裏還有文章,但是經過刪減重組之後,演員表裏已經沒有此人),以社會里較爲底層的這羣人,展開如今現實裏西安這個國際化的都市裏人們日常經歷的奔忙與微不足道的小幸福!

看着演員表就讓人莞爾——仔細算來,這已經是張嘉益和閆妮第四次還是第五次演夫妻了吧!從《一僕二主》裏面獨立帶一點驕橫的女總裁唐紅和帶着一個女兒的中年司機楊樹;

再到《少年派》裏憑藉喪葬事業打開事業第二春的林大爲,和一不小心當了高齡二胎產婦的王勝男;

加上因爲疫情原因被耽擱,今年尚未上線的《玩命三日》和《閩寧鎮》兩部作品,加上《裝臺》裏面三婚的這兩個,掰完指頭,原來張嘉益和閆妮已經是四五回的銀幕夫妻了!

而且兩個人都是陝西出身,骨子裏用陝西話的表演方式來得最爲自然。加上兩個都是體驗派的表演方法,爲了融入角色,張嘉益挺着自己的強直性脊柱炎的身體,在西安街頭提前五個月蹬三輪體驗生活,所以,看着劇情裏他那真實與角色相互融合的直不起的腰板兒,這份敬業精神,值得很多演員去學習學習!

搭別人的臺,唱自己的人生喜劇!

電視劇《裝臺》改編自茅盾文學獎獲得者、作家陳彥的同名小說。

作者陳彥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凝練提純,創作了小說《裝臺》裏底層人們的生活模式,用冷峻的現實主義筆觸描寫底層人生活。

裝臺一般特指裝臺人,百科沒有專業詞條解釋。像刁順子一幫人乾的活就叫裝臺人。在表演開始前,把舞臺音響,燈光設備,測試搭建好。

他們,是那些陽春白雪的藝術展現給觀衆最基本的人物,但是,卻也是最不爲外人道的一羣人。雖然主人公是幹搭臺唱戲的營生過日子,但是生活的沉重感和喜劇的飄渺有着天然的隔閡。“在生活的舞臺上,誰都不是藝術家”。所以,觀衆看見的精美之外,是他們最爲勞累和忙碌的真實日子!

此次電視劇的改編延續了作者一貫的寫作手法,仍然用平實甚至有點俏皮的口語,犀利地講着最真實的生活,有苦難、有喧鬧、有悲涼。但創作團隊恰到好處地使用了溫暖輕鬆的鏡頭語言和音樂,在展現“沒有那麼友善”的生活的同時,又多了一分坦然面對的從容。

而在這些忙碌之中,又用西安美食和方言臺詞更讓這部劇充滿煙火氣息,不僅僅用這些食物豐盈的感覺來平衡劇情裏那些焦躁和苦悶,使得故事看起來更加真實可信。

《裝臺》通過刁順子這樣最底層的裝臺人的獨特視角看待藝術、看待生活、看待世界,用臺前的精美和幕後的汗水的反差,來展現出其中的趣味與反差,構建起幽默詼諧的故事風格。

裝臺人不同於仰望舞臺的觀衆,他們是藝術的構成部分,卻並不算舞臺的主角,甚至於,很多時候他們只能蜷縮在舞臺背後,看着舞臺上角色的側面或者背面,是一種不登大雅的存在。

雖然不能在舞臺亮相,讓觀衆見識到他們的辛苦,但他們也是自己人生舞臺的主角,爲藝術默默奉獻,在幕後發熱發光。他們雖然身爲小人物,但面對生活始終懷着樂觀積極的心態,用平凡卻經歷許多的精彩人生,去展現一代人身上滿滿的能量。

從來喜劇難取悅,只爲苦難得人心

劇中的主人公刁順子爲人老實,隱忍善良,同時有擔當、有責任心,對兄弟講義氣。他有着苦難生活磨不去的高尚品質,在苦累交加的生活裏緊抓那些來之不易的溫暖,自得其樂地過着自己的小日子。

他是《裝臺》裏的順子,也是現實社會中很多平凡人的縮影。

而《裝臺》的厲害之處就在於,用順子爲引子,引出圍繞在他身邊的一羣同樣生活在社會底層,每天爲生計奔波卻無法掩蓋自己美好心願的人物,他們的奮鬥與那些由他們構建和創造出來的輝煌,形成一種出身底層卻仍舊舉頭仰望,孜孜奮鬥的向上的力量。

而因爲主題表現的需要,它與那些偶像劇迥然不同,願意呈現那些以往的都市劇當中看不到的內容。沒有高樓大廈,沒有燈紅酒綠,反倒是把一座城市的真實味道講清楚了。

國產生活劇想要用喜劇來取悅觀衆,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因爲人口基數太大,生活經歷的千差萬別,居民生活裏的東西差異化巨大,喜劇很難在根本上滿足各個階層的觀衆。

所以,輕喜劇和喜劇在觀衆眼裏總是體現了一個特定階層的生活狀態,而不能涵蓋所有居民最具代表性的生活常態!這一點,編劇自身侷限性比較明顯,畢竟現在沉入生活去寫作的,少之又少了!

但是,拒絕痛苦然後從苦澀裏嚼出甜味來獲取短時間的快感,是國人最擅長的精神安慰。所以,刻畫底層居民生活裏的苦痛和麻煩一面的作品,更容易得到觀衆的大範圍的精神共鳴。

但是,五六十來年的婆媳劇造成了一種描寫的定勢,觀衆其實膩煩了那種對某一種矛盾方式不斷堆疊的拙劣手法,反而能夠像《裝臺》這樣的苦樂互現,時刻交織的手法,就比那種一味賣慘的手法要高明!

畢竟,這些熱氣騰騰的人、事、物卻暗暗透露着一些悲劇的色彩。

喫喝的是快意,咀嚼的是酸澀!

跟隨《裝臺》的鏡頭,觀衆將古城西安的美食、美景盡收眼底。當熱油澆到撒着火紅辣椒的麪條上時,面香、油香、辣椒香幾乎透過屏幕鑽進鼻腔,直接給觀衆在視覺之外,用最直接的畫面感讓觀衆自己腦補嗅覺的缺失!

《裝臺》爲了構建底層居民的生活得時候,用了大量的喫食的戲份,來支撐底層人物的日常需求!爲此,扮演過許多角色,算得上見多識廣的張嘉益自己都說——這是他喫了最多道具的美食劇!

在前面幾集的劇情裏,《裝臺》在主題敘事之外,儼然有一種美食篇的筆觸。臘牛肉夾饃、胡辣湯、鍋盔,大篇幅的出現在劇情裏,使得故事走向儼然成了一部“舌尖上的西安”,不僅僅是作爲主角,在劇情裏有大量喫戲的張嘉益,就連觀衆都被這些美食帶偏了注意力——一時間在視頻網站上“乾飯人,乾飯魂,乾飯得用大鐵盆”彈幕霸屏,觀衆們一邊沉醉於劇情,一邊紛紛表示自己看餓了。

因爲底層居民追求最基本飽暖的特質,所以在情節裏對西安美食進行不厭其煩的展示。雖然只播出相對較短的內容,但故事人物卻已經喫了多次的飯,從街邊的肉夾饃、胡辣湯,到喫鍋盔和扎啤等等,都是最符合底層人民特色的。

可是,在這些喫食的大量堆積裏面,雖然比較貼合國人追求生活品質,用美食來豐富自己生活的民族特性,卻也在無形中體現出一種被侷限在有限的生存空間裏,至於通過美食來填補生活裏的落差和身體疲累的一絲絲無奈。

細微之處見紮實創作初心

雖然最近幾年一直強調用普通話來組建主旋律劇情,但是,能將方言、民俗、地貌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元素很好地用在影視作品中,依舊是創作劇情的加分項,自然,前提條件是這種地域特色是顯著且具有觀賞性的。

所以,通過食物、景緻和方言這些細微的理念處理,讓《裝臺》當中的故事,具有了難能可貴的質地感,使得劇情和情緒牢牢地紮在地面上,成了一部實打實的西安特色的電視劇作品。

改變了原來的名字,從《我待生活如初戀》改名爲更具有職業特性的《裝臺》,再經過刪改,刪繁就簡,將原本定於42集的劇剪到33集,更加集中體現生活裏最尖銳的矛盾和最直白的生活軌跡,《裝臺》用最經濟最幹練的筆觸,寫的是當前生活裏最爲真實有最爲不屈的一面,這樣難得的作品,自然觀衆會歡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