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括一切酒類知識,走進微醺酒類世界!

微信公衆號:酒百科(baikejiu)

上週小編我去參加一個酒展,那真是大開眼界。不是因爲喝到了什麼好酒,而是因爲領略到了酒商忽悠消費者的 N 多種套路!

趕緊拿小本本記下來……正愁選題困難,這些酒商就給我送上門來了!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賣酒的有哪些忽悠人的套路。

1、原瓶進口

這個出現頻率還挺高的,「原瓶」進口,其實就是跟散裝酒進口到國內再灌裝的那種對應,是在國外灌裝好了再進來國內的。

說實話這是個相當「基本」的要求,尤其是對於精品酒來說,原瓶進口是必須的,壓根談不上高端,更不能以此來判定葡萄酒的品質。原瓶進口的可以是十幾萬一瓶的樂花康帝,也可以是 20 塊一瓶的劣質餐酒。

像我們酒百科賣酒的時候,我們的酒 100% 都是原瓶進口的,但是我們壓根懶得在文案裏強調這事兒。就,真沒必要。

2、各種包裝上的文章

包括但不限於金屬標、重型瓶、蠟封、浮雕、金絲線、瓶底凹槽等等。這些都跟酒的好壞沒有半毛錢關係,唯一的作用就是讓酒瓶看起來更好看。

外國酒其實蠻少用重型瓶的,倒是有些國產酒和貼牌酒經常用(畢竟酒不行也只能靠包裝來想辦法了……)。

蠟封也只是在膠帽上淋上了一層蠟,成本並沒有提高太多。

浮雕圖案是來源於法國教皇新堡(Chateauneuf-de-Pape)產區,一開始是爲了提高人家產區的辨識度。金絲線最初是西班牙里奧哈(Rioja)的一些酒莊在用,爲了防止酒標被人撕下造假。但是現在已經被太多酒模仿了,失去了原本的意義,只剩下美觀的作用了,跟品質、真假都沒有關係。

瓶底凹槽本身是用於聚集葡萄酒沉澱的,所以本來是用於一些品質比較好、陳年能力比較強的的葡萄酒,但是後來「凹槽深=好」就變成謠言傳開了,反過來又促進很多酒莊或酒商刻意把瓶子換成深凹槽。所以,靠摸凹槽來判斷酒好不好,這實在 duck 不必,完全沒有意義!

當然,也不必矯枉過正,有這些包裝元素的不代表好,但也不能代表垃圾,包裝就只是包裝。而且一般送禮的話,大家還是多少得考慮點包裝要素的。

3、「XX 城堡酒莊」

灌裝貼牌酒是「XX 城堡酒莊」重災區,我們後臺就收到過很多問「這款酒怎麼樣」的,一看圖片,好多都是叫這種名字的貼牌酒。

可能是因爲消費者最先接觸到的波爾多酒莊大多叫做 Chateau XX,而 Chateau 的本意是城堡,所以各種亂七八糟的酒起個帶「城堡」字眼的酒名就想裝高端了。

不是說酒名不能有城堡倆字,拉圖(Chateau Latour)最初的譯名還叫「拉圖城堡」呢,這就是個翻譯問題而已。但是如果你看到一款酒的酒名同時出現了城堡+酒莊的字樣,就要小心了,這十有八九是來蹭熱度的!

判斷一款酒到底是什麼檔次的,還是得看酒標,搞清楚產地、來源、等級等等。

4、各種「珍藏葡萄酒」

珍藏聽起來確實牛比,讓人感覺這酒壽命更長、品質更好。但是在幾乎「人均珍藏」的葡萄酒市場上,有太多都是渾水摸魚的,就是利用了大家覺得「珍藏」=好的這種心理。

首先要知道的是,只有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葡萄酒,「珍藏」纔是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級別,你可以在酒標上找到 Riserva(意大利)或 Reserva(西班牙)這個詞。

就像這樣

新世界產酒國也特別喜歡給酒起名叫珍藏,但是他們的珍藏並沒有法律效力,只能說同一家酒莊標註「珍藏」的葡萄酒可能比沒標的要好。這隻能是同一家酒莊縱向對比,出去跟別的酒莊就沒有可比性了。

更有甚者,外文原本的酒名中就沒有 Reserve、Reserva、Riserva 等詞的話,中文譯名卻叫「珍藏」,那就更沒有什麼意義了,直接忽視就好。

5、特級莊

也就是 Grand Cru。很多產區都有 Grand Cru 這個級別,但是分量和意義可是完全不同的。比如在勃艮第(Burgundy),Grand Cru 就是至高無上的存在,但是在聖埃美隆(St. Emilion),Grand Cru 這個詞並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再有人跟你吹噓這酒是什麼所謂的「特級莊/特級園」,先看看它是哪裏的特級。

6、有機葡萄酒

咦?有機不是好的嗎?

有機種植和釀造當然好,不用農藥化肥殺蟲劑,對土壤和人體的健康都有好處。但要小心的是以「有機」作爲最大賣點甚至唯一賣點的那些葡萄酒,這說明這酒沒啥別的優點了,纔會重點突出有機……之前甚至還在酒展上見過直接就叫「XX 有機酒莊」的,過去一問,對方除了有機就沒有別的可介紹的了。有機葡萄酒的確更加「純淨」,但是不能等同於「好喝」,也不能等同於「好」。

其實國外很多酒莊都是有機種植於釀造,但是人家會覺得這是最基本的,並沒有什麼可拿來吹噓的。

總之,這些都是「顯得」葡萄酒更高大上的一些說辭,但跟酒的好壞實際上並沒有關係,下次看到,別被忽悠了哦!你還知道哪些容易讓人誤解的忽悠詞彙?歡迎在下方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