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即答力:年輕人的自我更新指南》,松浦彌太郎從生活、工作、交際、拖延症、提問等方面,告訴年輕人如何更新自我。

松浦彌太郎,著名出版人、特立獨行的思想家、生活美學的先行者,家喻戶曉的著作是《100個基本》。

我在近期讀到了松浦彌太郎另一本作品:《即答力:年輕人的自我更新指南》。

在這本書中,松浦彌太郎從生活、工作、交際、拖延症、提問等方面,告訴年輕人如何更新自我。

松浦彌太郎深信“成功的反義詞不是失敗,而是什麼都不做。”事情的成敗決定於能否即刻應對眼前事情,爲此松浦彌太郎不斷鍛鍊自己的即答力。

即答,並非單純立即回答。

“所謂即答力,是時常留意周圍的情況、觀察他人的需求、抓住機會迅速作出反應的能力。”

掌握即答力,可以加深與他人的關係,獲得機會豐富人生。

即答力,是感激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並保持積極的姿態。

去餐廳喫飯,對於店員的推薦菜,你會如何回應?選擇立刻點這道菜,會讓店員感受到自己的建議被傾聽,進而提供更好的服務。這樣積極姿態的即答,會帶來良好連鎖反應。

與世界打交道,認真對待是基本準則,發揮即答力,會減少因缺乏共同文化基礎產生的分歧。

縱觀周圍,多數人能力差別不大,然而時常做到即答的人,更容易被機會選中。

保持好奇心,抓住每一個微小的機會,初識某個人、初遇某件事、初到某地方,這些情景都隱藏着機會,認真觀察,作出各種假設,採取行動參與其中,以此培養即答力。

即答才能讓自己獲得成長,進而讓微小的成功匯聚成巨大的機會。

在工作上,與其反覆思考、焦慮抗拒自己作爲齒輪的價值意義,不如先迎合已知需求,儘自己的責任做好眼前工作,迅速反應、即刻應對平凡日子裏的微小需求,日常參與各種工作項目。

機會隨之日益增多,最終一定會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位置。

即答的本質是讓對方獲得喜悅,農民往城市銷售蔬菜與科學家研發藥物,本質並無不同。

工作理念最根本在於考慮更多人的幸福。“報酬的高低與取悅的人數成正比,但報酬越多,責任越重。”

即答不表示極力展示自我。

靈活聽取對方所說,不進行尖銳回應,巧妙表達意見,反之,再迅速的即答也沒有意義。

根據自己得到的信息,坦率回應。

“要做到即答,就要鍛鍊反射神經和節奏感,磨鍊瞬間爆發力,做出各種假設,通過深入思考與經驗總結提前做好準備。”

如果有人問你:“你現在的目標是什麼?”“你明年的計劃是什麼?”我們會習慣性按照實際的時間緯度給出回答。

松浦彌太郎的作答方式是“談現在時,講明年事”:談論明年此時的目標、提前做好後年的計劃。

在不慌不忙過好當下的前提下,松浦彌太郎熱衷於把現在的工作看作是“爲明年而做的任務”。

改變對“現在”的思考方式,時刻思考下一階段的自己要做什麼。

原來我們應該學會超前思考,超前完成自己制定的目標。我以前一直以爲現在的目標,現在完成就了事,從沒想過“現在”除了完成現在的目標之外,還可以完成明年的目標、明年的計劃。

懂得利用現在的時間去完成未來的規劃,才能獲得成長。

“松浦,對你來說,成功是什麼?”

如果有人問我這個問題,我會毫不猶豫地回答:“是發生改變。”

這種“改變”不一定是具象的數字變化,即便非常微小,也是好的。

得到從前沒有的東西、讓自己獲得改善,所有的這些變化都代表“成功”,是進步的證據。

人們常說,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做個平凡的人也挺好。

拋去物質、名利、階級、頭銜等世俗定義的成功,沒有人說清成功究竟是什麼。在這裏,我看到了一個更爲具象的解釋。

優於過去的自己,向內求而非向外求,心靈、思想、學識方面的成長,也是一種成功。

以前我會想:如果我一生平平無奇,沒有功成名就,是不是算作虛度人生。

我漸漸懂得:只要我還在感受生活,就不能說是在虛度人生。

有的人追求平平淡淡的快樂,只要這些人認爲快樂是有意義的,就不能說這是失敗的人生。

我們沒有必要去追求公式化的成功,追求並得到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就是一種成功。

除此之外,毫不猶豫地對眼前的事提出疑問,也是一種即答。

小時候,我們總是對周圍的一切充滿好奇,滿腦子十萬個爲什麼,長大後我們漸漸失去了探索、質疑的興趣,適當地對別人提問,可以加深別人對自己的印象。

“這個世界往往會同化人們的感覺和思維方式。我並非想譴責什麼,但如果可以的話,我會不斷努力,成爲多樣化的人才。”

人們在羣體中傾向於“站隊”,傾向於尋找與自己持有相同觀點、態度、看法的同伴,而成功人士身上沒有“這個人不怎麼樣,他的想法和我的不同”“我不喜歡那樣的工作方式”類似這樣的偏見。

不偏見,不抱着否定的態度面對任何人和事,謙遜思考,擁有多樣能力的包容性,沒有必要糾結“不同”,抱着這樣的心態,我們會擁有更多的可能性。

我以前也總以爲物以類聚、人以羣分,面對與自己行爲處事不一樣的人時,總會選擇避而遠之,習慣於活在自己的固有思維裏,以後應該學會打破自己的固有偏見,即使不贊同,也應該學會理解,在不觸犯法律道德的條件下,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每個人的立場不同而已。

我們應該做的是:閱讀高於自身水平的書籍,見更多的人,挑戰更高難度的任務,在人脈、組織力、洞察力等方面提升自己,深度挖掘事情基礎,看透本質,獲得實力。

松浦彌太郎說,他的職業生涯中值得誇耀的部分,是完美回答他人對工作提出的問題,將所有的任務完成到極致是他的原則。

爲此,松浦彌太郎在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時刻都在對負責的雜誌《生活手帖》進行思考,參與所有創作事項,力求自己有最好的想法、判斷、選擇,100%做到即答。

在COW BOOKS書店時,松浦彌太郎對店裏的書籍、桌子、備用物品、圓珠筆等等都瞭如指掌,面對客人提問,松浦彌太郎都能準確應答。

以往,我們對工作的認知是隻需做好自己手頭的工作就好,松浦彌太郎啓發我們:作爲領導,應該有全面的大局觀,對於他人的提問,時刻做好充分的準備。

不要以爲不是領導者就事不關己了,時時思考,能夠回答方方面面的工作提問,也會增強自信。

松浦彌太郎提到,人際關係正在由“縱向”向“橫向”發展。

全球化社會中,價值觀、文化的差異,使上下級屬性的縱向關係,向互相尊重彼此差異的橫向交際轉變。

與其他行業人士、不同部門同事合作時,應有“橫向領導力”。

如何掌握橫向領導力,松浦彌太郎坦言自己也在繼續學習中。

松浦彌太郎追求本質的社交,加強自己不讓對方產生牴觸情緒的能力,讓對方產生“想再次見到他”的想法,這樣的社交有助於提升橫向領導力。

“不去重複,而是積累”,學會在重複中尋找生活的新意。

大部分人的工作,實質上每天都包含重複性內容。有的人以爲重複就是重複,很容易產生枯燥敷衍的心態。

若是轉變心態,把工作當作積累,增加閱歷,改變努力的程度,提升學習層次,這就是運用即答力的工作方式。

如果回到二十幾歲的年齡,我會率先去做他人最不想做的工作,因爲在這些事務中,存在着誰都不曾留意的新問題和尚未被髮掘的機會。面對競爭少、能夠讓自己迅速脫穎而出的比試機會,你沒有理由不參加。

這是起點,不是我們的最終目的地,所以你沒有必要因爲“做這些沒有意義”“這種工作不適合我”而苦惱。不要迷茫,做就對了。

越是迷茫的時候,越要行動起來。有的人在迷茫的時候,會以消極的心態對待眼前看似毫無價值、毫無意義的工作。

然而,誰又能知道這些工作會對未來的機會產生什麼影響呢?行動會給我們帶來機會,行動離不開即答力。

關於即答力,關於《即答力:年輕人的自我更新指南》這本書,關於松浦彌太郎的43條人生經驗,53年奮鬥歷程,值得你一看。

-end-

話題討論:你如何理解“即答力”?歡迎留言討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