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紅土更名湖南航空,疫情加速民航重組

第一財經記者今日獲悉, 繼完成工商註冊資料變更, 並獲得民航局頒發的新經營許可證後,湖南航空近日拿到了主運營基地和航空承運人名稱變更後的運行合格證,更名手續全部完成。

湖南航空的前身是雲南紅土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紅土航空”),更換名稱的背後,是此前紅土航空股東層面的變動帶來的一系列變化。

去年9月,湖南省國資增資紅土航空後,此前大本營在雲南的紅土航空,今年7月在湖南長沙臨空經濟示範區掛牌,標誌着湖南首家本土航空正式落地,三湘大地也結束了沒有本土航空公司的歷史。

從西南轉戰中部背後

據記者瞭解,更名後的湖南航空還在同步啓動機隊塗裝的更改工作,此外,在機票銷售、航班信息查詢等方面也都逐步替換使用湖南航空名稱及標識。

工商登記顯示,目前,湖南省人民政府旗下的湖南省新興產業股權投資引導基金是湖南航空的二股東,持股26%,2017年入股的同程仍爲湖南航空的控股股東。

湖南航空現有12架全空客A320系列機型,包括三架NEO機型,平均機齡在3年左右,已通航昆明、長沙、南京、成都、無錫、青島等全國31個城市。

在湖南政府增資之前,公司的主運營基地位於昆明長水國際機場,航線網絡也主要圍繞昆明和南京在打造。不過在2020年春夏航季,湖南航空已經開始對航線網絡進行優化,將運力集中在昆明、長沙、南京等主要機場,尤其是在轉場湖南之後,接連開通了長沙=昆明、長沙=滄源、長沙=煙臺、長沙=海拉爾等數條在湘航線。

湖南航空方面透露,今年10月25日開始的冬春航季,公司也在進一步優化運力佈局和航線網絡結構,繼續增加在長沙的運力投放,新開長沙=成都、長沙=滄源=麗江航線,優化長沙=昆明直飛航線,融入“長沙四小時航空經濟圈”的整體建設規劃。

而在積極佈局國內航線網絡的同時,湖南航空也在爭取國際航線運行資質,計劃未來逐步開闢和加密長沙至東南亞、東亞、東北亞、日韓等一帶一路沿線城市的航線航班,助力長沙機場成爲中部省份民航門戶。

值得注意的是,9月21日,國務院印發《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下稱“方案”),標誌着湖南自貿試驗區正式獲批,方案中還提到支持長沙黃花國際機場獲得包括第五航權在內的航權安排,開展經停第三國的航空客貨運業務,增加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國際貨運航班,積極拓展至東盟、日韓等國家和地區接力航線。長沙機場能否成爲中部地區最大的區域性國際航空樞紐,本土航空的持續助力不可或缺。

按照2019年的統計數據,在中部省份的機場中,長沙黃花機場排名第三,前兩位分別爲鄭州新鄭和武漢天河。從旅客吞吐量上來看,三家機場的差距並不大,長沙黃花機場與第二名武漢天河機場的差距只有20多萬,與第一名鄭州新鄭機場的差距也不過200多萬,這兩個數字基本上等於長沙黃花機場2019年旅客運輸量的不到1%和不到10%。多位行業內人士預計,擁有12架飛機的湖南航空如果將大量運力投放湖南市場,預計可以幫助黃花機場在旅客運輸量上實現進一步提升。

湖南航空相關負責人則對記者透露,落戶湖南後,公司除了繼續從事國內航空客貨運輸業務,還希望藉助控股股東同程在互聯網和旅遊領域的優勢,整合湖南省“航空+旅遊”出行產業鏈資源,將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等更多的科技手段應用於民航,打造“互聯網+精品”航空。

疫情加速民航重組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除了有20多架機隊規模的南航湖南分公司,湖南一直沒有自己的本土航空,而湖南周邊省份很多都成立了本土航空公司。

“近年來,一方面爲了提升安全運行水平,幾乎沒有新的幹線航空公司獲批,另一方面爲了發展地方經濟,很多地方政府又都想要有自己的航空公司,”民航業內人士林智傑對記者指出,所以“殼資源”越來越值錢,多家小型航司都在考慮易主和搬家。

據記者瞭解,除了湖南航空,雲南的另一家民營航空瑞麗航空,不久前也與無錫市交通集團簽署股權轉讓框架協議,瑞麗航空的大股東景成集團希望出售控股權。

更早時候,國內第一家飛上天空的民營航空奧凱航空,母公司層面已經有了央企華電集團和香港上市的房地產企業遠洋集團介入,另一家民營航空青島航空也已變身青島政府全資控股。

而回看2004年到2006年那一輪飛上天空的民營航空公司,除了基地位於上海、已經上市的春秋航空吉祥航空,東星航空、翡翠航空已經註銷,鷹聯航空則早已由國資控股,變身成都航空。

“近年來多家航空公司易主,主要由於民航業是一個資源壁壘和規模壁壘雙高的行業,對於中小航司來說,資源不足、規模有限、運營壓力大,要想賺錢並不容易,而一旦進入油價高、匯率貶或是市場需求乏力的下行週期,兼併重組也將是發展的必然。”林智傑指出,而在疫情期間,航空公司基本上每個月都虧錢,中小航司可能每天都虧錢,現金流面臨更嚴峻的考驗,如果疫情持續,可能會有更多的航司主動參與或被動參與此輪併購重組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