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再寫,醒了再改。」(Write drunk, edit sober.)——有的人也許聽過這句據說出自作家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的老生常談。

雖然有不少的說法認爲,海明威其實根本就沒說過這句話,比如美國作家果因斯(Jeff Goins)就舉海明威的孫女瑪瑞兒(Mariel Hemingway)在一次訪談中的證詞說:「那不是他寫作的方法。他從來不在喝醉時寫作。」她認爲人們把這句話歸功在海明威身上,是因爲人們「對酒癮與活在瀕臨崩潰邊緣的錯誤認知,」好像「這樣很酷似的」。

在果因斯看來,這句話完全不足取,一來會美化酒癮,二來會使創作的迷思普及化,因此他完全不推薦寫作者仿效。不過面對這句「可能的迷思」,最現代的方法或許就是去驗證它。

近日一張由澳洲在線編輯與校稿公司 The Expert Editor 製作的圖表的內容即是在探討「喝了再寫,醒了再改」這句話是否有參考價值。

血中的酒精含量達0.07%是「創作力的旺盛點」

The Expert Editor 在圖表中闡述,酒精的優點是能「促進你的想象力和內在感知力」,而這些能力對寫作是有好處的。不過,這不代表每次寫作你都可以大喝特喝。該圖表說明,血中的酒精含量達 0.07% 時就是「創作力的旺盛點」,而那大約是2至3杯酒的分量。若是超出這個量,你的表現可能就會比完全沒喝還暈。因此,最正確的做法還是喝得剛好就好。接着,圖表開始以科學實驗舉證,說明酒精如何幫助創作。第一項例子中,40位男性完成20道字謎,其中一半的男性滴酒未沾,另一半的血中則達到0.075的酒精濃度;結果前者居然多花了32%的時間完成字謎,且只有6題完全答對,而後者則答對9題。

另一個實驗中,18位廣告創意人員分成兩組,一組可以任意飲酒,一組則只能喝水,在三小時的時間內,請他們發想一件廣告案子;結果在評價最高的5件創意中,有4件來自飲酒組。

這些研究證明,酒精對於活化大腦確實有效。不過話說到此,The Expert Editor 還是立即踩剎車,提醒讀者別在修改與編輯階段喝酒,因爲酒精也會影響專注力與檢查細節的眼力,畢竟「好的文法不需要太多創作力。」

除了酒精之外,The Expert Editor 鼓勵寫作者改試試看咖啡

研究顯示,我們的大腦依賴自身產生的「腺甘酸」(adenosine)這項化學物質來提醒自己疲倦與否,而咖啡因不但可以取代腺甘酸,還可以消除大腦感覺到的疲勞。更棒的是,喝下咖啡不消十分鐘,就能得到最多兩小時的效果。不過,咖啡本身其實並不能提供能量,它只是讓大腦產生能量足夠的假象。

因此,The Expert Editor 得出這樣的最佳建議:「喝得微醺再寫,喝了咖啡再改。」(Write a bit tipsy, edit with coffee.)

親身實證邊喝邊寫

而除了像 The Expert Editor 這樣以科學數據檢驗的方法之外,另外一種可能更有實驗精神的方法,則是像女作家梅特(Crissy Van Meter)一樣,身體力行。

梅特在 Bustle 上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說,爲了進行實證,她效法那句說法,一連五天的夜裏邊喝酒邊寫作,目標是每晚至少 1000 字,然後在隔天早上花個幾小時修改。

「一開始,我感覺像着了火,我寫得非常快(而且很有效率!)」她說。她還一面寫作一面把音樂開到可能吵到鄰居的程度。但是隨着黃湯下肚,「我發現我在屋裏到處(隨音樂)跳舞。雖然我寫得很快,可是根本就不專注,而且超容易分心。」

第一天晚上雖然她寫了超出預期的 3000 字,但隔天早上修改時,發現寫下的句子都沒有好好思考過,「那 3000 字裏居然只有 500 字(甚至更少!)可以用。」

接下幾天內,梅特試過改喝啤酒,或者喝得更謹慎,或者禁止自己聽音樂,但還是會不斷分心、向未婚夫胡鬧、寫到睡着,然後隔天修改時刪掉一堆字,甚至累到完全不想修改。到了第五天,梅特就決定放棄這項實驗,因爲她完全受夠了。「別這麼做,真的。」這是她給出的結論,「除非你是一個能高效運作的酒鬼,不過當然,我希望你不是。」

最後,除了梅特出於自身經驗的勸說之外,或許,我們也該聽聽果因斯的建議:「如果你想要擁有創作力,那請不要拿未經證實的話當掩護,反之,請以創造新意來完成這件勇敢而美麗的事情。最後,只要不是嘴上說說,你就會創造出更多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