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遜 腎內科主任醫師

腎病患者尿蛋白高,總希望儘快把它降下來。尿蛋白升高,不僅是營養物質的丟失,也是造成腎功能進行性損害的危險因素。如若尿蛋白高到腎病綜合徵水平(即24小時尿蛋白定量≥3.5g)時,還會同時伴有血漿白蛋白下降與血脂升高,並引發血液高凝狀態致血栓與栓塞併發症,甚至可危及生命。如若慢性腎臟病患者尿蛋白流失太多,再加上長期低蛋白飲食,則更容易引起血漿蛋白低下與營養不良,從而導致病情進展加快及預後不良。

如上這些因尿蛋白升高引起的不利後果,都要求腎病患者儘可能快的控制尿蛋白。說起來容易,可做起來並非都那麼一帆風順。雖經積極治療,可有的腎病患者的尿蛋白卻非常難降。這就需要醫生尋找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而後纔有希望解決難題。

腎病患者尿蛋白難降,通常有如下這五大原因。

1.首次用藥就不規範

剛發現患有腎病,比如腎病綜合徵患者出現大量蛋白尿,首次用藥必須規範,否則很容易造成之後尿蛋白難降。尤其是糖皮質激素的使用,應遵循“起始足量、時間足夠、緩慢減量及長期維持”這一原則。所謂“起始足量”即按每天每公斤體重1mg使用足量糖皮質激素(如醋酸潑尼松片);“時間足夠”即足量激素使用的時間至少保證4-6周(甚至6-8周或更長時間);“緩慢減量”即被判斷爲有效並已起效,且足量的使用時間也已足夠,隨後進入減量階段,從大劑量減到中等劑量及維持劑量可以稍快一些,從維持劑量減至小劑量會越來越慢;“長期維持”即當糖皮質激素減至小劑量時,不能着急停激素,而需長期維持服用。其它藥物也需規範使用,比如他克莫司的使用,應空腹服用,每日兩次服用者應間隙12小時,並監測血藥濃度,等等。

2.忽視了對併發症的治療

在治療腎病出現尿蛋白高的同時,不能忽視對併發症的治療,有時還應該在之前就應治療併發症,否則很難達到降蛋白效果。比如腎病綜合徵患者,同時伴有肺部感染,此時不應馬上加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而是應該先給予抗感染及對症等治療,待感染控制後再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比如腎病綜合徵患者,往往同時存在高脂血症及高凝狀態,此時就應該在使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劑的同時,加用降脂、抗凝及其它相應藥物;比如IgA腎病併發高血壓,在使用雷公藤多苷片的同時必須保證血壓控制達標。若忽視了併發症的治療,必將造成尿蛋白難降。

3.診斷有誤

有的時候,明明診斷爲微小病變腎病,可患者的尿蛋白就是難降,或許當初的診斷有誤。比如局竈節段性腎小球硬化就可以誤診爲微小病變;狼瘡性腎炎就可以誤診爲膜性腎病或原發性腎小球腎炎;膜增殖性腎小球腎炎可以誤診爲IgA腎病;系膜增生性腎炎就可以誤診爲腎小球輕微病變;等等。因診斷有誤,必然影響治療方案的制定與藥物的選擇,最終影響降蛋白效果,導致腎病患者的尿蛋白難降,這也是原因之一。

4.不重視基礎治療

不重視基礎治療,也是導致腎病患者尿蛋白難降的原因之一。都知道激素與免疫抑制劑降蛋白作用強,但基礎治療與基本藥物的使用同樣重要與必要。比如IgA腎病患者,根據具體病情應儘可能使用沙坦類或普利類藥,不管患者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小於1.0克還是超過1.0克,都可以作爲基礎治療與基本藥物;比如腎病綜合徵患者已經使用了激素與免疫抑制劑,人工蟲草製劑等增強免疫功能的藥物就可以作爲基礎治療的藥物;比如伴有陰虛火旺的腎病患者,滋陰降火中藥或中成藥就可以作爲基礎治療的藥物。不要小看這些基礎治療的藥物,有的時候就能解決腎病患者尿蛋白難降的難題。

5.用藥太單一

這裏說的“用藥太單一”,指的是主要藥物使用太單一,包括糖皮質激素(甲潑尼龍、甲基強的松及潑尼松等)、細胞毒藥物(環磷酰胺與鹽酸氮芥等)、免疫抑制劑(嗎替麥考酚酯、來氟米特及他克莫司等)及生物製劑(利妥昔單抗與貝利尤單抗等),這些治腎病降蛋白“猛藥”通常都需要聯合使用,可以“激素與細胞毒藥物”聯合使用,可以“細胞毒藥物與免疫抑制劑”聯合使用,也可以“激素與免疫抑制劑”聯合使用,還可以“激素+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聯合使用,等等,即所謂的“多靶點療法”。而廣義的“多靶點療法”,除了如上“猛藥”之外,還包括RAS阻滯劑、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藥物、促腎小腺皮質激素,以及中醫中藥等。“多靶點療法”尤其適應於尿蛋白難降的腎病患者。若用藥太單一,則腎病患者的尿蛋白難降。

綜上所述,腎病患者遇到尿蛋白難降時,一定要找到其背後的原因,之後再採取針對性的措施,或可解決這一難題。

文章爲作者周遜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