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點評了一張照片,

有讀者留言表示看不懂。

有的是對於點評的建議看不懂,有的則是對照片本身看不懂。

恩,可以理解。

其實每個人對於照片的喜好都是不同的,

而當面對一張比較抽象的作品時,不免就會有一些分歧。

比如,馬克·羅斯科的畫不知道大家看過沒有。

雖然稱不上天價,但一幅作品價值近億美金,你想着怎麼也應該是恢弘鉅作吧?

但實際上,它是這樣的:

對了,還有一副便宜一點的,價值7000萬美金:

就這?

就這!

我看得懂嗎?

不好意思,沒有。

爲什麼值那麼多錢?因爲肯定有人能看懂它。

所以,有些東西,沒有必要非得誰說服誰,

憑藉自己的認知,給出自己的解釋,順從內心,就OK了。

那說回這張照片,

解釋我倒是可以給一點,線條、光影、瞬間,這些相信大家也能體會到。

但是,最關鍵的,則是“想象空間”。

其實說巧不巧,之前,我也拍了一組類似的照片,

因爲不成體系,所以也沒拿出講,

但既然這次說到了,我覺得也可以分享一下,

這組圖,其實拍攝的就是我們日常的馬路,嗯,每天你可能都要過上那麼幾遍,

但是有沒有想過,它有什麼可拍呢?

或者說,如果拍成這樣,發個朋友圈9宮格,還怕沒人贊?

01聯繫

先看第一張照片,我昨天也說過,照片中的元素,一定要有聯繫,

那麼,當我看到向前的箭頭時,我第一個想到的是什麼?

自然是“前進”。

所以,我利用2X變焦,守株待兔,待一個人向前走過,

他和線條,就形成了聯繫。

02呼應

這種聯繫是雙向的,也可以是單向的。

比如,還是同一個箭頭,

它即可表示向前,同時,也可以表達引導與指向。

那麼,我順着它的方向,等待一個人。

當這個人走到箭頭中心的時候,按下快門。

03符號

爲什麼拍攝的都是人腿?

而不展示完整的人?

完整的人是具象的,但我拍的照片是抽象的,

所以,要想讓照片的元素和風格相統一,人也必須變得抽象。

怎麼變?

用畫面邊緣去裁切!

而裁切之後的人,在畫面中,不再是一個完整的主體,而成爲了一個符號元素,

是的,這類照片裏,沒有主體,卻全是主體,

所有的元素都轉化爲符號,

目的,就是引導你的想象。

04想象

如果說這些不完整的照片,有什麼意義,

想象,應該是我拍這些照片的最終目的。

當你無法看清一個東西的全貌時,你便會對它產生興趣——即便,它可能就是很平凡的一件東西,

而這裏,利用的就是人們的這個心理,

無論是截取身體的一部分也好,

只拍攝背影也罷,

照片,不會讓你看到一個具象的人,

那麼,它就給人以思考的空間,

而這也是我在照片裏設置的“興趣點”。

05極簡

當然,就像馬克·羅斯科的畫一樣,想激發人們的想象,

也是需要前提的,

如果照片是雜亂無章的,元素混雜的,

那麼,人們是沒有興趣去展開想象的。

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把照片裏面的元素壓縮再壓縮,極簡再極簡,

最後,呈現在畫面中的,可能就是幾個線條,以及一個不完整的人,或者不完整的車。

拍這種照片,其實就像命題作文。

你是出題人。

當你把題目出的儘可能簡潔,作答者才方便順着你的思路去發揮。

06馬路

其實說到極簡,就離不開線條。

這也是我爲什麼要選擇馬路來拍攝的原因。

因爲它有天然的優勢:極簡設計的線條,黑白相異的色調。

如果再有光影相配,那就相當完美了。

更重要的是,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極爲常見,

而我相信,攝影水平的提高,

就是在這種普通而又的尋常的場景裏磨鍊出來的。

當你面對一個平凡的事物,也能拍出不平凡的照片時,

會更有成就感。

總而言之,

乾淨的照片,能夠讓人看到重點。

重點的不完整,給人以想象的空間。

所以,乾淨和不完整,缺一不可。

先有了優美的構圖,別人纔有興趣看,

有興趣看了,纔有興趣去想,

這個邏輯,你弄明白了,

這類照片,你也就會拍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