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曾國藩

曾國藩被譽爲我國“兩個半聖人”中的半個,他的一生做到了立功立德立言。從報效國家到教育家庭都有獨到的見解,即使手握天下兵馬依舊小心翼翼,留下的《曾國藩家書》更是有着非常高的教育意義。

而這樣一位“千古完人”卻經常勸誡自己的弟弟多找別人借錢,這是爲什麼呢?人們都說“談錢傷感情”,平常人不到萬不得已都不會向別人借錢,因爲容易影響到雙方的交往和感情,爲何曾國藩卻鼓勵自己的弟弟借錢?其實這正是曾國藩高明所在。

曾國藩出生於1811年的湖南婁底雙峯縣,雖然家中父親是秀才出生,但是曾國藩的天賦一直差強人意。直到他28歲時,經歷了第三次會試才中了進士。而他在生活中也非常低調,深諳韜光養晦的道理。

“水滿則溢,人滿則忌”是官場的至理名言,在曾國藩組建湘軍,平定太平天國時多次讓功給滿清子弟,小心處事低調做人。而對於弟弟曾國荃則是耐心教導他爲人處世,讓他經常找人借錢。曾國藩本人也經常對外借錢,曾國荃在問及這一問題時,曾國藩對他解說了這樣做的理由。

之所以找別人借錢,第一是示弱,如曾國藩這樣的漢人大臣,位高權重容易受到忌憚,借錢就是想別人示弱,同時也表明自己家中貧困,別看是個大官其實是沒有多財產。這樣一來,朝廷會放下警惕,而那些想找曾國藩幫滿的親戚也不好意思再開口,無論最後是否借到錢,曾國藩的主要目的都已經實現。

其次就是有利於識人和增進感情。通過借錢可以得知一個人的家境如何,如果家境殷實卻推脫不借的人,那就代表品德有虧不宜交往。如果即使家中貧困依舊願意借出少許,那麼就說明是可以結交。同時隨着借錢還錢的過程來回交替,今日你借我,明日我借你,長久以往下來更容易增加雙方的感情,日後一旦有困難可以互相照料。

而最終要的一點是可以提升自己的名聲和誠信度,借錢不還者人人喊打,但是每次借錢都按時歸還,那麼在債主眼中自然就是一個誠信守時之人,日後有其他事情也會相信其品行。長久以往那個下來,曾國藩誠信可靠的名聲自然就會傳播在外。

借錢本是一件小事,而從這件小事中可以摸索出如此多的哲理,不得不說曾國藩確實有着大智慧。難怪後世人們常說:“當官需學曾國藩,經商當看胡雪巖”,日常每一件細瑣小事他都能從中得出一番大道理,並且用來教育自己的家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