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則徐是我國近代歷史上的著名人物,他是第一位帶頭起來反抗西方殖民主義侵略的民族英雄,是中國近代啓蒙思想的先驅者。他是怎樣成爲民族英雄的呢?他的領路人又是誰呢?這就要說到林則徐的“大哥”了!

1802年(嘉慶七年),由陶澍等當年同榜進士爲“消寒”發起成立了消寒詩社。參加者有顧蓴、夏修恕、吳椿、洪介亭等人,當時他們都在翰林院供職,因經常活動於北京宣武門南,後改名爲宣南詩社,參加人員也擴大爲南方籍中小官吏和士子。陶澍作爲發起人,被公認爲詩社領袖。1805年,陶澍因丁憂歸返安化家鄉,詩社活動一度停止。

1814年(嘉慶十九年)冬,詩社再度活動,參加者有陶澍、董國華、胡承珙、錢儀吉、謝階樹、陳用光、周藹聯、黃安濤、吳嵩梁、李彥章、梁章鉅、劉嗣綰、周之琦等人,除作詩以外,也討論經學。同年十二月至次年四月,林則徐在京期間,也曾參加宣南詩社。30歲的林則徐在詩社裏結識了年長7歲的陶澍,後來離京赴任江南浙江杭嘉湖道道臺。

宣南詩社在當時彙集了一批風華正茂的青年俊才,唱和詩書的同時,也討論經世之學,抒發對社會、人生的感悟。陶、林兩人後來弘揚經世致用之學,“興利除害”的思想,在當年的詩社中就有了蔭芽。陶澍在宣南詩社“大哥”風範。

嘉道年間,由於吏治腐敗,河工、漕務、鹽政等大政均出現危機,兩江之地是我國的漁米之鄉、漕賦重地,解決種種弊端的要求更爲迫切。陶澍就是在這個背景之下來到兩江之地任職的。

1825年(道光五年)5月,從安徽布政使升任江蘇巡撫的陶澍請纓試行海運,當時林則徐已升爲江蘇布政使。陶澍在林則徐等人的支持下,取得海漕試行成功。陶澍善於識才,更善用才。他一方面團結依靠經世派,吸取有益主張,共同進行改革,另一方面結合實際,捨棄經世派不合理主張,從而形成切合實際的政策、方略。林則徐漸漸地成爲了陶澍改革集團主要成員。

1831年(道光十一年),任兩江總督的陶澍破清代慣例再兼兩淮鹽政,9月,因整理鹽務和鎮壓侉匪有功,被道光帝獎譽爲“幹國良臣”。陶澍在兩江的政績,主要還有治水和鹽政改革,也都離不開林則徐的大力配合支持。陶澍向朝廷大力舉薦林則徐。

陶澍、林則徐督撫配合十分默契,“亦師亦友”,成爲事業上親密夥伴。林則徐在陶澍進京述職和回鄉省親之時,兩次署理兩江總督。陶澍去世後,林則徐在海防、禁菸等方面功勳卓著,成爲民族英雄,也與陶澍的思想有關。陶、林二人還在幣制、賑災等許多問題上見解相似,主張一致。

陶澍十分看重林則徐,許多大事都與林商議,或交林辦理。因病開缺前,陶澍向道光帝推薦林則徐,說林“才幹心細,十倍於臣”,建議其接任兩江總督。

林則徐對陶澍也十分尊敬和欽佩。陶澍六十歲生日,遠在漢口的林則徐撰七律30首,盛讚陶澍功績。其中一首言道:“重鎮南天半壁雄,良臣幹國奏膚公。許身稷契經綸大,度世佺喬位業崇。孤宿聯輝依鬥北,海籌添卞耀江東。廿年開府垂名久,纔是平頭六十翁。”

1839年,陶澍逝於兩江任上,林則徐奉旨調任兩廣總督。林則徐作輓聯:“大度領江淮,寵辱胥忘,美諡終憑公論定;前型重山斗,步趨靡及,遺章慚負替人期。”字裏行間也表達了要繼承陶澍事業的堅定決心。

左宗棠早年三次會試落第,在其人生谷底之時,當時的朝廷重臣、一品要員陶澍給予鼓勵,很賞識器重他,還在晚年將獨子託孤給左,並結爲兒女親家。後來,左宗棠從原來的一位私塾先生,發展成爲晚清有名的朝廷重臣,其一生成就與陶澍的賞識和鼓勵分不開。

有人認爲道光來人才,當以陶文毅(澍)爲第一,其源約分三派:講求史實,考訂掌故,得之者在上則賀耦耕(長齡),在下則魏默深(源)諸子,而曾文正(國藩)集其成;綜覈名實,堅卓不回,得之者林文忠(則徐)、蔣礪堂(攸鉐)相國,而琦善(靜庵)竊其緒以自矜;以天下爲己任,包羅萬象,則胡(林翼)、曾、左(宗棠)直湊單微。而陶則實黃河之崑崙,大江之岷也。

這段文字形象地將陶澍比喻爲黃河、長江的發源地一樣,是中國近代經世學者的源頭。陶澍有“晚清第一人才之稱”,在中國近代史上有着獨特的地位,並對後世有着重要的影響。陶澍結交團結衆多學者、官員,促進嘉道經世派形成和壯大,“日以經世之學相莫逆”,對後來的風雲人物林則徐、魏源、胡林翼、曾國藩、左宗棠等人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陶澍是經世思潮的倡導者,是近代經濟改革的先驅者,是勤政愛民、整飭吏治的政治家,是勇於實踐、開拓進取的改革家,是重視邊防、嚴禁鴉片的愛國者,他博學多才、業有專長,對於我國近代歷史的影響舉足輕重。經陶澍任用、薦引、提拔和鼓勵,先後出現了林則徐、賀長齡、陳巒、梁章鉅、李星沅、陸建瀛、俞德淵、王鳳生、姚瑩、黃冕、湯鵬、包世臣、左宗棠、胡林翼等近代風雲人物,有的甚至是朝廷重臣。

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文毅既沒,林文忠公繼之,既治其內,復思治其外”。林則徐繼承發展了陶澍事業,對內推行改革,對外反抗侵略。陶澍反侵略、禁鴉片、設海防的堅定立場,在林則徐身上得到了發揚光大。林則徐成爲了中國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而陶澍的早逝,在那呼喚英雄的時代,使內憂外患的中國,卻少了一位忠心爲國、不畏強權的幹國良臣。

據南京大學歷史系編寫的《中國曆代名人辭典》統計,鴉片戰爭以前的整個古代共收3005人,湖南籍僅23人,佔0.77%;鴉片戰爭以後的近代名人750人,湖南85人,佔11.33%。湖南在中國近代人才輩出,許多人認爲源頭是曾國藩,其實應是陶澍。曾國藩對陶澍極爲推崇。

因爲陶澍逝於1839年,而中國近代史的始於1840年的鴉片戰爭,從而忽視對陶澍的研究。陶澍在南京爲官十餘年,在南京留下許多遺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