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導演能力”還將會有下半場。

文/七月

要拍《爵跡3》?

近期,郭敬明執導的《冷血狂宴》(原名《爵跡Ⅱ》)放棄院線上映,直接進行了付費網播。郭敬明發布微博稱,如果還有觀衆想看,也有機會,他會想辦法拍《爵跡3》。

不過,目前《冷血狂宴》的表現並不樂觀:豆瓣評分3.9分、貓眼專業版的貓眼熱度與早幾天上線的網絡電影相差不大。如果郭敬明接下來的《爵跡》系列續作會繼承這樣的評價和熱度,很難說市場和大衆還會對影片抱有更多的期待值。

實際上,《冷血狂宴》幾年前就已經拍攝完成,但因爲種種原因,直到如今纔有機會通過網播與大衆見面。這樣一部積壓已久的作品,只能代表早些年剛進入到國內電影市場的郭敬明導演能力如何。

對於郭敬明能不能拍《爵跡3》來說,除了《冷血狂宴》有着一部分影響之外,更重要的是接下來即將上映的《晴雅集》會獲得怎樣的市場表現。畢竟,這部新作更能展現出,重歸電影市場的郭敬明在導演能力上有着怎樣的提升。

1

—“豪華”內容並不友好—

過時的審美。

不難發現,從《小時代》系列到《爵跡Ⅰ》,再到剛剛進行網播的《冷血狂宴》,郭敬明本身的電影基本上不缺“流量”關注——採用了不少帶有明顯“青春”元素的演員,能夠吸引一大波年輕受衆。

具體來看,《冷血狂宴》的拍攝週期與《爵跡Ⅰ》在同一時期,雖然影片至今才網播,但演員陣容依然是《爵跡Ⅰ》較爲“豪華”的演員陣容,有着陳學冬、吳亦凡、陳偉霆、TFBOYS等高熱度演員,雖然演員後來的流量起起伏伏,但在目前的市場上還是有着較爲龐大的年輕粉絲羣體。

不過,從《冷血狂宴》來看,除了長達2個小時的網播觀影時間很難讓觀衆一口氣將影片看完之外,影片的內容本身也對觀衆來說並不怎麼友好。

不同於《爵跡Ⅰ》系統地介紹了世界觀等影片基礎,《冷血狂宴》緊接着《爵跡Ⅰ》的劇情展開,遵照原著節奏進行的敘事表達顯得有些凌亂,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觀衆的觀感。再加上,影片複雜的人物關係、故事背景本身就有着不低的觀影門檻,導致沒有讀過原著的觀衆很難理解影片的故事內容。

其次,相較上一部的《爵跡Ⅰ》,雖然《冷血狂宴》增加了不少打鬥場面,並在特效和真人CG上進行了一定的提升,但在影片的視覺呈現上,人物形象類似“紙片人”、打鬥場面以慢鏡頭爲主、打鬥動作不夠流暢等“遺留”問題並沒有完全消失。

正如郭敬明表達了自己對《冷血狂宴》的遺憾,“幾年前的技術到現在看可能沒那麼厲害了”。積壓已久的《冷血狂宴》在這個時間段所呈現出來的視聽體驗還是不足的、有些過時的,沒辦法取悅當下更多的觀衆。

因此,《冷血狂宴》較爲一般的市場表現是在意料之內的結果:豆瓣評分3.9分,僅比上一部高出0.1分;目前騰訊視頻前臺播放量超過了4000萬,貓眼專業版的貓眼熱度與早一天上線的網絡電影《逃獄兄弟》、上線已有10天的網絡電影《蟑潮》相差並不大,甚至頻頻出現低於《逃獄兄弟》熱度的情況。

2

—《晴雅集》纔是關鍵—

導演能力的體現。

實際上,對於郭敬明能不能拍攝《爵跡3》來說,目前網播效果不算突出的《冷血狂宴》所帶來的影響只佔了其中的一部分。畢竟,《冷血狂宴》屬於郭敬明早些年前的作品,並不能真正代表他目前的導演能力。

郭敬明作爲導演進入到國內電影市場之際,整個市場正處於野蠻生長期,並沒有成型的市場評價標準,“流量+IP”的公式能夠實現相對不錯的票房。至今才面世的《冷血狂宴》也是在這樣的時代誕生的,郭敬明還是走了與《小時代》系列同樣的創作路徑。

然而,從2017年左右開始,迴歸到相對理性的市場願意爲更多的優質內容買單。這意味着,導演需要充分展示自身的導演能力,來得到市場和大衆的認可。但完全CG的大製作、大投入的《冷血狂宴》代表的是郭敬明早些年作爲導演的業務能力,通過小屏幕觀影方式獲得的反饋也是與《爵跡Ⅰ》線下觀影截然不同、觀影反饋更加複雜。

除此之外,在《冷血狂宴》之前,雖然郭敬明擔任了《悲傷逆流成河》的監製,但郭敬明並沒有其他經受過以如今市場的評價標準進行檢驗的作品,他的導演能力到底怎樣並沒有真正地展現出來。

相較之下,《晴雅集》反而更能代表如今的郭敬明作爲導演所具備的職業技能以及可挖掘的市場可能性。一重原因在於,作爲大投入、大製作的商業大片,《晴雅集》是在2019年下半年開機的,重回電影市場的郭敬明執導這部作品所處的市場環境完全不同於早些年。

其次,不同於《冷血狂宴》完全由後期特效支撐起來,《晴雅集》沒有那麼濃的重工業色彩,這種常見的古裝奇幻大片實質上更加考驗郭敬明在其中的導演能力。所以,《晴雅集》可以看作是郭敬明經受如今市場檢驗的第一部作品。

由此可見,除了積壓已久的《冷血狂宴》表現如何有所影響之外,更貼近郭敬明當下業務能力的《晴雅集》能否被當下的主流觀衆所接受,纔是《爵跡3》能否啓動的關鍵因素。

尤其是,大衆一直以來對郭敬明的要求比較苛刻,如果《晴雅集》不能展現出郭敬明在導演能力上的質的提升,那麼留給郭敬明的市場生存空間將變得極爲有限。

3

—《爵跡3》值不值得期待—

郭敬明模式的可行性。

對於國內電影市場來說,疫情之前的市場已經進入到了微增時代,不僅沒有實現更多“增量”、原有“存量”也有所流失,可以看到的是重工業大片很大程度上具備帶動市場上行的趨勢;而經歷了疫情衝擊的市場,需要長期面臨觀影信心不足、影片供不應求等困局,不斷出現的重工業大片也有希望起到刺激下沉市場的作用。

更何況,國內電影產業有着建設起工業化體系的目標,而重工業大片其實更能體現出工業化水平的高低。顯然,重工業大片成了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向之一。

此外,如果完全擺脫疫情影響的市場再次陷入微增的困境,大盤和單片的天花板將會重新出現,想要實現一定的“擊穿”,能夠實現更多市場突圍的重工業大片或許是更好的選擇。

而從國產重工業大片來看,《流浪地球》等不少影片的背後都有着大IP的支撐。可以說,市場在追求重工業大片上,開發本身擁有龐大粉絲基礎的大IP優勢更爲明顯。但當下市場所具備的IP開發條件仍然不夠成熟,所以,市場需要更多類似基於原著大IP創作的《爵跡3》這樣的作品去繼續試錯。

值得肯定的是,從《爵跡Ⅰ》和《冷血狂宴》,到《晴雅集》和《瀧夜曲》,郭敬明在拍攝這樣大製作、大投入的系列IP商業大片時,走的是套拍路徑。這種同時拍攝同系列幾部影片的創作模式,實際上對於國產重工業大片來說是必經之路,也有利於整體提升電影工業水準。在電影製作工業化上,郭敬明還是做了一定嘗試的。

但問題在於,如今的市場不再是單靠大IP的“外殼”就能擁有票房的時代了。更細分的市場實際上需要更優質的口碑來完成傳輸,對於此類電影來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麼,郭敬明能否敏銳捕捉到市場的風向,在原來“粉絲流量”的模式上通過工業化水準的升級和故事本身的強化,來滿足市場對於此類影片的需求,實際上是郭敬明急需迅速填補的功課。

其次,郭敬明在影片中採用的演員往往具有一定的爭議性,這也給電影帶來了一些不可控的風險。那麼重工業大片究竟能給什麼樣的演員做嘗試,是否是“流量爲王”也是需要不斷調試和總結的。畢竟單靠工業化,很容易迅速產生疲勞,而突破“天花板”,就有一個運用流量的問題。

總的來說,接下來的市場需要鼓勵更多的重工業大片出現,來進行工業化發展的試錯。只是需要思考的是,郭敬明式創作模式真的匹配大衆期待的《爵跡3》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