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不會倒流,但歷史有時,會似乎在倒流。

昨天,縣城親戚來串門,電動摩托車的踏板上,放大一紅一黑兩個大塑料袋。

還以爲是先去了別的親戚家,弄的蔬菜呢——咱們到城裏走親戚,送的禮物,他們最喜歡的就是青毛葉紅菜薹大白蘿蔔了——結果,人家說,這是兩袋舊衣服,你們挑一挑,能穿的就穿,不能穿的就幫我們扔了吧……

(自種蔬菜最受歡迎)

WHAT……我覺得,此刻只有這個英語單詞,才能表達我尷尬的心情……他們思維,似乎還停留在二十多年前啊。

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尤其是80後70後們,我們不妨來個小小的穿越,回到我們的童年時代。

我家有兩戶親戚,是住在城裏的。

一個,是親伯伯,另一個,是奶奶的妹妹。

伯伯就住在本縣縣城,姨奶奶一家,則在鄰縣。

他們一年也就回幾次,每到過大節,提前好多天,我和妹妹就興奮不已。

零食,總要帶一些,更主要的,偶爾,會把他們的孩子已經穿不了的衣服和鞋子,帶給我們穿。

說句實話,作爲83生人,雖然小時候家裏比較窮,但父母早出晚歸,努力賺錢,也沒餓着我們,也沒凍着我們。

只不過,爲省錢,衣服鞋子少,是肯定的。

尤其是衣服,新三年舊三年,縫縫補補又三年,這是假的,但一套,做大點,穿個兩年,倒是真的。

鞋子也是,基本就是三雙。

夏天一又白鞋,冬天一雙面子高一點的,下雨下雪,則穿套鞋。

眼尖的朋友可能看出來了,我說的是做衣服。

看一些資料,說那時結婚三大件,縫紉機是少不了的。

但我家沒有,鄰居家也沒有,鄰居的鄰居,還是沒有。

因此,裁縫師傅,就挺喫香啊。

她的父親,或是弟弟,一根扁擔,一頭挑着縫紉機底座,一頭挑裝着機頭的大竹框,送到主顧家。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來一次不容易,大人小孩的,通通做上幾件。兩年三年,都夠穿了。

請裁縫,實惠,質量過硬。

重點在於,要辦些好喫的菜,魚啊,肉啊,這些不常喫的招待她。我們小孩,也就沾點光。

雖然,還沒上桌呢,母親就會在竈邊扎咐我和妹妹,少夾點菜,要講禮貌……

有一年,父母去姨奶奶家拜壽,回禮是幾尺布料,給我做了件像西裝一樣的上衣,初中開始的半年,就想穿這件新衣服。

做的衣服經穿,卻未必喜歡,因爲式樣,都很老土,所以,親戚們帶來的衣服,雖然舊了,掉色了,脫線了,但到底是在市場買的呀,好看,很受我們歡迎。

這是親戚們的大禮。

這種人情往來,持續了十幾年,到我讀高中的時候,就再也不願穿別人給的衣服了。

一是家裏經濟寬裕了點,二是穿別人的,怕醜。

所以,當看到他們又提來兩大袋衣服,我都啞然失笑了——現在誰還要你們的呀!

前幾天妹妹還給父母各買了件五百塊的呢。

哪料,到了晚上,父母竟把袋子提進房裏,在那挑選了。

我本想說幾句,不願擾了他們的興致,撇了撇嘴,沒說。

都是親戚和他女婿穿過的,有些還挺新的。

那件皮衣,內膽可拆解,有條大毛領,秋冬都可穿,他穿了估計有幾十年了,外面的皮雖然有點皺,卻並未開裂,顯然,像是真皮的。

(圖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父親說,我早上出工,騎摩托可以穿啊,免得穿着那件冰人的雨衣了。

挑來挑去,扔了一半,留下一半,說明年天氣好的時候,洗了再穿。

有件衛衣,挺新的,老婆說,你可以穿啊。

想想今年這收入,我早上的那些想法,突然就收起來了。

同是親戚送來舊衣服,雖然與二十多年前心境完全不同,但能省就省一點,總不是壞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