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專家:娜音圖,華東理工大學食品研發方向碩士研究生

劉少偉,華東理工大學食品藥品監管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食品科學博士,美國堪薩斯州立大學博士後

我們國內的疫情基本已經過去,但是國際上仍然處於疫情高發期。最近發生的幾起病例,例如濟南進口冷凍食品及包裝檢測陽性,大都與冷鏈進口食品包裝被污染有關。

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造成了疫情再次爆發,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那麼你知道,我們是怎麼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發現了一個被污染的食品,知道它是哪個批次?知道它是哪裏運來的?它將會送到哪裏?運送的過程中有多少人接觸過它?

在此過程中我們如何防範、監管、追責?大家一定都想到了答案:食品供應鏈的可追溯性和信息透明度。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在食品工業中,可追溯性是指通過供應鏈跟蹤食品產品和配料的逆向流通,並追溯其流通曆史的系統性能力。

食品可追溯性舉措和技術主要試圖解決六個主要用例:食品欺詐、食品安全和召回、法規遵從性、社會問題、可持續性和消費者信息。食品的可追溯性可以通過增加信息透明度幫助我們識別受污染的產品或產品批次,並確定責任,來防止食品安全的危害,並且有助於的食品監測和管理。可追溯性還可以爲消費者提供有關產品和成分來源的有價值的信息,並減少接觸不安全或質量差的產品,降低宣傳質量和召回需求。

目前,食品的可追溯性法規在世界範圍內不斷湧現出來,例如:歐盟指令178/2002要求對在歐盟國家內交易的所有食品和飼料產品進行強制追溯;美國,2002年的《生物恐怖主義法》提到,製造,加工,包裝,運輸,分配,接收,持有或進口食品的人有責任建立和維護記錄。

建立這樣的可追溯機制,對結構、人力、時間都具有高昂的實施成本,並且會增加額外的工作量。並不是所有的食品公司都具有足夠的規模與經濟成本來投資這樣一個昂貴的可追溯系統,只有一些大規模生產或高價產品纔會對供應鏈進行嚴格的、系統的控制。

圖片來源於網絡

此外,食品公司所採用的可追溯系統缺乏統一性,整個鏈中各行爲者之間成本和收益的協調和分配帶來了進一步的挑戰。

由於食品貿易的全球化,完整的食品供應鏈追溯體系不僅包括質量安全問題,還包括原產地欺詐問題,消費者已將可追溯證據作爲證實食品質量和安全的基本要求。對於我們所面臨的健康,飲食,環境的困境,必須建立一個價格合理,設計良好的可追溯性機制。

圖片來源於網絡

食品的供應鏈不同於其他的供應鏈:從食品原材料離開農田,到變成產品出現在消費者的餐桌上,質量一直處於一個不斷變化的過程,例如農產品水產品等易腐敗變質的食品,在到達餐桌之前經過了多次易手,終產品的質量就取決於食品在整個供應鏈中的每一個接觸點的處理方式。

食品溯源的效率就取決於每一個操作和物流單元的追蹤能力,從而使初級生產直到消費者的整個過程可以得到持續監測。比如,易腐敗食品供應鏈的要求是記錄冷鏈的溫度及其他敏感環境條件例如溼度、光線等,將這些信息收集起來,確保食品質量實時受控。

目前有許多技術可以被應用於食品供應鏈的跟蹤。

P2P技術可以被應用在食品可追溯性中,P2P具有高吞吐量,低延遲,強大的查詢功能,去中心化控制,不可變的數據存儲特徵,這些提供給了供應鏈中可追溯性複雜性的潛力。我們熟知的區塊鏈就是基於P2P網絡的著名技術。然而儘管它在金融,加密貨幣交易和一些農業食品供應鏈中得到了應用,但它仍然面臨着資源匱乏企業的可及性,這些問題影響了可追溯系統的採用。

不僅如此,5G的出現對食品工業的意義也是十分重大的。5G網絡爲公司和用戶提供寬帶,爲實時信息分發提供了低延遲的數據傳輸。它需求的功耗低,具有更多的容量來同時處理多個輸入和設備。通過5G帶來的網絡能力的增強,食品公司將能夠同時將許多不同的物聯網設備聯網。

在未來,食品供應鏈的信息會越來越完善,我們對產品實時信息的需求也將增強,確保我們購買到安全優質的食品。從“農場到餐桌”的食品全程可追溯性將必然成爲現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