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媽媽,林曉婷又尿褲子了。”糖果從幼兒園一出來就急着和我分享今天的新鮮事。

糖果小時候教她用廁所非常順利,但是她們幼兒園小班的這個叫林曉婷的小朋友,則是隔三差五就弄髒褲子,老師已經給她的家長下“最後通牒”了,想必這位媽媽此時也是急得不行。

培養孩子順利上廁所,是每個媽媽都要解決的一項任務,偏偏有的孩子彷彿“開竅”特別慢,不論媽媽怎麼教,都習慣一聲不吭地“自己解決”。

甚至有些氣人的孩子,等弄髒了褲子、牀單才告訴媽媽,眼看着冬天來了,孩子穿的衣服也不像夏天那樣易清洗。可是孩子那麼小,打也不是,罵也不是,當務之急是弄明白,孩子爲什麼有了便意卻不開口。

孩子有尿便總是“自己解決”,找到原因是關鍵

在家長看來,想尿尿或是想排便就要解決,這是多麼順理成章的事情,因此對孩子尿褲子或是隨地大小便的行爲感到不理解。

其實簡單的能獨立完成大小便的行爲,對孩子來說是一項非常複雜的任務,堪稱成長過程中的“里程碑”。

需要感知能力、對身體控制能力、語言能力共同協調工作,需要在生理及心理上做好準備。

寶寶不主動開口,可能是不會說也可能是不想說

雖然孩子會在排便之前身體產生異樣感受,但是家長無法指導孩子將這種特殊感受與排便行爲聯繫起來,因此受到家長斥責時,孩子往往十分委屈,不明所以,進一步加重了對排泄的恐懼。

訓練孩子排泄不可太晚,也不能操之過急,最少也要等到孩子對肢體動作的掌控較爲熟練,可用語言或動作來順利表達自己感受的年紀。

有些媽媽發現,孩子明明可以順利完成告訴家長有便溺需求的行爲,但就是憋着不吭聲,許多媽媽因此氣得打孩子。實際上這是孩子正在經歷肛欲期。

弗洛伊德理論中將一個人的人格分爲5個階段,其中1-3歲被稱爲肛欲期。

此時孩子開始嘗試控制排泄部位的肌肉,他們對自己的這項能力感到好奇,又非常享受憋尿、憋便以及排泄時產生的異樣感覺,因此不願告訴大人,他們意識不到這樣做的後果,只是覺得有趣好玩。

肛欲期通常很快就會結束,孩子體驗過了這種快樂,很快就會覺得索然無味,失去興趣,家長一定要堅持住,訓練不可半途而廢。

對孩子便溺的訓練,其實這是一場持久戰,沒有孩子在不經過媽媽指導的情況下突然會非常順利地使用馬桶,需要家長進行有計劃的訓練。

訓練如廁需要過程,不想總洗褲子媽媽這樣做

首先我們要明確孩子可以開始戒掉紙尿褲的時機。

大部分寶寶18~24個月時,控制排泄的肌肉才成熟,因此建議在孩子一歲半左右開始有意識地加以引導。

同時夏天衣物較輕薄,一旦失敗也容易清洗,夏天是適合如廁訓練的季節。

但是每個寶寶發育速度不同,除了年齡,我們還要觀察孩子舉動,當孩子能理解肚子餓了的感受,聽懂一些稍微複雜指令,在尿不溼髒了以後會嫌棄地去拉或是告訴你時,纔是訓練如廁的好時機。

訓練寶寶排泄,不可操之過急,一旦失敗也要保持情緒穩定。

如廁訓練的關鍵就是讓孩子把感受表達出來,開始肯定會失敗幾次,一旦孩子熟悉了這個流程,一切都會越來越順利,在白天媽媽可以多詢問幾次,晚上則穿着紙尿褲入睡。

一開始寶寶可能會對衛生間及坐便感到陌生,媽媽可以逐漸讓孩子熟悉排泄環境。

在寶寶小的時候先準備一個坐便盆,逐漸讓他熟悉這個“新玩具”,當孩子想排泄時順水推舟。隨着孩子逐漸長大,把衛生間納入他的活動範圍,排便訓練自然水到渠成。

我是糖果媽媽,一個學習成長型的寶媽,專注孕產和育兒,想要輕鬆養娃別忘了關注,糖果媽媽團隊將爲您的育兒之路答疑解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