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劍是西周時期的青銅劍,這種劍很短小,也就28~40釐米,用來防身。到了春秋時期,吳越兩國鑄劍術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造出來的劍哪怕是時隔2000年,劍身仍然光亮如新。你不信?

1965年,湖北出土的勾踐劍就是一把上千年一點鏽跡都沒有的劍,這把劍非但沒有鏽跡,還削鐵如泥,工作人員疊放起50張白紙讓這把劍去削,劍一劃過白紙立即分爲兩半。

勾踐劍顧名思義就是越王勾踐使用過的劍,這把劍在湖北江陵縣望山一號楚墓中被發現,春秋時期的劍已經告別了西周時的短劍,來到了長劍時代,這把勾踐劍就長達55.7釐米,劍身上海有“越王鳩潛自作用劍”8個鳥篆銘文。鳩淺是勾踐的別名,根據《越絕書·寶劍篇》記載,這把越王劍是“鑄劍鼻祖”歐冶子做的。

歐冶子是怎麼製作的這把劍讓科學家感到非常困惑,劍身上刻着精美的菱形花紋,科學家懷疑是化學外鍍技術刻上去的,但這種技術上近代西方纔有的,歐冶子又是怎麼掌握的這種方法。

另外,科學家還通過質子X熒光非真空分析法檢測出劍裏面有銅和錫,以及少量的鋁、鐵、鎳、硫等金屬物質,金屬都容易腐蝕,可爲什麼這把劍埋在陰暗潮溼的地底下上千年卻一點都不腐,難不成歐冶子鑄劍技術都已經超過了現代?科學家也無法解釋其中的奧妙,只能希望日後多出土一些越國文物,來解答勾踐劍的祕密。

勾踐劍驚豔的不只是中國人,還有外國人,很多國家都想把勾踐劍借到他們國家,讓他們的國民近距離好好看看。1993年,新加坡想借勾踐劍去他們國家,中國不是什麼國家都借的,之前只出了一次國,借給了日本,中國考慮了一下新加坡各方面情況,還是願意把劍借給他們。

誰曾想到,中國好心把勾踐劍借給了新加坡,新加坡卻不好好珍惜,在一次展覽中,因爲新加坡一個工作人員的失誤,導致劍刃卡在有機玻璃上,劍身被劃出一條小口子,這條小口子引發了中新兩國譁然,還好小口子受損程度非常輕微,可以忽略不計,不然新加坡說什麼都沒用,不過中國通過這件事之後,不再允許勾踐劍出國展覽。

有的國家的人不是自家的寶貝不心疼,除了勾踐劍外,中國有的文物出國也沒有得到相應的保護,1983年,日本大阪一個男遊客趁工作人員不注意,將中國的兵馬俑推倒在地,600斤重的兵馬俑摔在地上粉身碎骨。

2006年,英國劍橋博物館一遊客打碎三個清朝陶瓷瓶。2017年,一個美國人偷偷流進陝西兵馬俑博物館,將一名兵馬俑的手指悄悄掰斷,而那個美國人竟然在7名陪審團的庇護下被判無罪。

文物是某一個國家的東西,也是世界的財產,哪能因爲是別人家的東西就不愛護,如果大家都用這樣的流氓行爲對待文物,那麼文物沒有毀於地下腐蝕,也會親手毀在人類手上,爲了讓我們的後人還能看到這麼精美的文物,全世界的人都應該好好愛護文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