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雲:“兵者,詭道也。”又說“兵不厭詐。”善於用兵之人從來都是虛虛實實,迷惑對方,然後趁虛而入。本來軍隊就是一個具有巨大消耗的羣體,每天都要消耗糧食,消耗錢財,如果打持久戰,就會耗不起。看哪一方先耗不起,哪一方就首先落敗了。所以古代有“大軍未動,糧草先行。”的訓誡。曹操和袁紹的官渡之戰就是拉鋸戰,對陣一段時間之後,曹操糧草不足,幸虧許攸投奔他,告訴他袁紹囤積糧草的地方,讓他帶兵燒了袁紹的糧草,致使袁紹大敗。這場戰役是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役,讓曹操節約了兵力和糧食。由此來看,雙方戰爭打的不僅僅是戰鬥力,而是糧草,是決策,是團結的勁頭。

古代人崇尚勤儉節約,畢竟當時生產力落後,大多數人沒有享受富裕的生活,只能通過勤儉節約度日。這沒什麼不好,反而催生了人們勤勞善良的品性。大多數軍人都是老百姓填充進去的,是從民間選拔上來的,這些人也是崇尚勤儉節約精神的。即便是軍事統帥也有着一定的勤儉節約思想,因爲戰爭就是消耗戰,要節約己方力量、糧草和錢財,消耗對方的力量、糧草和錢財,那麼己方就會以絕對優勢勝出。以少勝多的戰役是他們最爲崇尚的,因爲這種戰役可以大大節約己方資源,給對方造成很大的損失。於是就有了孫臏龐涓的馬陵之戰,有了《三國演義》中藉助火攻的戰鬥,諸如火燒博望坡,火燒新野,火燒赤壁,火燒藤甲軍等等,還有藉助水的戰鬥,諸如關羽的水淹七軍,清風山上花榮的水淹秦明軍隊,孫悟空帶着觀音菩薩水淹雲棧洞等等,雖然都是小說中的情節,但已經足以說明以少勝多的智慧了。而最爲厲害的就是諸葛亮的空城計,不費一兵一卒,讓對方退兵,真的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大大節約了己方資源。

從反面來看,以少勝多的一方大多佔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因素,或只佔其中一種因素就可以了。也恰恰說明,以少勝多的一方實力不強,只能憑藉一些有利因素把戰鬥力發揮的極限,項羽的“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就是一個典型的戰例。項羽一方不佔天時也不佔地利,只佔人和。人和也是被逼出來的,後退只有死路一條,只能死命往前衝,以一當十。這場戰鬥讓人們看到人的潛力是很大的,尤其是在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潛力能發揮的極致,以少勝多。

以少勝多的戰役大多數在行欺騙之能事,驗證“詭道”與“兵不厭詐”的規律。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就是典型的欺騙,使用空城計的諸葛亮讓一隊人馬拖着樹枝子在樹林內外出沒,來來回回走,給對方造成錯覺,讓他們誤以爲以爲出沒的兵將很多,有伏兵,其實還是在欺騙。欺騙可以節約資源,可以以少勝多。那麼,民間崇尚的一夜暴富的投機和財產來歷不明的隱匿就算是這種心理的作用了。起碼,欺騙了有關部門和國家,沒被查出來就是沒有發生。於是,官場也開始講兵法,民間行爲處事也開始講兵法,並且崇尚節約型的以少勝多了。

說到底,以少勝多的節約還是欺騙,沒有其他的什麼東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