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線吧!華彩少年》在萬衆期待中迎來正式首播。第一期節目,有一個最大爭議點,就是來自清華大學的碩士研究生、在科研領域也有了一定造詣的選手潘超,唱完一首歌后,評委基本持不支持意見,最後僅獲得2票。隨後潘超的遭遇引起了網友的意見交鋒,有人贊同評委的意見中肯;也有人指責評委這樣是干涉年輕人擇業自由,任何夢想都值得被尊重,不管什麼行業。

潘超今年25歲,是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碩士,清華大學他還是保送的,另外他獲得國家獎學金,發表過6篇學術論文,被SCI收錄三次。然而,當他學成畢業後,他卻沒有去致力於他所學的科研工作,而是轉行做起一名職業歌手。

爲什麼潘超會在這個階段突然改變人生方向,想去做一名歌手,還跑來參加選秀呢?

潘超本人是這樣闡述的,以前自己從小學到中學,就只是一個老師和家人都認可的、成績好的小孩,沒有想過自己以後想要什麼;進入清華後,他覺得,雖然自己因爲成績好、上名校而一直被表揚,但自己並沒有那麼快樂,甚至更焦慮了,他便通過音樂來疏解自己。從那時起,他便做了一個“勇敢的決定”“哪怕許多人不支持我”。來參加華彩少年,他說也是想證明給自己看——潘超你可以!

這句話說完,場上其他小夥伴倒是鼓起了掌,而幾位導師卻瞬間冷場了。

“他是想得挺透的,所以咱們也得想開點” 王珮瑜說。意思很明瞭——他都這樣給自己打雞血了,我們還能怎麼着?

之前就是王珮瑜第一個對他的轉行表示質疑的。她說,很多人想進清華,想完成一個系統的名校高等教育都沒有機會,你完成了,還是熱門的學科,並且還有了一定造詣,現在卻要放棄,讓人好心疼……

她說的是“心疼”,甄子丹就講得更直接了,他批評潘超的決定太自我,本來可以爲國家、爲社會做那麼多事情,卻放棄了那個來唱歌;如果你唱歌的技巧真的是不得了的話,那另當一回事,可事實上沒達到那個水平;你放棄了那個,你對不起好多人……

楊冪沒說太狠的話,只問了潘超家人的意見,潘超說媽媽也不支持。楊冪說,“我要是你媽,我也不支持你”,惹來全場大笑。

我不知潘超現在有多少粉絲了,如果不是特別多的話,那我就說實話了——我也支持幾位評委老師的意見。爲什麼呢?

他們不是不讓潘超唱歌,而是不贊同潘超放棄本業,將唱歌當成職業。而且這種不贊同,並非基於“搞科研很偉大,搞娛樂不值得”這樣的立場,而是考慮到三方面原因:

一方面潘超已經清華碩士畢業並在所屬領域有了一定造詣,說明他對這方面也是擅長的,繼續下去是能做出更大成就。付出了那麼多年的努力,就此放棄對他太過可惜;

另一方面,潘超走到這一步,國家和家庭付出了多少教育成本,而付出這些成本的目的,是希望有朝一日他能爲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如今卻因自己一時衝動要進入另一行業重新起步,雖然當歌手也不是說不能做貢獻,但之前的教育成本豈不付諸東流?

還有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從臺上的表現來看,潘超只能算基本還行,技巧一般,想炫個高假音卻失誤了,之前預告的原創作品《棟樑》,他卻只是參與作詞的第二作者而已,還口口聲聲強調“獻給二彈一星元勳科學家”,自己卻正在做與科研背道而馳的事情。

正如甄子丹所言,既然在音樂方面並沒有多麼驚人的天賦,那麼,真的有必要放棄擅長的科研來做這個不擅長的行業?

也許有人會說,爲什麼要這樣去指責一個年輕人?他想做什麼職業不是他的自由嗎?誰規定清華畢業的就必須去搞科研?科研學霸就不配追求自己的夢想?這公平嗎?

是的,沒錯,他選擇做什麼確實是他的自由,不違背哪一條法律。就跟中國很多學子留洋後不再回國一樣,也不能強制要求他們必須回國效力。但我們確實不宜提倡所有的年輕人都把娛樂圈作爲第一擇業選擇,連科研學霸也是如此,彷彿只有站在舞臺上發光發熱,才能證明“潘超你可以的”,難道做出科研成果不能證明嗎?

說到這裏,我好像突然明白了事情的根源!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什麼狗屁夢想在作怪,而是價值觀出了問題。目前這個社會,已經讓年輕人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了當科學家”“爲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些句子,基本只能在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中被誦讀了。稍大一些,都知道長大後一定要當大官、當老闆、當明星。到初中以後,大部分學生都學會了追星,那些偶像明星在心中具有至高無上的地位。到手上有了些錢的時候,便學會了去給偶像氪金。連自己的零花錢都要省下來,拿去孝敬給那些身價千萬的偶像……

這樣久而久之,影響學習、浪費時間、浪費錢等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價值觀的影響。既然隨便一個流量明星,在這些粉絲心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那麼,那些爲國家做貢獻的軍人、醫生、科學家又是怎樣的地位呢?

拋卻追星這一層,對於廣大普通的孩子來說,耳濡目染,明星這一職業也代表着太多光鮮與榮耀。多少人通過選秀一夜成名,多少流量藝人粉絲萬千、片酬千萬,榮耀與金錢的雙重誘惑,有哪個職業可比?只要有可能,哪個年輕人不向往?雖然說要成爲一個萬衆矚目的明星也並非想象的那麼簡單,但這種價值觀卻已悄然滲透了無數孩子的心靈。

再來說潘超,你能說他今天的轉行,跟這種價值觀滲透沒有關係嗎?不,我覺得有挺大的關係。

正如他所說,以前年紀小,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是在家長和老師安排下,做了一個好好學習、成績優秀的孩子,然後被保送到了清華深造。這樣的孩子,要是放在十年前、幾十年前,就完全是一個科學家的成長之路,絕對不會有任何意外。

難道以前的孩子都是家長和老師的傀儡嗎?以前的孩子都沒有自己的思想嗎?只有潘超一個人突然大徹大悟,知道追逐自己的“夢想”嗎?錯,這都是藉口,當你以爲自己長大了,開始去審視自己內心“活得不快樂”“甚至更焦慮”的時候,其實代表的是你對自己的標準和要求放低了,你更在乎的是“自我”的感受,覺得目前做的事枯燥,你不甘寂寞,你想果斷放下這一切,去追求另一個光鮮的行業。這一切都源於你缺乏對本業的一種堅定信念,缺乏對國家與社會的一種責任擔當,你嚮往一種更自由、更燦爛的人生;你想抓住青春的尾巴,爲所謂夢想衝一把;你覺得追逐這個夢想比研究垃圾分類更偉大;爲此不惜放棄之前的一切努力,包括國家、社會、家庭給予的培養成本和期望……

但這一切並不能怪潘超,這就是價值觀滲透的結果。

被滲透的年輕人當然遠遠不止於潘超,而是千千萬萬,只是通過華彩少年這一平臺,讓我們驚訝地瞭解到,像潘超這種一隻腳已經邁進科學家門檻的年輕人,竟然也想削尖腦袋往娛樂圈內鑽,那就更別說普通的孩子。似乎在他們眼裏,成爲萬人景仰的明星,纔是所謂的“夢想”,登上萬衆矚目的舞臺,才能證明“你可以的”。而那些什麼當科學家、報效祖國的口號,就留給幼兒園的小朋友去喊吧。

我們無權指責潘超,更無權道德綁架他必須做什麼,我們只是痛惜,痛惜年輕人的價值觀已經被影響太多了。似乎其他任何職業,都是在當不了明星之後退而求其次的選擇。所以,明星至上,全民追星就成了一種理所當然的價值觀認同了。

我們每當在網上看一些熱門的娛樂八卦時,評論中總會出現那麼幾個“槓精”,貼一張袁隆平的表情圖,評論幾句“喫得太飽了”“怎麼不去關注科學家、軍人、醫護人員”之類……

看似有點“大煞風景”,覺得這種人一定是些老頑固,但真的仔細想想,如果越來越多的“潘超”都從科研領域向娛樂領域“叛逃”時,誰來成爲我們未來的袁隆平、鍾南山?年輕人價值觀的變化,真的不會影響我們的未來嗎?

近年爲了當明星放棄其他領域或學業的事例並不少,比如:

歐陽娜娜,天才大提琴手,爲了混娛樂圈,硬是放棄了成爲一名大提琴家的藝術之路。先是從名校退學,後來重拾學業也是選擇了流行音樂相關的學校。作爲藝術家,要年復一年地付出多得多的努力,一輩子賺的錢卻可能不及歐陽娜娜一年在娛樂圈賺的錢,在有選擇的情況下,你說她會選哪個?

何洛洛,去年爲了選秀放棄參加高考;

姚安娜,華爲二公主,哈佛計算機工程本科畢業,典型的白富美,近日卻被曝正在積極備戰選秀,征戰娛樂圈……

娛樂圈炙手可熱的名和利,讓任何有機會接近的年輕人都缺乏抵抗力,所以也毫不奇怪潘超會有此選擇。

潘超的選擇是好是壞,這一代年輕人的價值觀是否真的被娛樂化,這需要時間去證明,但不能不令人深思。<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