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我國人口老齡化和國家實力的不斷提升,相關部門爲改善老年人的衣、食、住、行不斷考量,想方設法提供更多便利。今年來,已經第二次爲改善老年人出行提出方案了,雖然是一個新的嘗試,卻還是引來了大家的熱議。

近日,交通運輸部表示,爭取在春節前試運行老年人一鍵叫車功能,以方便老年人打車出行。包括曹操出行、滴滴出行、首汽約車、T3出行、高德地圖、美團打車、申程出行、嘀嗒出行在內的8家平臺公司相關負責人,參與了由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組織召開的座談會,將重點優化以下三大方面的服務:一,優化網約車約車軟件功能,增設方便老年人使用的“一鍵叫車”功能,爭取春節前開通試運行;二,依託95128約車服務號碼,在保持巡遊出租汽車電召服務的同時,加快開通主要網約車平臺電話叫車服務;三,通過技術手段,指導主要平臺公司爲老年人提供優先派單服務。

跟此前開放70歲以上老人可申領駕照一樣,很多網友直接跳出來調侃反對,由此,該事件上榜熱搜,網友熱議不斷。意見不過主要分爲三大陣營,調侃反對的,向好支持的,以及保持中立可左可右的。

總結了一下網友意見,調侃反對的,主要在於擔心老人誤操作帶來不必要的麻煩,而且網約車定位不準,不如直接打出租車來得直接,老年人還有免費的公交卡可以用,一鍵打車的意義不大。

向好支持的網友,不過是從長遠來看,讓家人出行更便捷。一方面,減少了很多溝通成本。另一方面,科技逐漸發達,不能單單隻服務年輕人而遺忘了老人們。

中立的網友認爲有利有弊,現在推行還有很多需要完善。

筆者也承認,從哲學的角度來說,事情總有兩面性,而且一個新事物的推進必然要經歷很多過程,所以有不同的聲音實屬正常。但就像一個APP一樣,也需要不斷迭代來提升使用的便捷性,不應該是這個APP剛要落地的時候,就因爲擔心某種不可預知的情況發生而否定其存在的必要性。更何況,如果“一鍵叫車”是短期內能改善老人出行的過渡方式,試運行又何妨呢,總要有人喫第一口螃蟹。

縱觀當下,我們的出行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在自動駕駛技術完全成熟之後,70歲以上的老人自己駕車出門或許並不是難事,那麼循序漸進的讓自家老人接受多元化的出行方式,與智能化生活接軌,不是更合理嗎?

不否認,按照目前的規劃,的確存在一些思考:其一,如何避免老人的誤操作?其二,現在很多平臺的操作頁面非常複雜,如何提升便捷性?其三,出發和到達地點定位準確性如何保障?其四,優先派單老年人,如何避免年輕人冒用?其五,如何加強平臺監管、司機監管,避免老人被忽悠被特殊對待?

我們發現,很多APP已經有了青少年版本,那麼推出適老化版按理說也不是什麼難事,有針對性的服務,原本就是互聯網行業發展必經之路。更何況,很多老年免費公交卡主要適用於老人生活的地區,對於要出門旅行的退休老人,其實並不方便。年輕人爲什麼那麼喜歡網約車而非出租車,相對換在老人身上也同樣適用。而且對於很多不在免費年齡段的中老年人,他們也有打車需求,能通過網約車的形式,方便老人的出行,筆者認爲,也是出行方式改變與發展不可避免的話題。

此外,針對有些網友像防洪水猛獸一樣希望避免老人在智能生活方面的誤操作,筆者也有話要說。網上支付和移動支付對老人來說也被很多子女形容成了不可觸碰的怪物,殊不知,老人有嘗試和接受新鮮事物跟上時代節奏的權利,也應該有一定的試錯空間,不能說擔心老人誤操作造成一定損失,或者增加了自己教授的麻煩,就單方面切斷了老人與時俱進的通道。筆者相信,交通運輸部考慮到改善老人的出行,一方面是從人權的角度出發提供便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改變老人與智能社會銜接不足的現狀。

曾幾何時,老年機暢銷,誰又能想到智能化的推進,老人們其實可以擯棄老年機,用智能手機或者iPad跟家人打視頻電話?又有誰想到,老人們也可以用手機支付實現交易、理財?不要輕視了老人的學習能力和適應能力,子女或許不應該成爲老人的“代言人”,而且新鮮事物的嘗試,也能促進老人的身體健康,帶給他們一定的快樂,避免老年癡呆等病症,長遠來看,不也對時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輕人更有好處嗎?

以此再舉個例子,這是發生在筆者身邊的事,筆者的外祖母,80歲的時候要求配備智能手機,就爲了過年時參與發紅包搶紅包的快樂。我們沒有想到的是,通過平時的引導,今年已85歲的老人在疫情閉關期間,通過視頻通話,大家隨時可瞭解她的狀態,跟她互動交流,這是老年機做不到的。

寫在最後:整個社會在不斷向前,與其包辦一切,不如讓老人們參與進來,一起感受科技下的智能出行生活。別給自己設限也別給老人設限,不建議大家帶着有色眼鏡去對待自己的長輩,如果不嘗試,不引導,你永遠不知道,他們到底能不能做到。同樣的,也希望年輕人多一點耐心,對待自己的父母,他們不是不能用智能化的產品,或許他們的學識沒有你豐富,也沒有你接受新事物那麼快,但他們最終可以被科技出行善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