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語者》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同一個時空下,光是一個人和一羣人最清楚的信仰。歷時兩年,精心打磨,成爲了這部中國首部北極紀錄電影,也讓人感受到了一個人的極夜,一羣人的光,還有一個我們這一生可能永遠都到不了的遠方。是的,這個遠方是北極圈,一個充滿了神祕的人類生存臨界點,一個有着自己獨特生命力的地方,一個一年會有120個極夜的小鎮,一個一下子拉近彼此距離的特殊地帶。他們像是光語者,通過自己的光和熱,去把彼此照亮,也給我們帶來最爲震撼的力量。

一個人的極夜,通過詩與浪漫的講述,向觀衆展現了空間物理學博劉楊的工作生活日常,他是武漢學電信息學院與中國極地研究中空室聯合培養的博,2017年10底2018年3的120多個極夜,他獨在北極河站執冬季考察任務。一個人工作生活在黃河站,除了要面對每天必須要處理的工作,還要應對這120天的極夜。他對光的追求,更像是一種職責,是使命必達的遠方。而在北極新奧爾松,來自不同國家的科考人員,都像是人面對自然不可或缺的使者,用自己所學,照亮整個人類的星空。這種身處人類生存臨界點的獨處,也讓觀衆感受到了人類的生活常態,必須要學會與自己獨處,方能實現更多的人生價值。

一羣人的光,是在斯匹次卑爾根島的朗伊爾城,漫長的黑夜,讓人們學會了勇敢和堅強。在這裏,生存的意義變得更爲單純和質樸,大家彼此信任,更容易接觸,彼此包容,更明白如何度過這漫長的極夜。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讓工作變得更有意義,通過音樂家、畫家和養狗人的工作生活的呈現,也通過一個老者即將離開這裏的視角,展現出世界盡頭的百態人生。這裏沒有生與死,聽起來浪漫十足,其實也是現實條件殘酷的真實寫真,因爲資源補給的限制,因爲醫療條件的不充足,這裏不能迎接新生命的到來,人老去之後,也要離開這裏,到大城市享受更高品質的老年生活。從這一點講,這裏更像是一個補給站,一個讓人們找到自我的心靈港灣。對於“太陽節”的狂熱,更像是人們對於光的追求,只有充滿了無限的熱愛,才能在這裏找到心的歸宿。

人類對自然的利用,一定是要有節制的,因爲對於自然的索取,必須充滿敬畏之心。這座島上活着3000多頭北極熊,而居民的數量只有1800,人們更明白如何與自然相處,而嚴格的管理與約束,也讓這裏成爲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典範。所以,在北極新奧爾松,沒有鎖門的科考站,因爲每個人面對北極熊攻擊的時候,都可以進入到室內避難,這是人類自己達成的共識,更像是一個理想中的生活狀態,這是繁華大都市的稀缺,也是人類在面對自然的時候,才意識到抱團取暖。同樣,在斯匹次卑爾根島的朗伊爾城,越來越多的遊客,讓這裏變得非常糟糕,旅遊業對於當地人的衝擊,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是過度開放,還是保持現狀,是維持生計,還是要富甲一方,可能也是需要思考的問題。而北極圈的罕見降雨,海平面的升高,那些永不化凍層的開始解封,也同樣也是人類共同面對的問題。

這是深入中國北極科考腹地拍攝出來的精彩畫面,也是相當的震撼稀缺。用最爲獨特的視角,展現出來了唯一不可複製的人物故事。這可能也是我們永遠都到不了的遠方,但可以通過電影的娓娓道來,感受極夜的特殊魅力,極光的無限精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