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腎陽虛喫什麼中成藥比較好?

看到這個問題,我就想到前提是辯證。

藥不能亂喫,一定要辨證準確。

題主說脾腎陽虛,那我們就先來看看脾腎陽虛的表現。

脾是後天之本。人出生後,生命活動需要的能量基本就靠它的運化吸收。

腎是先天之本。先天之精的多少,決定了人先天的稟賦、體質。

我們把脾、腎分開來講。

脾是管我們營養、水液吸收運化的的臟腑,如果脾臟出現問題,營養物質的吸收、水液的運化就會出現問題,會出現不愛喫飯,拉稀,水腫,舌頭胖大,邊有齒痕等表現,而脾陽虛除了這些表現外還有一些其他表現,比如五更瀉,也就是早上五點左右出現拉肚子,因爲這時候天開始亮起來了,身體藉助這初生的陽氣,瀉除一夜積聚的寒氣。還會出現完谷不化的表現,食物沒法吸收,喫進去的菜,原樣拉出來。

先天之精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逐步減少的,所以腎陽虛的一般是年紀比較大了的人。也有一些房勞過多,導致腎精損耗過快的,也容易出現腎陽虛的表現。

大部分腎陽虛的人表現爲腰膝痠軟,腰痛,全身怕冷,尤其是下半身,神疲乏力,尿多,尿頻等。當然不一定都表現這樣,有些虛得過分厲害的,陽沒法入陰,上浮於頭目,出現臉紅的表現,這種要與熱證相鑑別,熱證是全身都熱,而腎陽虛的人,雖然臉上可能有紅紅的,但他下半身是涼的、冷的。

脾腎陽虛則是綜合脾陽虛與腎陽虛的表現。

脾腎兩個臟腑是相互影響,先天養後天,後天反補先天。

腎虛會導致滋養脾臟的先天精氣減少,從而影響脾的正常功能運轉;脾虛會出現用來後天補先天的水谷精微減少,從而加快腎中之精的消耗。所以對於這種病程比較久了的疾病,脾腎因爲相互影響,同時表現出疾病徵兆。

脾腎陽虛喫什麼中成藥比較好呢?

脾腎作爲人非常重要的兩個臟腑,歷朝歷代的方子太多了,什麼腎氣丸,右歸丸,桂附地黃丸,小建中湯,參苓白朮散等等,這邊不一一論述,介紹一兩個實用,常用,有成藥的供大家參考。

在《傷寒論》中很注重對脾胃的固護,對於脾陽虛表現的遣方用藥,張仲景提出來理中湯,由人蔘、乾薑、甘草、白朮組成。方中人蔘補元氣,乾薑溫脾胃,甘草補脾胃,白朮健脾化溼。現在的中成藥有理中丸。具有治療脾胃虛寒,自利不渴,嘔吐腹痛,腹滿不食等症狀。

如果脾虛日久,累及先天,或者年歲增長,腎陽漸虧,或者房勞過度,出現腎陽虛,則該方力度是不夠的,需要加重溫陽補腎之方。可以有兩個方案,一個是在理中湯的基礎上加上附子,變成附子理中湯,就可以起到同時補脾陽與腎陽的作用。中成藥的話有附子理中丸。

另一個方式就是用健脾與補腎的兩個方組合起來,溫脾的已經有了理中丸,那就來看下補腎的,治療腎陽虛,五更瀉有一個很經典的方子,叫作四神丸,由吳茱萸、肉豆蔻、五味子、補骨脂、大棗組成。方中補骨脂補命火,散寒邪;吳茱萸溫中散寒,肉豆蔻溫暖脾胃,澀腸止瀉;五味子收斂固澀;生薑暖胃散寒,大棗補益脾胃,全方具有溫腎暖脾,澀腸止瀉的作用,中成藥也就叫四神丸。所以可以用理中丸加四神丸來補脾腎陽虛。

好了,這是對“

脾腎陽虛喫什麼中成藥

”的一些見解,科普文章,不易傳播,期待大家

轉發、關注、點贊

,如有疑問,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