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互聯網保險市場迎新規

銀保監會近日正式發佈《互聯網保險業務監管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對互聯網保險行業的基本業務及監督管理作出規範。專家認爲,互聯網保險新規的推出,有助於互聯網保險行業的規範經營,維護消費者利益,並將推動保險業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新規將於2021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

強調“機構持牌、人員持證”

近年來,隨着互聯網等技術在保險行業不斷深入運用,中國互聯網保險業務迎來快速發展階段,其渠道及服務模式的創新爲保險業注入了新活力。行業加速發展的同時,一些潛在的風險隱患也隨之暴露。

據悉,當前互聯網保險存在的風險主要有三:一是“吸睛”產品暗藏誤導。有的保險機構爲片面追求關注度和銷售量,推出所謂的“吸睛”產品,存在宣傳內容不規範、網頁所載格式條款的內容不一致或顯示不全、未明確說明免責條款等問題,涉嫌誤導消費者;二是在線平臺暗藏“搭售”。某些在線平臺在其票務、酒店預訂頁面通過默認勾選的方式銷售一些保險產品,未明確列明承保主體或代理銷售主體,未完整披露保險產品條款等相關重要信息,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自主選擇權等權益。三是“高息”產品暗藏騙局。

模糊不清的互聯網保險業務邊界、魚龍混雜的保險銷售方、眼花繚亂的宣傳話術……這些曾經存在於互聯網保險行業中的問題與風險隱患,今後都有了明確規定。

在互聯網保險的界定上,此次出臺的《辦法》明確消費者通過互聯網可以獨立了解產品信息並自主完成投保行爲,將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定義統一確定爲“依託互聯網訂立保險合同、提供保險服務的保險經營活動”,爲行業劃出規範底線,同時爲業務經營設置了准入“門檻”,強化機構持牌經營和從業人員持證營銷,明確了保險機構主體責任,並且全流程規範互聯網保險售後服務,改善消費體驗。

業內人士認爲,本次《辦法》強調“機構持牌、人員持證”,將銀行代理機構及互聯網企業納入監管範疇,明確非持牌機構限制或禁止的行爲,監管更爲嚴格。同時進一步細化了針對持牌機構和相關渠道類型的管理要求,使規定具有更強的可操作性。

鼓勵保險與新技術融合

在規範經營、防範風險、劃清剛性底線的基礎上,《辦法》鼓勵保險與互聯網、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相融合,支持互聯網保險數字化轉型,在更高水平服務實體經濟和社會民生。

《辦法》鼓勵開發符合互聯網經濟特點、服務多元化保障需求的保險產品,讓保險與場景、技術合理融合;鼓勵拓展數據信息來源,運用數據挖掘、機器學習等技術提高保險業務風險識別和處置的準確性。

同時,《辦法》支持保險機構提升銷售和服務的透明化水平,可在自營網絡平臺提供消費者在線評價功能,爲消費者提供參考;支持保險中介機構開展基於數據創新應用的風險管理、健康管理、案件調查、防災減損等服務;推動監管部門在有效防範市場風險的基礎上,創新監管理念和方式,建立健全適應互聯網保險特點的新型監管機制。

近年來,互聯網保險業務快速發展,互聯網企業希望參與互聯網保險業務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國務院辦公廳曾發佈《關於促進平臺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提及“允許有實力有條件的互聯網平臺申請保險兼業代理資質”。業內人士表示,本次出臺的《辦法》正是順應了這一發展思路,通過調整“保險機構”定義,允許互聯網企業直接申請代理牌照。該規定爲互聯網企業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同時進一步明確了監管邊界,避免互聯網企業無證經營、擦邊經營。

專家指出,廣大互聯網企業享有用戶及技術的先天基礎,而傳統保險公司及中介機構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及良好信譽。《辦法》在允許互聯網企業進入保險業務的同時,也在無形中督促了保險公司及保險中介的科技化轉型。通過這樣的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可以構建互聯網企業與傳統保險公司良性競爭的格局,助力互聯網保險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