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猝死和過勞之間存在怎樣的聯繫?

記者 | 謝欣

2020年末,南航“最美機長”賀中平在地面工作時猝死,此後又有另一名南航飛行員猝死。而拼多多23歲女員工“996”加班後凌晨一點多猝死的新聞也使人扼腕嘆息。

接連發生的猝死事件讓公衆再次思考,在現代高節奏高負荷的工作生活之下,如何確保下一個猝死的不會是自己?

猝死指的是明顯健康者症狀發生後1小時內,非創傷性意外性死亡事件,如果沒有目擊者,可延長至1天。2017年由美國心臟協會、美國心臟學學院與美國心律協會聯合發佈的最新猝死指南中指出:猝死由大量事件、不同亞羣構成。

《中國循環雜誌》2013年發表的《中國心臟性猝死現狀與防治》指出,美國每年心臟性猝死的總人數約30萬。35歲以上的人羣中,心臟性猝死的年發生率爲 0.1%~0.2%,歐洲的發生率與美國相似。中國心臟性猝死的流行病學資料尚少,以猝死爲研究內容的項目遠遠不夠。經現有的少量資料分析後可知,中國心臟性猝死的現狀相當嚴峻。而一項國家十五攻關研究的結果表明,中國心臟性猝死的年發生率爲41.84/10萬人,發生率約爲一般人羣的0.04%,這一發生率低於歐美國家。

各國資料表明,心臟性猝死的發生率大體隨冠心病的患病率而變化,而女性絕經前受到雌激素的保護而不易患冠心病,故在青年與中年人羣中,男性心臟性猝死的發生危險是女性的4~7倍,雌激素有生理性預防猝死的保護作用。中國的流行病學資料顯示,男性心臟性猝死的年發病率爲10.5/10萬人,女性爲 3.6/10萬人,男性高出3倍,與國外資料相近。絕經後女性冠脈事件的危險性增加,心臟性猝死的危險也隨之增加,逐漸與男性持平。

《醫學信息》雜誌在2012年發佈的《心肺復甦進展》一文中數據顯示,中國的猝死者高達3-4/分鐘。但目前國內外對猝死的具體死亡病因、死亡時間與羣體分佈尚不清楚,但國內外也均已有相當數量樣本的研究分析對猝死進行分析與警示。

《中國急救醫學》雜誌20202月出版的署名爲海南醫學院急診創傷學院趙智梅、陳曉松與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相關團隊的《我國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徵分析》研究中,通過對1964-2018年裏231篇相關文獻中所涉及的猝死並進行屍體解剖者資料數據進行了分析。

結果顯示,在這5516例猝死病例中,導致猝死的首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佔57.8%,其中以冠心病猝死佔比最高佔55.2%21.6%爲肺源性猝死,9.21%爲腦源性猝死。此外,心肌病猝死爲6.8%,心肌炎猝死爲5.8%,肺栓塞維4.9%

在既往病史方面中,猝死病例中最常見的既往病史爲高血壓,佔38%,心臟病排名第二位30%,此外24%的病例患有糖尿病。

那麼,猝死最大的誘因又是什麼?

上述研究中,有記錄誘因的爲1329例,研究顯示,與猝死有關的最主要因素爲情緒激動(26%)和勞累(25%),其次爲飲酒和過飽。

在年齡上,研究認爲30~63歲是心源性猝死的高發年齡段。其生理上正是疾病形成的高危時期;社會中又正值工作節奏快、生活壓力大、熬夜加班、飲食不規律、嗜煙好酒,容易產生“三高”,出現以冠心病爲首,其次肺栓塞、主動脈夾層、心肌病、心肌炎、急性出血壞死性胰腺炎等導致的猝死。

而在青年人猝死案例上,310例青年人猝死病例中,最常見的是心肌病(23%)和心肌炎(16%)。冠心病佔12%。其他還包括胰腺炎和骨折引起的脂肪性肺栓塞等。

研究指出,猝死的預防需要避免情緒激動、過度勞累,同時應戒菸限酒,注意極端氣溫影響,適當運動,重點是控制“三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