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提問:一個人如果不聯繫你,也不拉黑你,到底是什麼原因?

其中點贊最高的一個評論只有短短的十幾個字:那是因爲他的生命中遇到了一個比你更重要的人。

在我們的生命中,確實有那麼一個人,曾經在自己最好的年華里出現,也曾驚豔過自己最美的時光,可最後那個人卻只能留在記憶中。就算依然還留着他的聯繫方式,也絕對不會再主動找他。

當時光慢慢流逝,有一天你突然想起那個人,很想再找他聊聊天,可此時的你已經找不到合適的理由與接口再次主動開口,最終只能選擇繼續沉默。

我們都非常清楚,成長是有代價的。當各自在茫茫人海里奔波,有了新的生活之後,就會漸漸忘卻曾經一往無前也要追隨的人。後來我們都有了能夠依靠的肩膀,就算還惦記着那個人,也不會再主動聯繫。

這種感情包括愛情,也包括友情,我們好多關係都是這樣慢慢變淡的。

我曾主動過無數次,也想等你主動一次。可後來我才發現,只要我不主動了,你也就消失了。

那時我才明白,原來自己的一廂情願換來的也不過如此,於是從今往後我不再打擾你,我們也就開始默不作聲地疏遠了。

大學時喜歡了一個男生好久,也曾經常主動找他聊天,有時候也會偶爾找各種藉口約他出來玩。其實心裏很想主動開口詢問他到底有沒有想過和我在一起,只是自己的臉皮薄,一直沒有問出口。

我印象最深的一個問題就是問他如果將來我們的關係漸漸疏遠了,他會不會主動聯繫我,一直和我保持很好的“友誼”。

他的回答非常堅定,他說無論將來發生什麼都會一直在我身邊,我們的關係不會因爲畢業而變得疏遠。那時候我深信不疑,並且因爲他這句話感動過好幾次。

但實際上我們畢業參加工作後就很少聯繫了,剛開始時我還會偶爾抽時間給他發發消息,他也會恢復一下我,有時候回覆的慢了,還會解釋一下原因。

可後來就算恢復慢了,他也不再解釋,說過最多的話就是太忙,沒來得及看手機。

當下社會,我們都非常清楚,無論做什麼都離不開手機,除了工作時間,其他時候基本手機都不會離開視線,所以沒看手機這句話,也只能哄哄小孩而已。

再後來,我不再給他發消息,他也不再回復我消息。漸漸地,我們不再互相打擾,就連朋友圈也很少點贊,我們就這樣默契的消失在了彼此的生活中。

幾年後再次和大學朋友聊其他,才從大家的口中得知他已經結婚生子,現在有了穩定的工作和家庭。

當聽到這個消息時,心裏還是會咯噔一下,唏噓不已。明明說好以後無論怎樣,只要發生什麼事還是會告訴對方一聲,沒想到卻短了所有聯繫。

漸漸地我們會慢慢明白,成年人的世界裏,相遇是意外,只有分離纔是人生常態。

一個人的心很小,小到只能裝下暫時出現在身邊的人,當有了新人要放在心上時,一些舊人也就會從心裏移出來。

我們終究能做的不過是習慣生活中每個人的來來往往,接受世事的無常,珍惜每一場相遇,無論離開還是留下的人,只能爲他們祝福。

就像電影《前任3》裏的孟雲和林佳,明明彼此那麼相愛,最終還是逃不過說散就散。

感情中,很多人會說:如果你足夠愛我,你就不會走;既然你要走,那就說明你不夠愛我,我也沒必要再去挽留你。

也有人會回懟過去:假如你足夠愛我,你就會挽留我,既然你不挽留我,那就說明你根本不夠愛我,既然你不夠愛了,我也就沒必要再挽留你。

兩個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最後一個真的走了,另一個真的沒有挽留。這段感情也就留下了最痛的遺憾,彼此的心裏也留下了長長的傷疤。

愛情本來就是如此,明明兩個人都深愛着彼此,卻因爲各自的倔強,誰都不肯低頭認輸,最後只能遺憾地離開對方的生活。

倔強的最終結果就是:當真正發現對方離開時,纔會後悔莫及,但那時候已經晚了。

所以很多關係裏,不聯繫、不拉黑,也就成爲了我們保持現狀的最後體面。

之前看過一本書,裏面有句話非常喜歡:我們都在匆忙趕路,卻逃不過孤獨疲憊;我們豪情萬丈,卻藏不住遍體鱗傷;我們回頭想念,朋友已各自走遠。你以爲青春的旅途是殊途同歸,誰知道它的名字叫後會無期。

人這一生中會遇到很多人,但大部分人卻只能陪伴你走一段路程,遲早你們會分開,各自奔赴下一場相遇。

所以請不要難過了,你要相信,未來的路還很長,那些離開的人就讓他們都離開吧,剩下的路要自己好好走。珍惜該珍惜的人,好好生活,積極樂觀面對每一天。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