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在新一屆的英國大選中,英國首相丘吉爾黯然下臺,未能成功連任。對於這樣一個結果,許多人都難以置信。

當時德國已經投降,歐洲戰事結束。日本雖然還在困獸猶鬥,但已經是強弩之末,失敗只是時間問題。關於二戰的勝利形勢,已經非常明朗了。而丘吉爾作爲英國首相,毫無疑問是帶領英國贏得戰爭勝利的男人。在這個戰爭即將結束的時刻,連任首相無疑是對他功績應有的肯定。但是,誰能想到,帶領英國人民走向勝利的英雄,最終卻是這樣的結局。

所以,很多人無法理解,在他們看來,這是對於英雄的褻瀆。包括丘吉爾本人,也在事後做出了“忘恩負義”這樣的評價。

他引用古希臘作家普魯塔克的話說:“對他們的偉大人物忘恩負義,是偉大民族的標誌。”

當然,也有一部分人認爲,這樣的結果其實很正常。因爲英國雖然贏得了二戰,但卻輸掉了地位。二戰之前的英國,乃是世界霸主,是海洋秩序的制定人,擁有廣大的殖民地資產,有着世界領先的科技與金融體系……

但是,二戰之後,英國元氣大傷。本土工業損失嚴重,殖民地資產紛紛脫離,大量的財富被轉移,老大的位置已經換了人。總而言之,日不落帝國,這一次是真的開始走向日落了。丘吉爾作爲英國首相,是需要對英國的衰落負責任的。

那麼,到底是英國民衆忘恩負義?還是丘吉爾纔不配位?其實都不是!

英國民衆從來沒有拋棄丘吉爾,他們一直都很尊敬甚至於崇拜丘吉爾,因爲這個男人帶領他們贏得了戰爭的勝利。他的V字勝利手勢,和“我們將戰鬥到底”,不知道鼓舞了多少英國人的心。

英國人對於丘吉爾,從來都沒有吝嗇讚美!《星期日泰晤士報》曾評論丘吉爾:

“今天,溫斯頓·丘吉爾不僅是英國精神的化身,而且是我們的堅強領袖。不僅英國人,整個自由世界都對他無比信任。”

他甚至還在BBC“最偉大的100名英國人”的調查中,壓過了納爾遜、威靈頓,名列榜首,成爲英國民衆公認的,有史以來最偉大的英國人。所以,英國人從來都沒有對丘吉爾忘恩負義。

而英國民衆對於丘吉爾的態度,也恰好肯定了丘吉爾的功績。英國確實因爲二戰而衰落,但那不是丘吉爾的問題,而是時代的大潮所致。如果沒有丘吉爾的堅持抵抗,力挽狂瀾,或許英國連這點兒家底都保不住。

既然英國民衆和丘吉爾,都沒有問題,那麼丘吉爾在大選中失敗,又該作何解釋?其實這一點並不矛盾,你如果瞭解英國的選舉制度就會知道,丘吉爾的敗選,並不是他的問題。

英國選舉和美國選舉是有區別的,雖然也是全民普選,但並不是直接選首相,而是選議員。因爲英國實行的是議會內閣制度,即國家權力由議會把持。然後在議會的基礎上,產生內閣,代表政府行使行政權力,內閣首腦即爲首相。內閣對議會負責,議會對選民負責。

最爲關鍵的是,這裏的內閣產生,並不是在議會中所有議員裏面再選一遍,而是簡單的多數做主原則。即由議會中佔據席位最多的黨派進行組閣,其黨派領袖爲首相。

當然了,這裏有個前提,那就是多數黨的議席數至少要過半,才能單獨組閣。如果沒有過半,那就只能尋求議會中反對黨派以外的其他黨派議員聯合,將議席數量超過半數,然後組成聯合政府。否則的話,就只能把組閣的機會讓給反對黨了。

繞這麼大一圈兒,核心其實就一個,那就是黨派內當選議員的人要足夠多。在這種體制下,丘吉爾個人威望再高也是基本白搭,畢竟他只能佔到一個議員席位。而丘吉爾在當屆選舉裏面,也確實成功當選了議員,算是盡力了。其他的席位,就需要丘吉爾所在的保守黨多多加油了。如最後結果能夠使得保守黨沿襲執政黨地位,丘吉爾自然可以用執政黨領袖的身份繼續出任首相。

換句話講,丘吉爾所屬的保守黨想要繼續執政,就必須依靠具體每一名參選黨員的能力,而不是丘吉爾一個人的威望。

然而,在那一屆大選之中,保守黨只有213個議會席位,遠低於工黨的393個席位。

如此一來,工黨成了執政黨,首相便由工黨黨魁艾德禮擔任。丘吉爾作爲保守黨人士,只能在議會里面當議員,不能當首相了。所以,是保守黨在大選中輸給了工黨,而不是丘吉爾輸給了艾德禮。這就好比是15年的NBA總決賽,詹姆斯率領的騎士隊輸給了金州勇士隊,那一年的總決賽MVP是伊戈達拉。這能說明那一年的伊戈達拉要比詹姆斯更強嗎?顯然是團隊的功勞。

所以,丘吉爾的失敗,不是因爲他纔不配位,而是自己所在的黨派不爭氣,後面跟了一羣豬隊友。

首先保守黨作爲二戰期間英國的主要執政黨,爲戰爭勝利可謂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因爲有着戰爭的特殊背景,保守黨得以掌控國內的大部分權力。

其次,保守黨手裏有一張絕對的王牌,那就是丘吉爾。當時的丘吉爾可是能和斯大林、羅斯福並稱三巨頭的存在,在英國威望很高,堪稱全民偶像。

權力控制,政治地位,這些都是丘吉爾和保守黨的優勢!

但是,保守黨也有劣勢,比如作爲執政黨不可避免的民衆受氣包屬性。俗話說的好,當家三年狗都嫌。在這種兩黨甚至多黨輪流執政的國家裏面,執政黨就算政績再好,也免不了要承受民衆負面情緒的衝擊。因爲你是執政黨,做得好是應該的,不然選你幹嘛?

反而言之,只要有一點做得不好,民衆就會給差評。

二戰期間,保守黨雖然守土衛國有功,但是對於國內民生的處理確實有些疏忽。當時英國爲了維持戰爭,採用拉高稅收,實行商品管制的政策,人民的生活狀況因此而下降了不少。

保守黨想要贏得大選,就要合理利用自己的優勢,減小自己的劣勢,這樣才能贏得選票。但是他們沒有一點是做好了的。首先,他們沒有合理利用優勢,將一副好牌打得稀爛。比如過分的注重外交、軍事等方面權力的把持,從而忽略了內政民生系統的控制,以至於大量政府部門,被工黨鑽了空子。他們利用渠道優勢,各種拉關係,混臉熟。相比於保守黨那些戰功赫赫的將軍,這些工黨的社區幹部們,無疑要更加熟悉。

再比如丘吉爾這張牌,明明是威望極高的偶像,卻被保守黨的一通操作給拉下了神壇。或者說是欲速則不達,保守黨太過於依賴丘吉爾這張王牌,導致了相反的效果。當時保守黨想把丘吉爾塑造成一個國家的象徵,就是那種全民無條件崇拜的偶像,從而利用他的個人威望帶動全黨的獲勝。

他們在競選的宣傳車上這樣描述丘吉爾:

這是地球上最偉大的人物,世界上最傑出的國務活動家

但英國人沒那麼盲目,丘吉爾的威望確實很高,但是並沒有高到這樣的地步,他只是一個首相,不是國王。這樣的過度宣傳,不僅不能給丘吉爾提升威望,反而是會引發許多人的反感。很顯然,這是一部臭棋。

當然,更加的關鍵的是,保守黨沒有意識到自己劣勢。當時歐洲的戰事已經結束,之前一切爲戰爭服務的理由再也站不住腳。對於英國民衆來講,他們渴望恢復到戰前和平而安定的生活,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所以,他們需要的是一個能注重民生髮展的政府。

然而,保守黨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依舊注重外交、謀求軍事擴張,意圖在新的全球秩序下,儘可能恢復當年日不落帝國的榮耀。在這種執政思想的驅使下,他們忽略了民生,更忽略了民衆的需求,自然就丟掉了選票。而工黨則不一樣,他們的競選思想一直都是以民生爲主,強調的是對未來國家的建設與改革。

如此,鮮明對比之下,勝負已經明瞭。正如《每日先驅報》所評論的那樣:

“投丘吉爾的票,就是贊成保守主義的一切黑暗面……投丘吉爾的票就是要英國人民仍然過他們不願再過的那種不愉快的日子。”

他們不是不認可丘吉爾,而是不認可保守黨!

當然了,丘吉爾作爲保守黨的黨魁,對於保守黨的失敗,他也是要負責任的。畢竟保守黨的這些爛牌,很多都是丘吉爾自己打出來的。當初競選的時候,人家工黨到處宣揚民生建設,他卻在“準備進行又一場巨大而恐怖的戰爭”,這誰還敢和他玩兒啊!

總結來講,1945年丘吉爾連任失敗,不是他一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團隊的失敗。當時英國人民需要發展民生提高生活水平,渴望改革,他們討厭戰爭,渴求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而丘吉爾與保守黨的思想卻正好背道而馳,不符合人民需求,大選落敗,也在情理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