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梓淇  

來源:BT財經(ID:btcjv1

融資最多、盈利最難的獨角獸上市,投資者該高興還是該警惕?

目前滴滴已經啓動在香港上市程序,保薦人之一已經確定高盛。據BT財經獨家消息,按計劃,滴滴將於三季度發佈招股書並開始路演,目前還在選擇1-2家投行做保薦人,負責審計的會計師事務所的溝通也在進行中,目標估值600-800億美(約合人民幣3877-5170億元)。

不過,對燒錢無數但是盈利有些困難的滴滴而言,最高800億美元的估值有多大可信度,上市後的股價表現會如何,很多市場人士和投資者心裏還是打了問號的。

全力物色其他賺錢生意

自成立以來,滴滴先後進行多達近20輪融資,募資逾200億美元,投資方更是雲集了阿里巴巴、騰訊投資、軟銀中國資本、鼎暉投資、紅杉資本中國、高瓴資本、經緯中國等一衆知名機構。

可靠着砸錢補貼市場招攬客戶的滴滴,始終處於虧損狀態。2019年2月,滴滴創始人程維透露,2012-2018年,公司從未盈利,6年累計虧損390億元。相關統計也顯示,截止2019年底,7年裏滴滴累計虧損超過了五百億,其中2018年一年就虧損110億。

儘管2020年5月滴滴總裁柳青對外宣稱公司核心的出行業務已經有些薄利了,但並沒有透露更多情況,外界也質疑其盈利能否持續。

有市場人士表示:如果不是外部一直給它輸血,滴滴早就關門大吉了。

2020年疫情發生後,眼見出行業務大量訂單流失,滴滴重拾擴張策略,一方面擴大順風車業務規模,推出被戲稱“打車界的拼多多”的出行品牌“花小豬”(主攻三四線城市),並把出租車業務升級爲“快的新出租”。

另一方面,滴滴急着在出行之外物色賺錢的生意,主要是借鑑Uber運營貨運服務的做法,在21個城市推出送貨服務,即“滴滴跑腿”(由滴滴代駕業務孵化而來),後又在10個城市招聘麪包車司機和卡車司機,進入本已擁擠的按需物流行業,跟貨拉拉、滿幫、快狗等直接競爭。

除此以外,滴滴在無人駕駛、旅遊(成立北京小桔國際旅行社)、社區電商等領域也動作頻頻,業務邊界不斷外延。

滴滴如此頻繁的動作背後,是爲了努力增加新的收入,講出新的商業故事,並以此來提振公司估值,最終完成上市的驚人一躍,從而實現快速補血,也好給創業元老、高層主管以及投資機構,帶來一定的收益回報。

現有估值存在泡沫

對於600-800億美元的上市估值,很多市場專業人士都表示偏高,存在不小的泡沫,而且給出了自己的判斷依據。

首先,目前全球都處於共享經濟泡沫破裂的大環境中,中國亦不例外。2020年末,估值曾達14億美元的二手車平臺“人人車”,以1萬港幣的價格被賤賣給了“58同城”,就是一個例子。至於滴滴,由於始終不能盈利,加上此前爆出的服務安全問題以及新冠疫情對出行業務的持續影響,讓部分投資人對其後續發展深感質疑,並且已經造成滴滴在私募市場的交易價格下滑。

2019年5月,Uber上市招股書披露,滴滴持有其15.4%的股份,滴滴當時估值爲516億美元,較2017年最後一輪融資時的估值560億美元縮水了10%。而據《晚點 LatePost》披露,2020年有大型基金以350億美元估值的價格收購了公司部分老股。

另一個判斷估值過高的理由,是滴滴目前身處的競爭環境。儘管滴滴在網約車市場佔有最大份額,但現在不斷有對手入局,包括嘀嗒出行、新崛起的網約車“國家隊”T3出行(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江淮汽車的“和行約車”、廣汽騰訊等發起的“如祺出行”、寶馬網約車,高德地圖的順風車業務、以及上汽集團剛剛推出的“享道出行”等,紛紛攻入滴滴腹地。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數據,國內目前多達140多個共享汽車平臺獲得了經營權。

面對愈加激烈的市場化競爭和各色補貼大戰,滴滴要保住現有的市場份額,實現收入穩定增長,恐怕難度不小。這也是爲什麼一部分投資人會覺得滴滴估值虛高的原因。

90%的高壟斷

上個月22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在“規範社區團購秩序行政指導會”上,要求網絡平臺不得限制競爭,不得利用大數據殺熟……

與會者中就有滴滴(其他網路平臺包括阿里、騰訊、京東集團、美團、拼多多)。

《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壟斷法》對於壟斷的市佔率定義是超過二分之一, 據數據統計顯示,在2020年5月,滴滴平臺的活躍用戶數爲5439萬,遠超過第二位首汽約車的245.58萬,是後者的22倍,滴滴的佔比率,幾乎超過90%。

可見滴滴,近乎完全壟斷了網約車市場。

而且目前,滴滴對司機的抽成已經與部分城市的出租車行相當,高峯時刻的叫車溢價也高於出租車。

另外,在2021年的疫情防控中,滴滴又有了新的問題,因爲疫情防控不力,導致不斷地出現網約車司機感染,滴滴和花小豬先後一共被罰141萬,同時花小豬先是被停運一週,滴滴暫停順風車和拼車業務。

不得不說,從當年的下線順風車到現在的防疫合規,安全、合規一直是滴滴狂奔路上的絆腳石。

一面是渴望變現、默默投資多年卻難見結果的投資人,另一面是隨時可能出現的反壟斷監管,以及不斷佈局的金融、社區團購等,在依舊沒有看到一個盈利點的情況下,滴滴此番赴港上市,頗有些“求錢若渴”的意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