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一切謊言中,藝術是最真實的東西”,但如果有一天,連真實的藝術都可以被僞造,世界上還有什麼是真的?藝術品大多是古老的,古老的器具承載着從古至今祖先留下的痕跡,給我們一本正經的歷史增添註腳,我們能從上面看到很多東西,包括那些沒有被文字記載的答案。

藝術之所以價值連城,是因爲它承載的歲月的痕跡或者是人類偉大的思想,而不單是因爲它精美的外形。仿造藝術更多時候像是對收藏者的戲弄和輕侮,大多數收藏古董的人都沒法忍受自己的臥室裏掛着一幅假畫,或擺着一座僞造的唐三彩。

然而也有人說,藝術品存在的目的也可以是當代的、是新穎的,仿製藝術品的界定太模糊,究竟什麼樣纔是真?假如世上沒有一個人能夠辨認出它是假的,那它就是真的了。

是的,以假亂真,河南民間就有這麼一位高手,能通過精妙的仿製工藝,製作出仿製品大多數人都說它是真的古董。而且他更是帶領着全村人一起造假,而且還漸漸地從造假變成了打造真工藝,村中800戶村民因此而脫貧,他們打造的仿製品更是遠銷海外。

一、銷售額過億的青銅器村莊

在河南省伊川縣有一座村莊,曾被當地人譽爲“造假第一村”,這個假正是古董之假。在這座名叫“煙雲澗”的小村子裏,每家每戶都會古董造假的手藝,生產的僞青銅器流入市場,甚至經過黑市遠銷至海外,非常受到歡迎,鉅額的銷售量帶來鉅額的收益,甚至能達到上億元之多。

位於伊水東岸的煙雲澗,有兩條發源於九皋山的溪流交匯,雙龍合一,風光秀麗,早在夏商周時期已經是君王祭祀的聖地,由於盛產各種青銅禮器,煙雲澗一度成爲真古董的熱門寶藏區。然而青銅禮器畢竟數量稀少,並且大多意義重大,國家博物館典藏的珍品中,就有不少君王祭祀的青銅大鼎和青銅酒樽,私自販賣國之重器自然是違法行爲,受到警方打擊,故而煙雲澗儘管古董頗多,然而全村居民無法以此牟利,生活仍然貧困。

2016年,央視派遣記者去煙雲澗採訪報道時,煙雲澗已經搖身一變,從古董發掘地變成了青銅工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地,美名享譽海外,青銅器的鑄造和集散都位於此,聯通海內外市場的輝煌一度吸引遊客八方來見。煙雲澗全村3318人,有2000人直接或間接從事仿古青銅器製造,由此帶動了當地經濟,使得有800戶村民們脫貧致富。

煙雲澗青銅器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煙雲澗青銅器有限公司創辦洛陽煙雲澗青銅工藝博物館,被國家文物部門覈准授牌、省文化廳批准授牌,成爲國內首家民辦青銅工藝博物館,堪稱是“奉旨造假”,令人不敢置信。

原先人人討打的假古董變成了真工藝,還受到國家青睞和培養,這不得不說是青銅藝術的一個玩笑。實際上,這一切的改變都源於煙雲澗青銅器上承載的、日漸精緻的工藝水平,起初需要村民們扯虎皮當大旗地虛假售賣,到直說是當代生產、卻仍讓人忍不住爲它的精美駐足,種種改變都源於一位頗爲神祕的老人。他叫方興慶。

二、神祕匠人還是普通老者

方興慶出生於煙雲澗本地,是土生土長的村裏人,這塊土地上來來往往的村民們都是依靠耕種生活,貧窮而簡樸,一年四季如一日地辛勤勞作,也只能勉強填飽肚子,無法過上更好的生活。成年後的方興慶不甘心這樣等待下去,他相信茫茫遠方一定有東西在召喚着、等待着他去改變自己的生活。

1963年,方興慶去到城市打工,因爲從小輟學勞動,文化程度低,方興慶儘管勤勞喫苦,但一直找不到好工作。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一名古董商人,發現古董行業充滿暴利和機遇,從此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

爲了能夠入行,方興慶很聰明的先成爲一名工藝品廠的工人,通過刻苦學習掌握了製造和修補工藝品的基本技術,隨後他辭去工作,回到老家,開始了自己的“造假”大業。

起初方興慶瞄上的是自己家中一枚殘破的青銅古鏡,他想只要修好,應該能賣出不錯的價錢,於是他和鎮上的銀匠合作,二人將銅鏡修好後又製作了一面一模一樣的仿品,請教了鎮上的文物工作者,得知竟沒被認出來,方興慶欣喜若狂,覺得自己終於找到了發財的道路。

之後的方興慶將兩枚銅鏡售賣,換得第一筆啓動資金,置辦鍋爐、磨具,開始了自己的仿造古董事業,爲了提升自己的技藝,他還整日泡在縣上的博物館裏,回來之後就將文物的樣子畫出來進行仿造,隨着時間的積累,作出的樣子越來越精美,而方興慶的家底也越來越厚。

當時一件工藝品價格不菲,尤其有海外華僑及外國學者喜歡,往往除去原料後,方興慶一次倒賣便能抵得上一年的種地收入,他並不知道這樣做是不是合法的,但錢財已經足以迷住他的雙眼。

1991年,成都機場和上海海關兩地的例行檢查中,警方發現了大量的青銅器,專家鑑定爲商周文物,古代文物大量走私顯然是違法行爲,然而經過對比,這些古董竟然和洛陽博物館中的收藏品很是相同,顯然,兩地藏品必有一假,公安機關對此事非常重視,經過調查,順藤摸瓜找到了方興慶。

面對警方的詢問,方興慶自述了經歷,表示自己並沒有倒賣文物,只是單純手工仿製工藝品,還將家中的工坊和半成品都一一展示,由於藝術品仿製這一行爲的性質難以界定,警方並沒有對他的行爲進行制止。

此事後,方興慶開始扭轉思路,不再以假冒商周文物的方式做小筆生意,而是擴大規模,將技術教給全村的人,並開大工坊,僱傭鄰村的人來這裏工作,成批量地進行青銅工藝品的生產,銷售到國內國外的愛好者手中。從此方興慶還定下規定,交易時必須親口和買家說明,這不是文物,只是工藝收藏品。

三、假作真時真亦假

當然,有作爲就會有非議,煙雲澗在網絡上走紅之後,一度有言論抨擊他們的行爲是在“造假”,精良的仿古技術使得專家無法辨別,假如流向市場,必將成爲越來越多的騙子手中的騙人利器。面對這樣的言論,方興慶本人也無奈嘆息,工藝品只是器具,騙人的卻是人心,哪怕他再多交代和聲明,制止不了的事情還是會發生。

而所謂的“真品”和“贗品”,仍然要靠人本身來辨認和標榜,假如一件青銅器和世界上任何已有的青銅器都不同,而又出自方興慶本人之手,精湛的技藝便會賦予它真實可信的尊貴身份,故而,這實在是一件真假難明的事。

然而,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煙雲澗如今已經由國家掛牌,正式成爲官方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紅頭文件標誌地域,這裏的居民們富裕、辛福,擁有穩定的經濟收入,他們還帶動了周圍旅遊經濟的發展和基本建設,這一切都是因爲有着世界知名的青銅工藝品、有着方興慶。

結語

假如當初一念之差,方興慶選擇了繼續務農,或是沒有把技藝公開,也許煙雲澗還是一個貧困的村莊。仿製本身並無善惡之分,青銅器在商周鑄造之時當然也並無真假區別,唯一區別的只是人,只是人賦予它的意義和時間。真假善惡,誰又能說一定看得準確分明,青銅老人方興慶和他帶領的仿古村,註定成爲國內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如此,誰又能說“造假第一村”集體打造出的器具不是一種藝術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