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這個君權至上的封建社會中,當將軍可是一個危險職業,不僅要面對敵人的刀槍,還要擔憂君王是否會猜忌,同事是否會妒忌等等。

戰國時期名聲赫赫的田忌與白起,一個遭到國相鄒忌陷害而逃亡楚國,一個遭到范雎嫉妒而被迫自刎,下場可悲。

歷史上戰功赫赫卻不得善終的將領數不勝數,而衛青卻是少有的得以善終之人。那麼,衛青是如何做到手握權柄20餘年卻又“君主不疑、同事不嫉、下屬服氣”的呢?今天,筆者就從《資治通鑑》中,給各位找出衛青爲人處世的“厚黑學”,這裏面可是有大學問,希望能對各位有所幫助。

公元前123年四月,衛青率軍自定襄(現今山西省地界,位於山西省北中部)出擊匈奴,身爲主帥的他大破匈奴主力部隊,斬殺、俘虜萬餘人。然而右將軍蘇建與前將軍趙信所率領的小規模部隊卻遭遇大敗,趙信投降匈奴,蘇建狼狽地逃到了衛青大營。

此刻的大營中召集了一場會議——如何處置蘇建。

按照我們現代的思想,蘇建雖然戰敗,但是他畢竟奮勇抗敵並未投降敵軍,好不容易逃了回來,應該安撫纔對。可在這場會議中,大多數將領卻是建議衛青將蘇建斬首的。

因爲漢朝的法律相當嚴格,《漢書·刑法志》中記載道:

孝武召進張湯、趙禹之屬,條定法令,,罪決事比萬三千四百七十二事。

也就是說,漢武帝時期有13472條法律能夠致人死罪。而前文中蘇建的行爲已經觸犯了“擅自退卻律”,即:

“ 擅退者,後行殺之;矢前有還顧目北者,後行殺之,如殺敵人,故以後禁前。”

在西漢法律的規定中,士兵在戰場上後退,後面的士兵就可以像殺敵人一般將後退者殺死。因此,按照法律而言,衛青應該直接將蘇建斬首,以正軍法。

可衛青卻搖了搖頭。

見到此舉,議郎周霸說道:

“自大將軍(衛青)出,未嘗斬裨將。今建棄軍,可斬,以明將軍之威。”

以蘇建的人頭來立威,確實是一個好主意。

可衛青再次搖頭,說了一段非常高明的話。對此,《資治通鑑》是這樣記載的:

“青幸得以肺附待罪行間,不患無威,而霸說我以明威,甚失臣意。且使臣職雖當斬將,以臣之尊寵而不敢自擅專誅於境外,其歸天子,天子自裁之,於以風爲人臣不敢專權,不亦可乎。”

衛青這段話的大意是:

我幸得皇帝信任,怎麼還用得着立威呢?並且他即便是有處決將領的權利,也不敢擅自在外誅殺,而是應該將此事交給皇帝,讓他親自處置,這樣顯得我不擅自專權。

衛青的這番話說得極妙,將此事的定奪權交給領導,試想一下,作爲領導人的漢武帝,得知臣子在外面還這麼尊重自己,心裏難道不高興嗎?有時候不要把所有事都替領導辦完,適當“偷一下懶”,適當地把一些小事丟給領導處理,讓他做足當領導的癮,是一件很聰明的行爲。

後來漢武帝賞賜了衛青一千金,而衛青卻分出五百金,給漢武帝的寵妃王夫人做壽禮。《資治通鑑》記載曰“大將軍乃以五百金爲壽。”

嚴格說起來,王夫人乃是衛青的姐姐衛子夫的情敵。王夫人比衛子夫更是年輕貌美,此刻的漢武帝寵幸王夫人並對衛子夫逐漸冷落。

爲何給姐姐的情敵送禮呢?這也是衛青的一步高棋。

漢武帝早年經歷過外戚干政的苦,竇太皇太后以及漢武帝的母親王太后都對漢武帝親政制造過阻力。因此,漢武帝對於外戚深惡痛絕。衛子夫受寵也是如此,因爲衛子夫出身平平,毫無根基可言,他除了漢武帝之外沒有任何靠山,這也正是漢武帝寵幸衛子夫的一個重要原因。

然而隨着衛青與霍去病(衛青的外甥)不斷建立功勳,衛氏一族逐漸做大,這不是漢武帝想要的。史料上並無記載王夫人的家室,只知道她出生於趙國。不過從漢武帝以往的“感情”經歷來看,王夫人的家室肯定不大。

因此,漢武帝寵幸王夫人冷落衛子夫其實是一個很明顯的政治信號——扶持新勢力,打壓衛氏。

倘若因爲王夫人與衛青的姐姐爭寵,衛青就針對王夫人,那麼在漢武帝看來就代表了黨爭,等待衛氏的將會是更殘酷地打壓。相反,衛青主動向王夫人示好,也正是向漢武帝傳達一個意思——我不會進行黨爭,我會完全服從領導的指示。

由此可見,衛青處處是爲漢武帝考慮的,有如此聽話的臣子,哪個領導不喜歡?

漢武帝元朔五年夏,漢武帝要封賞衛青的幼子衛子伉、衛不疑、衛登三人衛列侯。衛青卻謝絕道:

“臣幸得待罪行間,賴陛下神靈,軍大捷,皆諸校尉力戰之功也。陛下幸已益封臣青;臣青子在襁褓中,未有勤勞,上列地封爲三侯,非臣待罪行間所以勸士力戰之意也。”

衛青拒絕了漢武帝給自己兒子的封賞,隨後表達了兩個意思:

第一,我有幸能建功立業,全都是仰仗陛下的神靈。

第二,大軍獲得勝利,也都是全軍將士們的功勞。

衛青說的話實在太漂亮了,不僅誇領導賢明,還給下屬邀功,這就是言語的魅力啊。有如此臣子,實乃漢武帝之幸。

在確定了衛青的忠心之後,漢武帝對其越發信任,最終讓衛青位極人臣,還專門給百官下旨:公卿之下的官員見了衛青之後都要彎身拜禮。

可,汲黯卻不以爲意,見到衛青時依舊以平等的禮節施禮。

而面對這種情況,衛青卻絲毫不生氣,反而異常尊重他,還增加與他見面的次數,向他請教國家大事。對此,《資治通鑑》記載道:

“大將軍聞,愈賢黯,數請問國家朝廷所疑,遇黯加於平日。······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見黯,避帳中,使人可其奏。其見敬禮如此。”

講到這裏,《資治通鑑》很“人性化”地簡介了一下汲黯的“倔脾氣”。說道:“此人性格倨傲,脾氣倔,不能容忍他人的過錯,符合自己脾氣的人,他相處得很友好,不符合自己脾氣的人,根本就不見。並且他經常頂撞漢武帝,有時去面見漢武帝時,漢武帝沒帶帽子,汲黯都要數落一番。”

總之,按照現在的話來講,汲黯就是一個性格怪異的“倔驢”。

《資治通鑑》在此專門“插播”了一番對汲黯脾氣的講解,就是表明了衛青面對這種同事都能主動去接觸,去討好,實在是“好脾氣”。

有這種好相處並且捨得分好處的同事,誰還會嫉妒衛青呢?

衛青爲人處世時,一直都是爲他人考慮的,而他最高明的地方就在於,在爲別人考慮的同時,還能讓自己也獲得好處,這纔是最重要的一點。

很多人提倡“無私奉獻”,可人若想混得好,“做好事就得留名”。我們回顧衛青做的這些好事,每一件都是衛青有意無意地讓別人知道他所做的這些事。

對此,《資治通鑑》都有進行了記載。

蘇建這件事,漢武帝肯定知道。送金這件事,《資治通鑑》記載爲“天子聞之,問大將軍,大將軍以實言。”

至於與汲黯的故事,筆者想到了廉頗與藺相如。

昔日藺相如爲了不與廉頗起衝突,見到廉頗都繞道走,故而傳出《將相和》的美名。而在筆者看來,衛青的這個做法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比藺相如更高明。藺相如屬於做了好使不留名,而衛青就厲害了,我不僅不和汲黯計較,還專門兒跑過去與汲黯“和睦相處”,就差告訴世人“我衛青能容人所不容的了。”

其實仔細想來,衛青“厚道”的行爲之後,其實最終的收益者都是自己,這就是做了好事還留名,這纔是高明手段。

怎麼樣,看完《資治通鑑》中對於衛青的記載,各位是不是對衛青又有了一種新的解讀?以後在生活中各位也可以學一學衛青的“厚黑”之道。

歷史就是如此。

從來沒有那個民族擁有像我們這完整的歷史,我們的祖先鬥智鬥勇了幾千年,最終成爲了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

很多人喜歡讀史,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要學習古人的智慧,尤其是古代帝王將相們的權謀,令人深深嚮往,哪怕學習十之一二,絕對能在工作中成爲一個王者。

相對於那些教你如何提高情商、如何賺錢的書籍,我國的史書更值得各位去讀,因爲史書記載的都是歷史上真實發生過的故事,而不是隻有空口白話的心靈雞湯!成功者我們學其精髓,失敗者我們引以爲戒!

因此,若想提升智慧,提高權謀,筆者建議各位要讀一讀《資治通鑑》,多從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而在所有史書中,《資治通鑑》幾乎是一本,能夠讓人各方面素質都全面提升的書,看完等於多活了1300年。

在這本書史書中,重點介紹了劉邦、張良、蕭何等君臣之間的權術之道,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筆者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資治通鑑》原本就是一本帝王教科書,教得全是權謀。只要學好了《資治通鑑》裏的權謀,無論是爲人處世,還是學習工作,都能遊刃有餘。

由此可見,司馬光的《資治通鑑》確實是一本相當厲害的書,越讀越有韻味,越讀你的腦子就越清醒。

但是對於普通大衆來說,閱讀文言文還是比較喫力的。因此,筆者向大家推薦一套白話版本的《資治通鑑》。

這套書是由全國百名大學教授、學者,歷時3年,合譯而成,並且經過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商務印書館等權威機構進行校勘。

因此這套書絕不是現在市面上,那些粗製濫造、攜帶私貨的資治通鑑。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譯,不多增一個字,以求貼近、還原《資治通鑑》本義。不以“現代眼光”作解,更不平添枝葉。而且是全本。

這套書的封面製作也非常考究,送領導,送朋友都非常有面兒。

做爲歷史愛好者,入手這一套非常划算,這套書現在在做活動,一套6大本,原價1580元,現在百度讀者只要168元,可以說是很超值了。

對於這本書,只要能夠讀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穫。因此筆者建議大家,趕緊買這套書,多讀幾遍,長長見識,學學權謀。相信讀完這本書,你將比別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大家可以點下面的鏈接購買,就快沒庫存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