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銀行股的邏輯沒有改變(少數派投資)

來源:少數派投資

2021牛年開年,上證指數延續漲勢站上3500點,銀行、地產卻雙雙下跌,短短几日,板塊市值已蒸發數千億,主要原因在於,房貸新政對銀行地產貸款約束引發市場擔憂。

監管要求,國有行和股份行(含3家大型城商行)房地產貸款佔比分別不得高於40%/27.5%,個人住房貸款佔比分別不得高於32.5%/20%,並設置2-4年過渡期。

政策壓制,板塊股價回調之際,銀行股還能買嗎?

房貸新政對銀行業績影響有限

券商測算,35家上市銀行中,僅10家佔比超過上限。國有大行及股份行主要壓力在於個人住房貸款超標,其中,招行、興業房地產貸款佔比超出5.7pc、6.2pc,個人住房貸款佔比超出4.7pc、5.7pc。

政策規定,超過2pc以內,過渡期爲2年;超過2pc以上則爲4年。未達標銀行需降低,已達標銀行也要保持穩定。

銀行之所以偏愛房地產相關貸款,主要原因在於個人按揭貸款風險權重地、資本金消耗少、不良率低,綜合回報較好。新政下,未來幾年新增貸款結構會發生變化,銀行要花更多精力尋找按揭以外的優質資產,這與監管一直以來強調的“金融服務實體”的導向一致。

政策將影響未來地產貸款增速,但這塊業務也不會出現負增長。從全行業看,房地產對公貸款增速將從15.2%下降到11.2%,個人按揭從13.9%下降到10%。按4年達標測算,招行新增房地產貸款佔比將從2020H1的37.8%下降到2021-2024年均18%,興業從33.2%下降到年均17%。

這對銀行未來業績的影響體現在兩個方面:

收益率上,個人住房貸款(主要部分)利率長期略低於一般貸款40bp左右,對公房地產貸款高於一般貸款利率50-100bp,隨着房地產貸款額度收緊,相關貸款利率可能會抬升。同時,如果銀行增加高收益貸款的投放,如消費貸、信用卡等,甚至可能提升息差水平。該因素負面影響不大。

資產質量上,按照券商數據,個人住房貸款不良率在0.3-0.5%,而銀行貸款的整體不良率爲1.96%,是不是意味着貸款結構調整將帶來銀行資產質量惡化?

未必如此。

1.96%的平均不良率是當前已發放貸款的靜態數據,而我們擔心的這部分增量貸款還沒有投放出去,不能簡單以賬面存量風險外推增量。不少銀行存量對公不良率偏高,主要是歷史存量包袱所致,銀行對增量貸款的審慎態度也決定了潛在風險的可控。

總而言之,房貸新政將影響銀行未來信貸投向,銀行會面臨收益、風險、資本消耗的再平衡,但對銀行業績的實質影響不大。

我們爲什麼看好銀行股

投資中,我們始終面臨短期衝擊與長期邏輯間的權衡。疫情擾動、政策調控,市場會對短期的局部問題過度聚焦、過分外推,偏極端的情緒反而爲長期邏輯的參與提供了有利時機。

下面,我們以率先出清並已實現ROE回升的銀行龍頭招行爲例,進一步說明銀行股投資邏輯及相關指標的有效性。

說明:僅對歷史案例進行剖析,不構成任何當前個股建議。

2015-2016年,相比同業,招行不良率提升明顯、顯著高於可比同業。從當時的券商觀點看,大家普遍擔心該行資產質量比同業惡化更加嚴重,該行估值也一度回落到了1倍PB。事實真的如此嗎?

貸款的“良”與“不良”的認定有很大的主觀成分,我們看到一家銀行的不良率上升可能是資產質量更差、也可能是認定嚴格、更快暴露與處置。

當時的招行屬於何類?我們可以用關注類、逾期貸款佔比來輔助判斷:在此期間,招行逾期貸款反而優於可比同業的(關注類也優於同業),這說明該行15-16年更高的不良率並非資產質量更差、而是率先暴露所致。

隨後的事實印證了這一點,招行不良率率先拐頭向下,資產質量持續向好。藉助逾期、關注類貸款與不良貸款之間的偏差,能夠在多數人更關注的“不良率”數據好轉前,及時瞭解到該行更真實的資產質量情況。

恰恰是多數人對公司基本面信息的錯誤解讀,提供了良好的超額收益機會。

過去幾年,招商銀行資產質量的向好及撥備的充足以“減值費率”持續下行反映在利潤表上,並帶來了招行ROE的率先拐頭向上,17-19年招行均達到兩位數淨利潤增速,實現了估值、業績雙升的戴維斯雙擊,該行領跑銀行業。

招行的案例,較爲全面地反映出了銀行股研究的共性問題:

不良認定的偏主觀性,存量不良跨期騰挪,關注、逾期指標良好的輔助效果,歷史不良包袱處置對當期業績拖累,以及出清後減值費率趨勢下行帶來的盈利回升。

從當前時間點看,越來越多的銀行正表現出類似的情形:

如下圖所示,近年來上市銀行平均關注+不良率持續下降。今年疫情衝擊下,不良率雖然提升了0.5%,但主要是由於不良認定嚴謹度的提升、更多原來算不上不良的資產被認定爲了不良,這表現爲關注類佔比下降更多、降低0.12%,銀行資產質量反而在持續改善。

與此同時,監管壓力下,銀行加速不良暴露及撥備計提,非標撥備也已計提到位,2020年的減值費率飆升到了歷史極值,而存量風險卻在充分釋放,利潤反哺空間非常可觀。

當前時間點,我們之所以看好銀行股,不僅僅是因爲低估值,更重要的是,主要銀行已處在10年不良週期的出清階段。

疫情加快了銀行存量風險暴露,監管指導壓力將行業性風險出清的時間點進一步拉近,未來2-3年減值費率下行推動盈利拐頭,實現業績、估值雙升的核心邏輯並沒有改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