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經歷了2000多年的帝制時代,爲何在海外最富盛名的依然是唐朝呢?以至於即便到了今天,外國人依然稱呼我們爲“唐人”,將海外華人的商業區叫做“唐人街”。

這不僅僅指唐朝將勢力擴張到了今天的伊朗、印度、越南、日本、朝鮮、俄國和東南亞諸國等地,還和非洲和羅馬建立了頻繁的貿易往來。

元明清時期的疆域也不小,爲何這三個朝代卻被後人無限唾棄呢?歸根結底還是因爲他們在文化上的保守和封閉。

唐朝初期是怎麼變強大的?這還要從他們的官僚系統開始說起。

·唐朝1:3900的官民比例

在唐朝初期,全國大概有5000多萬人口,卻僅僅只有不到1.3萬名的官員,其比例是1:3900。

也就是說,在唐朝初年,大概3900個平民才養一個官員,你會不會覺得很不可思議,但更不可思議的還在後面。我們都知道“貞觀之治”,那可是有名的盛世。

如果讀者真正懂歷史就會發現,所謂的古代盛世,就是能不大批量地餓死人和發生叛亂就已經算是盛世了。不僅僅唐朝如此,歷朝歷代的盛世都是文人的“馬屁文”。

唐朝幸運的是,在隋煬帝這個雄才大略的前君主的努力下,他幾乎給唐朝搞定了一切,他自己最後卻成了一個臭名昭著的“裁縫”。

一方面是因爲李世民的節儉,但更大的原因是楊廣給唐朝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豪華威嚴的皇宮修好了,造福後世的千年大運河也修好了。就連整個唐朝的行政框架也都是從隋朝哪裏繼承來的。

李世民是通過“宣武門之變”取得的皇位,加上楊廣驕奢淫逸的前例就擺在眼前,李世民自然要擺出一副勤儉恭卑的執政姿態。

這樣做的好處既能收買人心,又能抹去“宣武門之變”的血腥陰影。

爲了調動臣子們的工作的積極性,李世民甚至設置了9名宰相,將帝國的幾乎所有大權都交給了臣子們去打理,他只在重要問題上偶爾插幾句話。

李世民早期的執政方針很像道家的“無爲而治”和儒家的“聖君”,他自己幾乎成了一個帝國的象徵和權力的來源,而他自己不去具體操作。儘管此時唐朝的國教也確實是道教,但李世民絕對不是無爲而治,而更多是出於無奈。

李世民是看清了在漢之後三百多年的混亂,大唐剛建國不久,百廢待興,急需穩定。

在魏徵、長孫無忌等這些文臣的議古論今下,他們明確地告訴李世民,其實創造盛世並不難。只要皇帝少插手一點底層的事,別急着搞擴張,先休養生息,老百姓不傻,只要上面不瞎折騰,他們自己比誰都懂得“種地生娃過好太平日子”。

“文景之治”怎麼來的?不就是因爲皇帝不出來瞎指揮,任由老百姓自己發展才弄得國泰民安的嗎?漢武帝看似很牛,但漢武帝之後整個漢朝逐步衰落,直到後來滅亡。

本來好好的一個太平盛世,但漢武帝非要瞎折騰。又是搞“鹽鐵專賣”,又是搞“皮幣改革”,又是增收“各種自然資源稅”,最後怎麼樣?看似一時英雄無敵,但卻耗盡了文景兩代給他留下的巨大財富,漢朝的滅亡和漢武帝的瞎折騰有着直接的關係。

當李世民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他乾脆就把行政權交了出去,自己牢牢抓住軍權,其他的任由官員和他的子民自己去發揮好了。

歷史又一次告訴我們,只要皇上不瞎折騰,任何帝制時期都會出現盛世。更加有意思的是,在李世民放權之後,帝國也根本不需要那麼多臃腫的官僚機構。

帝國的上面有九個宰相和各派勢力相互制衡,帝國的下面有村裏的族長在管理鄉間,帝國真的不需要養那麼多繁雜的蛀蟲官員。

相反,沒有李世民的胡亂指揮,唐朝在各大宰相的團結一致下行政效率是出奇的高,畢竟誰也不原意總是讓別人牽着鼻子走。

·李世民後期的膨脹

啥叫皇帝?就是能掌握帝國最高權力的人。他首先是人,然後纔是皇帝。

只要不是傻子都明白,皇帝根本就不是什麼“天子”,更不是他們自己所鼓吹的“神”,他們和我們一樣,都是需要喫飯拉屎的普通人。是人都會驕傲,李世民也不例外。

無論是隋朝還是唐朝,他們都來自關隴集團,都受到了當時世家大族內部的權力制約。

早期的李世民爲了穩住江上幾乎是和關隴集團和各大家族共同分割權力的,也裝作很喜歡聆聽下屬提意見的樣子。一旦李世民坐穩了江山,他也犯了當年隋煬帝一樣的毛病。不但剛愎自用,還一心想着對外擴張和收攏權力。

在遠征高句麗的實踐中,李世民和楊廣犯了一樣的錯誤,並最終在這個問題上栽了大跟頭。

咱不是說對外擴張不好,而是說在自己能力範圍內對外擴張纔有用。看看唐朝後來打下的高句麗,真正有效統治的時間是很短的,可謂得不償失。

自古以來,我國的歷史學家總是喜歡站在一個受害者的角度去控訴其他民族對中原民族的入侵。

但如果你攤開地圖你會發現,中原王朝從最初的黃河流域爲數不多的幾個省的面積一直擴張到了後來的30多個郡,這算不算對外擴張呢?

再看看中原王朝和其他民族的分佈,中原王朝幾乎將所有的好地方都佔領了,只將那些高寒、多山、乾旱、沙漠、戈壁、懸崖等幾乎沒法生存的地方留給了其他民族,這難道都是偶然嗎?

無論古今中外,拳頭纔是決定領土的關鍵,而不是仁義道德。

之所以古代文人喜歡將中原王朝打扮成一個受害者而不是入侵者,就是因爲這樣宣傳既能激發士兵對外擴張時的正義感,又能激發他們的仇恨意識,是帝國宣傳的需要。

李世民前期的節約和剋制在其晚年幾乎被他徹底推翻了。

從此之後,李世民的官僚團隊快速膨脹,各種勞民傷財的政策也層出不絕,大唐江山在李世民之後混亂不堪,這所有的一切都是從李世民瞎折騰開始的。

最後作者總結說,不是唐朝初期李世民有多高的治國是手段,而是他聽取了大臣的建議,採取了“不折騰”的穩健政策,而李世民後期的“瞎折騰”也是導致他最終兵敗而歸的根本原因。

唐朝初期僅僅是歷史上的一個例子,唐宋元明清,只要是帝制時代,有幾個盛得過三代的呢?

(友情提示:任何“帝制時代”都是人類社會的“毒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