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很少直接接觸到銀行了,啥啥啥都是在手機上完成操作,銀行不過是間接在手機上面接觸的,都無需觸碰到實體,不需要邁入銀行的大門;但在多年前,銀行的作用是很大的,每天進銀行的人是數不勝數。

那時網絡不大發達,所以,都需要有一本存摺,整個一大家子的人的錢全存在了存摺之上,看着那個上面的數字,存摺上面的數字,給人一種很踏實的感覺。

所以,本文的事情,放在當今是不會成立,或是很難成立的。本文講的是一個老大爺60年前與銀行發生的故事。60年前,這個老爺爺去銀行存下了77塊錢,那時代的77塊錢,也算是一筆小鉅款了哈!並且他一存就是60年,按照利息來算,會是多少錢呢?

或許有人會說,如今通貨膨脹了,六十年過去,又得算上一筆利息,60年後取出,怎麼着,也得幾十萬了吧?

錯了!當老爺爺孫子去到銀行一看餘額,他是嚇呆了。

確切來講,這筆錢是被老爺爺存進了信用社。1958年的某一天,這位老爺爺大踏步走進了一家信用社,將身上的77元現金全部存入了當中,他當時辦理的是死期,利率很高,有51%,但戲劇性的一幕如約發生( 沒有戲劇性估計也就沒本文了),半年後,這位老爺爺並沒有將錢給取出。

或許是因爲家中農活太多,又或許是當時有急事耽擱了他取錢。總之,老爺爺忘記取錢了。

多年後,老爺爺的孫子曾先生在打掃祖父房間時,意外發現了這一幕。

那是一張很久很久的存單了(頂多60年嘛!),紙面歷經時光的洗禮已經變得暗黃,慶幸的是,上面的字跡卻依然清楚,上面的法律效應也都是在的。所以,曾家人都在琢磨着,將這筆錢取出來,有了這個想法之後,他們心中跟我們一樣,懷着一股期待感,到底能取出多少呢?會不會是一筆幾十萬的小鉅款?

爲此,老大爺的孫子曾先生決意去中國銀行處理這件事,之所以選擇去中國銀行,爲的也就是這個事情的公平公正。然而,讓他們驚呆的是,這77塊錢存了60年,如今卻只能取出八百多塊,爲啥呢?

原因也很簡單,一,老大爺當初辦理的是死期,利率雖高但只有半年,半年後,老大爺並沒有取錢也沒有續辦業務,所以,這筆死期轉活錢的利率一落千丈;二、在這60年間,利率等相關政策更改了數十次,所以,得到的錢才只有這麼一點。

這個結果無疑讓曾先生大喫一驚,其實,我們各位讀者也是大爲驚訝的,但這,全是正常的。銀行是按照自己的操作流程來進行運轉的,並且這套流程都是遵照法律來執行的,所以,得到這個結果,我們就能理解了。

如果老爺爺當年在半年後續辦了業務,然後定期存款,這樣進行60年,想必再取出時,定是一筆超級鉅款了,朋友你說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