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重衝擊縣域勞動力市場 超三成勞動者收入下降

作者: 馬曉華

去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產生明顯衝擊,而受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基層勞動者。一項針對疫情對基層勞動力市場影響的調查顯示,在縣域勞動力市場,有三成勞動者收入相比疫情前有所下降。

1月16日,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社會與金融研究中心聯合58同鎮發佈了《2020年清華——58縣域勞動力市場調查報告》(下稱《報告》)。《報告》稱,24.4%的勞動者收入水平相比疫情前有所下降,6%的勞動者收入水平極大減少,兩者加起來,意味着超過三成勞動者的收入減少了。

此外,31.7%的縣域勞動者在疫情後開始從事兼職;疫情之後,單位包喫包住的比例明顯下降,固定僱主和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顯著降低,更換工作的比例則顯著提高。這些現象都說明,縣域勞動者的工作穩定性有所下降。調查數據還顯示,非創業樣本中超過二成當前沒有工作,其中近半數爲失業者。

參與調查研究的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縣域治理研究中心主任何曉斌稱:“疫情對失業者的求職帶來較大沖擊,企業總體招工需求較低,九成多有招工需求的企業保持薪酬不變或者增加,但是招工更困難,招工進度遲滯。”

疫情不僅減少了業務,對於傳統生產模式也帶來了挑戰。此次疫情期間,倒逼出一些新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商業模式,如在線娛樂、在線教育、在線科研、在線審批、在線會議,等等。但這些新生業態對於平均年齡44歲,高中、初中學歷佔八成的縣域勞動力而言,挑戰也不小,他們對使用這些新生產工具還不熟悉。

“企業最缺一線操作工人,主要通過招聘網站和員工介紹招人,但應聘人員與企業需求匹配程度一般。求職者對薪酬期望過高是招工困難的主要原因,另有近三成企業計劃裁員或已經裁員,提高工資、加強培訓、創造機會成爲其穩定員工隊伍的主要措施。”何曉斌稱。

疫情發生後,對於製造業、住宿餐飲、旅遊娛樂、交通運輸等行業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形成巨大沖擊。剛開始,企業、旅館、飯店、客運出租車等幾乎停工、停產、停運,許多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生存艱難,許多租賃店面個體工商戶計劃利用春節銷售消費旺季成爲泡影,一些已辦理貸款的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難於歸還貸款本息。這些影響,縣域市場全部存在。

去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在嚴格防控疫情的同時,率先實現復工復產。但復產之後,疫情下的業態已經發生改變,對縣域經濟的影響依然很大。

縣域經濟在中國經濟發展當中佔據重要地位。目前全國總共有2800多個縣域單位,主要包括930多個市的轄區、300多個縣級市、1300多個縣,還有其他自治縣。縣域經濟佔到全國GDP的53%左右,人口占到了74%左右,面積佔到93%。

同時,縣域一頭連着城市,一頭連着農村,是城鄉經濟的連接點。當新冠疫情突如其來,全國經濟發展都受影響,而縣域社會、經濟與民生髮展也面臨全面挑戰,特別是勞動力市場,與民生緊密相連。

《報告》建議,政府在後疫情時代需要發揮更積極的政策支持作用。《報告》還提出以下政策建議:完善零工經濟相關法律法規,保障居民兼職的勞動權益;需要加強對流動務工人員的職業引導和失業保障;必須給予縣域失業者羣體更多關注;應該幫助小微企業儘快走出困境;加強勞動者技能培訓,增加勞動力與企業需求適配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