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是二十四節氣的最後一個,約在每年1月20日左右,以太陽到達黃經300度時爲大寒。按我國的風俗,到了大寒,人們盼望的新年也就快到了。此時,人們便開始忙着除舊佈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清代《真州竹枝詞引》中記載稱:“醃肉雞魚鴨, 曰年餚,煮以迎歲……”

人們在經過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後,進入了“冬三月”的農閒季節,而且大地回春已經在隱隱之中被感覺到了,此刻人們的身心狀態也需要隨着節氣的變化而加以調整。

《靈樞·本神》曰:“智者之養神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僻邪不至,長生久視。”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出一些人總喜歡提出要“征服自然”,按這《內經》的說法應該是挺難的並有悖養生法則。當然,也並不是說謀事在天而消極順應,只要人們掌握了自然界變化的規律,就可以防禦外邪的侵襲。因此,古有“大寒大寒,防風禦寒,早喝人蔘黃芪酒,晚服杞菊地黃丸”之說。

說到喫喝,我們知道《內經》在此階段注重的是冬天宜補以養藏。但由於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個節氣,與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飲食上與小寒應略有不同。首先,從量上來看,以順應季節的變化,冬三月的進補量應逐漸減少;其次,爲適應春天升發特性做準備,在進補中應適當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質的食物;最後,就是可以適當攝入一些溫散風寒的食物以防禦風寒邪氣的侵擾,從而避免在這個時候出現感冒等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日常飲食中常用的具有辛溫解表、發散風寒的食物有生薑、大蔥、辣椒、花椒、桂皮等。例如,當有人因外感風寒而致輕度感冒時,就可以用生薑加紅糖水來治療,有較好的療效。但從目前臨牀實際觀察來看,北方地區因爲靠空調、地暖等乾燥式取暖的還是很多,所以很多呼吸道不適或者說當下的這類體質(口乾舌燥、眼乾眼癢、乾咳黏痰、皮膚枯燥起皮等),都屬乾燥陰虛火旺證型,那這種情況下就不能用溫熱發散的食材來養生,仿照秋季滋陰潤肺養生法纔是明智之舉。

現介紹幾種適合於大寒時節食用的飲食:

★發散風寒蛋菜湯

[原料]雞蛋1枚,香菜10克,蔥白、生薑各5克,精鹽、澱粉、味精、香油各適量。

[製作]雞蛋攪拌均勻,香架、蔥白、生薑洗淨後切爲碎末。

將清水在鍋中燒開,加入少許水澱粉,使水略稠後,將攪拌好的雞蛋液慢慢倒入,使之成片狀。再加入香菜、蔥、姜及精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前加入香油少許即可。

[功效]此方具有祛風散寒、發汗解表的作用,適用於輕度風寒感冒初期。

★氣血兩益八寶粥

[原料]糯米、大米各100克,赤小豆、薏米、大棗各50克,蓮子、枸杞子、桂圓肉各20克 ,白糖適量

[製作]將赤小豆、薏米、蓮子用清水洗淨,浸泡2小時,再加入糯米、大米、大棗、枸杞子、桂圓肉,用旺火蒸熟,加白糖適量食用。

[功效]有健脾益氣、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倦怠乏力等氣血兩虛的人羣。

★滋陰助陽燉子雞

[原料]童子雞(約500克)1只,黃芪、枸杞子各30克,白朮10克,姜、蒜、鹽、料酒等調料各適量。

[製作]將童子雞洗淨,切爲小塊,加入諸補益中藥和蔥、姜、蒜、鹽、酒等調料,用文火慢燉1小時,食肉喝湯。

[功效]有補中益氣、滋陰助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的作用,這是最基礎的一款食療方,適用於體質虛弱、易患風寒感冒者。

【文中素材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