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強

思政課到底要怎麼上?大中小學一直在探索。從各方面的實踐來看,但凡效果好的思政課,高高立起的必然是“課”的意識。以溫州大學爲例,“課”的意識牽引備課的“用心程度”,繼而提升了學生對思政課的“滿意指數”。

近日,記者與該校2020級環境工程專業的42名學生一起上了一堂特別有味的思政課——把課每個學生帶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上課;足不出戶網上參觀全國首家國旗教育館;學生還要做“實驗”,參與繪製五星紅旗的小遊戲……這堂思政課之所以被大學生青睞,是因爲用虛擬仿真技術上課。(1月18日光明日報)

思政課,首先是課。既然是課,就要樹立鮮明的“課”的意識,積極備課,想方設法上好課。用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卓高生的話說,“思政課要像鹽一樣融進學生日常,用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將互聯網思維和思政課教學深度融合,讓思政課充滿時代感和吸引力。”

一些學校的思政課爲什麼效果不佳?有的地方和學校對思政課重要性認識還不夠到位;課堂教學效果還需要提升,教學研究力度需要加大、思路需要拓展;教材內容還不夠鮮活,針對性、可讀性、實效性有待增強……這些原因剖析其實也直指“課”的意識不強,沒有好好把思政課當成課來上好。可以說,把思政課當成課來謀劃,想辦法怎麼創新,怎麼吸引學生參與,如何提高教學效果,這些“基本功”恰恰是一些學校不可忽視,或者說必須迎頭趕上的。

把課當成課上與把課不當成課上,截然不同的態度必然帶來迥然不同的效果。“課”的意識對於上好課又特別是上好思政課至關重要。因爲有了“課”的意識,課堂教學改革的腳步纔會加快,纔會圍繞“如何上好思政課”的問題大膽探索實踐,才能形成“思政課應該這麼上”的獨特經驗,也才能真正走出“學生覺得思政課無聊、死板,學習興趣不高”的尷尬。啓動思政課與虛擬仿真、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課堂教學改革,構建全息化、可視化的教學流程,爲學生提供沉浸式、交互式學習體驗,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課中設計“走近馬克思,品讀資本論”,在“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中設計“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與全民族抗戰”,在“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中設計“五星紅旗:我和我的祖國”,在“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課中設計“‘一帶一路’上的華人華僑故事”,一心想着上好思政課,又豈會上不好?

思政課很重要,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越是重要也越是強調,把“課”的意識高高立起,真正把思政課當成重要的一課來對待、來謀劃、來推進。心中有“課”了,思想重視了,什麼改革、創新,什麼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都會隨之而來,上好思政課就不是問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