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刀馬

衆所周知,2020年全球市場中也僅有中國保持着正增長,也是唯一保持正增長的經濟體。展望2021年,我們看到瑞信的展望預測,表示對中國市場2021年的增長繼續持看好態度。尤其是看好消費、汽車和科技行業。那麼爲何瑞信會看好這三個行業呢?

我們觀察瑞信看好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並不是無的放矢。而是很清楚中國市場面臨的發展機會在哪裏。在全球經濟面臨着極其複雜局面時,中國加大內需,構建以國內大循環,國內與國際雙循環的發展模式,必然會對國內消費市場有更多的政策激勵。尤其是中國企業面向國內用戶的新消費需求,也必然會帶來更多的產品機會和業態重新佈局。這是一次新發展機會來臨前的力量積攢。

尤其是我們關注到國內加大對壟斷市場的打擊力度,也是給更多的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帶來新發展機會。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只有聚集龐大的中小企業基數才能帶來整個產業鏈的復甦和不斷發展壯大。而且中小企業也是最具有活力的一些企業,他們對市場的敏感度和把握市場機會的能力也非常強,在外部環境健康有序的刺激下,也會積累更多的資本投入到這些新興發展模式上,進而帶來整個產業鏈的繁榮。

瑞信認爲,消費將成爲未來幾年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受經濟復甦以及疫苗接種後消費者行爲迴歸正常所驅動,可選消費品和服務行業有望迎來V型反彈;疫情後公衆養成的線上消費習慣,可能促使線上零售於2021年開始加速增長;社區團購將成爲行業主要顛覆者,而傳統電子商務和超市仍可能是重要渠道。

一度時間社區團購模式對菜農菜商攤販帶來一定的影響,但是在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之後,迴歸本身的消費場景還是大概率事情。線上和線下的互動以及用戶消費習慣的養成在一定程度內還會繼續。不過待到天氣轉暖之後,人們的消費熱情還是會聚焦在室外場所。而線上線下的互動會形成一種新的消費模式轉換,這是值得在未來較長一段時期內都會存在並且形成互補的必然趨勢。迎合改變,推出適合用戶需求的產業重新架構,在一定區域內也會成爲一種主流應用。

瑞信還看好中國的汽車市場。這一點其實從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就可以窺得一些端倪。中國用戶對於汽車的需求是日益擴大的,而城市本身的限制以及新能源車的政策支持都是內在驅動,在未來新能源車無疑是市場主流需求之一。我們看到中國的一些互聯網企業也開始不斷拓展自己在汽車領域的參與機會,就是瞄着汽車“智造”而來的,雖然有點兒一擁而上的感覺,但是在資本和技術的雙重驅動下,未必不會帶來一次新的繁榮?就如同在智能手機市場,中國軍團搶佔市場先機一樣,一旦技術可以驅動市場,那麼未來的機會就很大。

這是一種新發展契機。傳統汽車企業未來會面臨着發展的困境。互聯網巨頭最善於的顛覆既有的產業格局,尤其是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染指新能源車市場的時候,資本堆積的效應會快速讓一個市場產生裂變的。瑞信也表示,看好智能汽車廠商的結構性增長。

而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市場就是科技市場。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只有技術的不斷進步才能帶來產業鏈的徹底改變。衆所周知,華爲遭受了不公正待遇。就是因爲華爲此前的技術做到了足夠好,才能在全球領先,進而讓美國政府以莫須有的罪名打壓。而華爲被打壓,也說明我們字基礎製造,尤其是一些最基本的製造應用市場方面,還存在着短板,還有一定的技術壓力存在,這也是華爲面臨的短板。但依靠單一企業不可能補全所有的產業鏈環節,最終還是要靠合縱連橫,更多的中國企業一起發力,才能真正地打破技術的桎梏和封鎖,讓我們的產業鏈更加健康和繁華。

因爲在代工企業的技術沒有被國內企業發揚光大,結果成就了臺積電,也讓華爲遭受了芯片之痛。不過,打壓只能讓對技術的渴望度變得更加強烈,以及對自身短板的一種重新審視,併發憤圖強。尋求未來的機會。有分析認爲,2021年智能手機將迎來疫情後復甦,智能手機市場格局將重塑;蘋果供應鏈垂直整合;5G基礎設施繼續部署,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保持緊張,國產替代將繼續推進,數字化趨勢持續,國產替代將推動IT服務和軟件即服務(SaaS)遷移形成強勁需求。科技的變遷必然會推動產業鏈發生更多的需求性變化,而且這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會互相反哺,前提是技術需求帶來新的改變,而改變需求帶來的應用場景變化會刺激科技繼續驅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