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小學裏泛起了中學教師走進小學,小學老師隨着學生一起“升”上中學的新現象。近日,記者分別走進雷鋒小學、北京實驗學校、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聽三位教師分享各自的故事。

魏航英 雷鋒小學校長

根據學生情況編組分層教授教養

2020年10月底,北京雷鋒小學迎來了一位新校長——在北師大二附中西城實驗學校擔任教授教養處主任的魏航英。離別了31年中學一線教授教養和管理工作,她進入到一個全新的“大家庭”。

“孩子們都特別活潑熱情,遠遠地看見我,會跑過來跟我打招呼,低年級的孩子還抱抱我。”來到雷鋒小學,常年和“大孩子”打交道的魏航英,被小學生的無邪可愛感染了。“與中學生比擬,小學生像一張白紙,各個方面都需要老師的正確引導。在教授教養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探索上,小學老師需要付出更多實踐。”

爲了更好地適應新環境,魏航英跑遍了一年級到六年級,連着聽了兩個月的課。本校的,外校的,從語數英到所有科任課,她都聽了個遍。“聽課的過程中,確實發現一些題目。”魏航英說,受家庭環境、個人興趣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學習基礎存在一定的差異。以英語爲例,有的學生從一年級就可以跟老師用英語進行交流,而另一部分學生可能整節課下來也沒聽懂幾個單詞。她建議老師採用“分層教授教養、分段達標”的教學模式。

在中學從事教授教養工作時,魏航英就帶領初中教師開展教授教養實踐。“這種模式用到小學教授教養中,需要有變通和立異。”魏航英說,目前雷鋒小學英語組預備各個班級以組爲單位,進行分層教授教養、分段達標的教學模式,老師不僅要精心備課,而且要深入到學生中間去了解每個層級學生特點,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確定不同的學習目標,進行編組。“我們不會打亂整體的班級,這就需要老師花更多心思,將‘分層’體現在課堂提問和功課輔導中,更好地保護和培養孩子的學科學習愛好,匡助他們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建立自信心。”她說道。

單春蘭 北京實驗學校小學部德育副校長

開設60多門課外藝術課程

2020年的最後一天,北京實驗學校小學部上演了一場校園實景劇——《北實賦》。師生們聯袂將整個校園打造成舞臺,北京實驗學校的百年曆史漸漸鋪開……學校德育副校長單春蘭是本次流動的策劃人之一。

近幾年,“美育”成了教育領域的新熱詞。但是,對單春蘭來說卻一點兒不新鮮。由於在她22年的教育生活生計裏,美育教育貫串始終。

在北實中學部,單春蘭擔任過團委書記、德育主任,主抓學生工作,主管科技、藝術、體育等流動。當時,學校有北京市金帆管樂團,一部分熱愛管樂的孩子有了展示的平臺。但是,她覺得,學校只有一個社團是遠遠不夠的,“喜歡藝術是孩子的天性。”單春蘭說。

爲了拓寬美育的覆蓋面,單春蘭鼓勵學生們在學校開辦藝術類的自主社團,讓有共同興趣愛好的夥伴有交流的平臺、展示的機會。她和學生們一起組織社團招新,尋找場地,尋覓指導教師,開展社團成果展示,20多個成熟的藝術社團活躍在校園中。

2014年7月,單春蘭被派到小學部擔任德育副校長。此時,學校正在開展十五年基礎教育綜合改革實驗,全面整合資源,探索幼、小、初、高貫通培養模式。“慢下來,俯下身,看着一張張稚嫩的臉龐、清澈的眼眸,我心裏的使命感更加強烈——要讓美育浸潤他們的心靈。”單春蘭提出,要讓孩子在學校把握一門藝術特長,以學校“七彩課程”爲基礎推動美育全籠蓋。目前,學校已經開設了竹笛課、跳舞課、書法課等60多門課外課程,管樂團、京劇團、舞蹈團、民樂團、戲劇社團等30多個優質學生社團。“孩子們在一起學習、一起挑戰,有了歸屬感,有了集體榮譽感,有了更加夸姣的憧憬。”她說。

一個個突破、一次次成功,學生們收成了成長,單春蘭很欣慰。她說:“我們的孩子在美育的潤養下、在文化的氛圍中成長,變成更夸姣、更自信、更有氣力的人。我覺得這就是教育幸福。”

楊谷懷 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語文教師

劃分調整初高中教授教養任務

北京景山學校遠洋分校語文教師楊谷懷是隨着學生,從小學一路“升”上高中的。十年的教授教養生活生計中,他經歷過兩個年級跨度最大的班級,一個是從六年級到高一,另一個是從八年級到現在的高三。

“在與第一個班的學生相處的五年時間裏,我真切地感觸感染到孩子們成長中的變化。”楊谷懷說,初中生和小學生最大的不同在於青春期的心理、情感波動。小學的孩子再調皮,都跳不出“好奇心”的圈子,他們所做的種種看似不合理的舉動,背後都是對世界、對自己的探索,都有着能夠理解的合理性;而初中生則由於有了“青春期”這個因素,令他們的行爲幾乎是“無解”的。

2017年,學校開始進行初、高中貫通教授教養的探索,楊谷懷離別了自己相處了五年的班級,回到初中組建“貫通班”。班級裏的每個人都給他寫了一封信,回憶五年中的點點滴滴;他也在微信朋友圈陸續寫了幾十段文字,分別回憶了初遇每名學生的情境。

2017年9月至今,楊谷懷帶領着新組建的“貫通班”,一直升到高三。在語文教授教養的“貫通”上,他也總結了一些經驗,就是根據學生特點,對初高中的教授教養任務進行了劃分和調整。學生初中階段學習壓力較小、記憶力處在相對峯值,他用三個學期集中安排了詩詞、古文教授教養,引導鼓勵孩子們背誦大量課內外的詩詞。在此基礎上,楊谷懷還安排了詩詞創作教授教養,經由一個學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都能進行簡樸創作,學生的作品也被結集成冊。“古詩詞的積累和創作,爲高中的語文學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到了高中階段可以花更多時間和精力在課本內容的探究學習上。”

回顧回頭這段特別的從教經歷,楊谷懷非常慶幸自己能夠和學生一起成長。“看着孩子們一年年長大,就像播下了一顆顆種子,悄悄守候他們發芽生長。”他說道。

(原標題:中學教師來到小學校園 小學教師升入中學課堂 新來的老師設法也很新)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祺瑤

流程編纂:u007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團體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