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堅持實施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依託我國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中國不斷擴大對外開放,不僅發展了自己,也造福了世界。“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我們在堅持科技創新自立自強的同時,又如何積極融入世界,實現開放共贏?來聽聽《論道》欄目中專家們的看法。

加強國際交流

龍永圖 :搞舉國體制,並不排斥國際交流,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實際上,我們今天舉行的這樣一個國際研討會也是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的框架之下進行的,大家知道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是聯合國主管全球多邊援助最重要的機構,我們搞氫能核心技術的突破,能夠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進行合作,表明我們在構建這樣一個新的舉國體制的過程當中,我們是充分重視國際合作和國際交流的。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廣州大學教授葉思宇:燃料電池發展這30年的歷史本來就是一個國際合作的歷史。關鍵核心材料可能分佈在日本、德國、英國,膜電極和電堆可能主要的現在居於世界領先的是加拿大、日本,系統分佈的比較廣一些。大家從這個分佈可以看出來,很少有一個國家有真正所謂的完整的燃料電池產業鏈。所以這個產業鏈的合作一定需要全產業鏈的不管是國際的還是國內的緊密合作。任何一家單打獨鬥是做不出來的。

我們舉國體制要從政、產、學、研、到用這一端。因爲恰恰是用的過程中,市場不斷運轉過程中,我們才知道我們的問題所在。

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佛山仙湖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程一兵:合作這個問題確實是非常重要的。發展氫能它是一個國家的戰略而且是一個重大的戰略。這樣一些清潔能源的發展技術,它的原創和技術積累在西方國家特別是一些主要發達國家要早於中國而且很多一些部分要優於中國。因此在這些問題上我們一定要保持開放的姿態去互相學習。

構建產業生態鏈

北京理工大學教授、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祕書長 王震坡:首先科學技術是沒有國界的。像在新能源汽車標準方面,因爲我們有大量的應用場景,大量車上的應用,因此我們可以對標準的制定提供我們自己的數據。因爲我們車的應用數量最大,那麼應用的數據最多,因此在國際標準探討的時候,我們就有我們的優勢。如果我們在這種國際標準的交流方面能夠以我爲主,能夠影響國際標準的制定,對於我們產品的出口都會有非常好的推進作用。

愛德曼氫能源裝備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黎明:現在通過這5年來的發展,國內的這些供應商系統零部件的供應越來越完整,慢慢建立起自己的體系。雖然有些不足,但是慢慢可以用起來了,成本也下來了,在整個生態鏈的過程中合作的意義更大。

龍永圖 :現在好像有一種說法,認爲在一般的製造業和科技技術的發展當中,中國和西方是一個相互依存的關係,但是在高新技術產業方面,中國更多地依靠西方。談不上相互依存,我覺得這是一個誤區。實際上,因爲發展高技術需要高投入,高投入需要高回報,而高回報需要高科技所產生出的產品能夠轉化成在市場當中,能夠賣的出價錢的商品,所以這樣一個轉換過程當中,高科技的發展是需要市場的,而我們中國正好是這樣一個巨大的市場。

所以說在發展高科技產業方面只有中國依賴於西方國家,而西方國家可以擺脫中國,可以和中國脫鉤,這是不符合邏輯的。我們在這方面也需要建立充分的自信,就是在高科技的發展當中,包括美國在內,不可能和中國脫鉤,所以在這一點我覺得我們還是要有充分的信心,即便在高科技的領域當中,國際合作、國際交流是可以實現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