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5日,這原本是個普通的日子。而十八年前的今天,喧鬧的人民體育館;難分伯仲的隔網相對,以及多少人時至今日依舊記憶猶新的賽點之爭。那是天津女排輝煌之路的起點,然而這支鋼鐵般球隊奮鬥之路,永無終點。

天津女排 令我無從下手

“打國內任何一支球隊,我都有下手點,但打天津女排,我有些不知道從哪裏下手。”時任八一女排主帥林榆庭在2002-2003賽季曾對媒體這樣評價天津女排。兩年前深陷保級泥潭的天津女排在2003年異軍突起,以黑馬之姿一黑到底,與衛冕冠軍八一女排會師總決賽。

總決賽的大幕在2003年1月25日拉開,開賽前,爲了一張門票,四處奔走;開賽後人民體育館人聲鼎沸,座無虛席。但面對坐擁王麗娜、董凌鷗、亞洲第一高度趙蕊蕊等一衆強手的衛冕冠軍八一女排,即便是天津隊最忠實的女排球迷,也不禁爲姑娘們捏一把汗。

四局鏖戰過後,天津與八一再度站在同一起跑線上,“決定這場比賽最終勝負歸屬的不是技術也不是戰術,而是心態。”王寶泉說。比賽進行至此,兩支球隊已無敗者,但競技體育就是非勝即負的世界。“其實在比賽進行過程中,我們都能明顯感覺到八一的實力是強於天津隊的,但當時主場喧騰的氣氛給了我們每個人勇氣。在高壓的情況下,沒有人放棄,每個人都展現出強烈的鬥志。那場決賽,教會了我們怎樣去拼搏。”多年過去,再憶曾經,李珊依舊侃侃而談。

對手的冠軍點 是天津次次反攻的起點

後攻失誤,帶着3-8的巨大落差,天津與八一在決勝局易邊再戰。要知道在15分制的決勝局,一分之差都會左右勝負歸屬。“在場上得盯住了,再穩一穩!”“一分一分拼!彆着急!”王寶泉帶着濃郁津腔在場邊喊着。時間一分一秒流逝,天津一分分追,硬生生將已經偏向八一的天平扳了回來。

14-15,八一率先奪得冠軍點。李珊2號位下球追回一分,15-16,八一再度拿下冠軍點,又是李珊挺身而出!從16-17到20-20,天津女排一次次走向絕境,一次次扭轉乾坤。即便八一隊連續手握七個冠軍點,但她們也無法將冠軍捧走,因爲網口對面站的是天津女排。

在這場冠軍點數次易主的對決中,李珊打吊結合、探頭重扣,獨得6分。二傳丁紅瑩在當時分配球時,基本都將落點選在右翼。現場主持王喆不禁感嘆“這是把二號位當主攻在用啊!”“當時對於我來說雖然是職業生涯的開始,但確實是表現很高光的時刻。時至今天,我也比較認可當時自己的發揮。”李珊回憶道。

忘記比分 忘記自己

在天津女排一衆球員裏,4號張萍顯得格外青澀。很多人在這個賽季開始才注意到當時只有20歲的年輕副攻。雖然1.87米的身高不算出衆,但進攻潑辣、敢於下手的張萍在當賽季憑着一股子拼勁與朝氣,成爲最閃亮的攻手。24-23,天津獲得球權,張萍探頭得手,天津憑藉一攻最終殺死比賽懸念。“我還記得當時現場有那麼多的觀衆,比賽結束後,球隊所有人都衝向了我們。我只覺得第五局怎麼打了這麼久啊,再望向比分牌才知道原來已經打到25分。”對於當時的盛況,張萍情緒依舊有些激動。

從賽場到看臺再到電視機前、天津市幾百萬人共同關注着、渴望着天津女排傳來捷報。從強攻到副攻、從高度和力量,天津都和八一有着紙面實力的差距。然而當時天津女排整體的攻防體系完備,“天津隊這股子韌勁讓我看到了八十年代老中國女排的影子啊,像牛皮糖一樣堅韌。”著名解說員韓喬生說。

這不是一場個人英雄主義的逆轉,而是集體主義的勝利。從建隊以來,天津女排從來不唯球星論,在這支球隊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沒有主力替補之分,大家都只有一個名字,“我們就叫天津女排!在那場比賽中,我們早已沒有自己的姓名,我們在一起,就叫天津女排。所有人在那一刻都擰成一股繩,實際上這也是天津女排這麼多年傳承下來的主題,我們永遠都是一個集體。”張娜說。

是看着長大的孩子 是藏在心底的信念

十八年,這是一段奮鬥的時光,從無人問津到天下誰人不識君,天津女排不斷征服高峯,天津女排精神也散播到津城的各個角落。“那場球始終珍藏在我內心的最深處,我總覺着那場球,好像把很多人的一生都濃縮了。”李珊感慨着。的確,有時候,一座四方球場,一個小小排球,似乎就能道盡人生的苦辣酸甜。而天津女排精神也早已在十八年裏凝結成天津人心底的一份信念,無論順逆,這種精神都像一雙無形的手,推動着各行各業人前行。

“2003年那會,天津女排還不是城市名片,當時我們的球員身體條件等方面也都不算出衆。但天津隊就是憑着小球串聯,一點點和對手耗,靠着‘打不死’的精神,一次次把不可能變成可能。”天津市球迷協會王津洲說。

“十八年前我就在現場,從1993年趙雪琪帶隊期間,我就開始關注球隊。而從2003年奪冠直到今天,我沒有錯過任何一場決賽,可以說女排這些姑娘們就是我看着長大的孩子,就像我的親人一般。”這位人民體育館看臺的常客,被人們親切地稱作李奶奶。二十多年的看球經歷,讓李奶奶與天津女排緊緊凝結在一起。每每提及天津女排,李奶奶總是侃侃而談,“我還記得在自己愛人去世時,李瑩打電話和我說‘女排球員們永遠是您的女兒’,我想說無論勝與負,在我心中,天津女排就是永遠的英雄。”

“還記得那時自己根本來不及坐下,也感受不到時間的流逝,思緒完全沉浸在比賽和解說之中。從那以後我時刻關注着天津女排的每一場比賽,感染我的不是最終的勝利,而是那種無論何種境遇都永不服輸的精氣神,這種無論對手有多強大都充滿自信的王者氣概。這種精神讓調動着我生活與工作的積極性,指引着我變成更好的自己。”一位名叫吳軍的老球迷說。

時代開啓 無古人可堪

競技體育那樣殘酷,但又這般美麗,因爲每個人都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在18年前的冬夜,在那個有些遙遠的塵封年代裏,一羣女孩在血淚交織間讓夢成了真。而此時,或許沒有人能預料,一個屬於天津女排的時代就此開啓。雖不能斷言後無來者,但回首望去,確無古人。

“時隔多少個年頭,重返巔峯……”這是體育新聞報道時常用的句子,在這個代有才人出的年代,賽場風雲突變,少有哪支球隊能永遠屹立於不敗鰲頭。但在2003年後,十八年的日子裏,天津女排16次闖進總決賽,拿下13座冠軍獎盃。我們在談及天津女排時,從來無需用到“時隔”等字眼,因爲她從未遠離巔峯。

“2003年的那場球不僅對我,對整個天津女排以及後續天津女排精神的傳播都至關重要。我們從黑馬到新冠軍到後幾年的連續稱霸,2003年是一個重要節點。在我們私下的聚會時,大家也總會談起那場逆轉。”李珊說。多少姑娘在那場比賽後迅速成長,魏秋月、陳麗怡、殷娜、王茜…這些幫助球隊續寫王朝奇蹟的球員,在當時都在那賽季的較量後陸續進隊。

雖然多年已過,但那場對決卻始終銘記在她們心中。再談及18年前的冬夜,現任天津女排助教殷娜依舊侃侃而談,“時至今日我都記得那場比賽打滿了五局,而且最後一局膠着到25分。我在那賽季的轉年進入球隊,再之後一年就和球隊一同拿到了聯賽冠軍。作爲天津女排的一員,詮釋和傳承天津女排精神是我始終如一要做的事情。從作爲小球員時看着大姐姐們打球,到如今自己成爲教練組一員。多年來天津女排有輝煌也有低谷,我會繼續向目前的球員們傳遞這種骨子裏不服輸的女排精神。”

而姚迪、李盈瑩以及王媛媛等天津女排如今的中堅力量,在當時也都只是幾歲的孩子。但老一輩的輝煌,卻始終烙印在新一代女排心中。

“我們要向前輩們致敬!她們的拼搏精神,感染了很多人,這是天津女排冠軍的開頭。最榮幸的是我也成爲天津女排的一份子,我也將繼續砥礪前行,發揚天津女排精神,做好傳幫帶。”——姚迪

“作爲18年後天津女排的一員,我感到十分榮幸和自豪。我會繼續弘揚女排精神 傳承一代代天津女排姑娘們拼搏奉獻,頑強進取的優良傳統 努力爲天津女排事業增光添彩。”——李盈瑩

“十八年前的今天是一個偉大的日子,在這樣特殊的一天,我要感謝所有前輩們爲天津女排這個集體貢獻的一切。因爲有她們,天津女排才如此輝煌。我們作爲傳承者,一定會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與天津女排一起再創輝煌”——王媛媛

十八年的漫長歲月足以改變一些人和事,可以讓呱呱墜地的嬰孩長大成年,可以讓皺紋爬上美人的眼角。但總有種精神,不會隨着時間的流淌而消逝,它會在蹉跎歲月的洗禮中歷久彌新。在2003年前,它是攀爬的繩索,是心底的信念。2003年後,它融入血液、刻進骨髓。

沒有一蹴而就的勝利,更沒有唾手可得的冠軍,但卻有永不磨滅的精神。天津女排精神始終用潤物無聲卻直觀具化的方式,在一代又一代女排人間傳承。十八年,十三冠,冠軍從不是衡量一支球隊偉大與否的標準,但天津女排永遠會爲了下一冠咬着牙、拼了命,用自己的名字去定義、刷新何爲偉大。

十八年前的輝煌,恍如昨日,十八年後的榮譽,沒有終點。女排姑娘們的面孔不斷變換,在幾代人的交疊更替裏,唯有“天津女排精神”,貫徹球隊的始終。回首曾經,感慨萬千;立足當下,壯志凌雲,而屬於天津女排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

來源 北方網 記者 張愛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