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人大戰,別忘了本土的人才很重要!

碧翰烽/文

近日,有網友建言:搶人大戰,更要培養和留住本地人才。

建言中提到:現在全國各地都在掀起搶人大戰,很多地方出臺了諸多有力措施來引進碩博。但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只注重引來這個動作,而忽視瞭如何留住人才,培育人才和人才質量。並且在一些地方,沒有考慮到具備相同資質的在崗位已認真工作數十載的往年研究生,也應及時出臺相應對等政策來維護其合法合理利益。

外來的和尚好唸經。當下一些地方,不太相信身邊熟悉的人,也不重視身邊的人才,往往熱衷於信奉外來人,甚至不惜花重金聘請外來的“和尚”。

實際上,有很多時候並不是外來的和尚沒本事、沒能力,而是可能水土不服,難以適應當地的實際情況,只是簡單地套用理論、模型。

就拿有些地方的城市規劃、旅遊策劃等等各個方面,一些地方就熱衷於到外面請“和尚”,卻往往將本地有影響、有能力的人才束之高閣,殊不知這樣的結果,恰恰就失掉了本地的特色,使得出現“千城一面”“千景一面”,因爲都是同樣的模型、同樣的理論、同樣的思路,怎麼可能做出不一樣的效果?

我們是要重視外來人才的引進,這樣不僅僅可以引來非常優秀的人才,而且也會對本地人才產生“鯰魚效應”,打破固有的僵局。

從這個意義上講,關注人才、引進人才、培養人才,不能內外有別,而要一視同仁,唯一正確的標準就是,看誰有真本事、真能力,看誰能夠解決問題、產生實效。

這就需要我們在引進人才時,要注意幾個不好的傾向:一是人才高消費。明明不需要高學歷的崗位,就沒有必要消費高學歷。比如一些普通機關事業單位的崗位,根本不需要招什麼研究生,如此高要求,就是一種不正確的人才觀了。一方面浪費了人才;另一方面也留不住人才。

二是過於重視文憑,而忽視了幹事之能力、之格局。高學歷不等於就是人才,好大學不等於就比誰都優秀,關鍵之關鍵要提升人才的評價體系,最終要用實績來檢驗。

還有一種就是年齡方面的歧視。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長百歲。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應該要不拘一格,尤其是在年齡方面。當年姜子牙七十歲可以拜相,甘羅也可以十二歲拜相,這其中所蘊含的就是能力、本事,而不是年齡。

之所以出現這些傾向。一方面與某些地方的不正確政績觀有關係,這其中就認爲引進了多少研究生,是在給自己裝點了門面。

另一方面是缺乏識人、用人、評價人的本事。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如何有更多的伯樂,除了有一套科學的人才評價體系之外,更爲重要的是敢於打破一些常規,真正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真正做到五湖四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