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幾年在晉商莊莊遺珍館與晉商衆多茶莊老字號實物遺存的接觸,如山西介休范家萬泰字號,祁縣喬家喬記茶莊的分號,祁縣渠家的長裕川茶莊及分號,祁縣何家永聚祥茶莊,祁縣大盛魁茶莊及分號,榆次常家常記茶莊及分號,日升昌茶票號等衆多茶莊老字號還有云南當地著名的老茶莊字號有同慶號、宋聘號、雷永豐號、大有慶號等。

以上衆多老茶莊字號在山西經營普洱(生熟)茶,其經營規模之大,品種之全,是沒有想到的。說明當時從雲南到山西有普洱茶路的存在,以實物證明當時的史實。

歷史不全在書本里,也不全在故紙堆裏,有一部分是通過實物傳說等穿越時空與當今承接,讓我們去認識過去某一時期部分歷史的真相。這一切都需要我們靜下心來,思考、分析、判斷去挖掘真相。

一、清代雲南普洱茶大發展的時代背景

清康熙平定三藩之後,普洱茶以土貢的方式進入朝廷,起初數量較少。雍正七年(1729)雲貴總都鄂爾泰奏請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在思茅設總茶店,以集中普洱地區茶葉貿易。同年八月初六日,雲南巡撫沈廷正向朝廷進貢茶葉,其中包括大普茶二箱,中普茶二箱,小普茶二箱,普兒茶二箱,芽茶二箱,茶膏二箱,雨前普茶二匣。開啓了普洱茶進貢歷史。乾隆元年,設置思茅同知,並在思茅設立官茶局,在“六大茶山”設立官茶子局,負責茶葉的稅收和收購,在普洱府設立茶廠,茶局統一管理茶葉的加工和貿易。由於普洱貢茶的數量較大,相關部門介入其中,包括貢茶收繳加工,包裝及運輸,貢茶封印,發放過關令牌,派專人運送等環節,因貢茶而帶來的茶葉質量的提升,加工和包裝技術的改進,都對中國茶葉發展產生了積極影響,同時產茶區相關商業活動也隨着貢茶的影響而不斷提升,出現了一批著名的貢茶品種和商號。在普洱興盛之後茶葉成爲這一地區支柱產業,所謂“普洱名垂天下,此滇之所以爲產而資賴者也”六大茶山周八百里,入山做茶者數十萬人,且普洱地方雨量充沛,茶樹生長速度快,採茶時間可達半年,這些有利條件也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普洱產業的發展。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清廷盛行。冬喝普洱,夏喝龍井之風,很快在不同階層及民間廣泛流行,例如《紅樓夢》和《兒女英雄傳》都有相關描述和記載。

二、山西茶商范家茶商范家。

我們從許多歷史資料中獲得信息是“北方販鹽巨族”、“赴日採辦洋銅”、“西北運輸軍糧”,而對經營茶葉一事沒有相關記載。但我從程光先生編寫《皇商范家》一書中得知。隆慶議和後,邊塞實現互市,內地商人以絲綢、布匹、鐵器、食鹽、糧食、瓷器、茶葉等商品,與蒙族人民交換馬、牛、羊、騾、皮襖、皮張等衆多畜產品。據《萬全縣志》道光版記:“八大商人者皆山右人,明末時,以貿易來張家口,曰王登庫、靳良玉、範永鬥、王大宇、梁嘉賓、田生蘭、翟堂、黃雲發”。這說明明末時范家已經是張家口晉商“八大家”之一。

明末清初,八大商家受利益驅駛,主動與滿族軍民開展貿易,範永鬥等晉商,連年不斷運送糧食、布匹、綢緞、茶葉等商品。換取東北人蔘、貂皮、鹿茸等特產。由此推斷在明代後期范家就開始經營茶葉貿易。清入關後,被封爲“皇商”,隸籍內務府,皇帝和攝政大臣單獨召見,特賜張家口的房屋和土地,擁有經營蒙疆特權。范家是擁有雙紅龍票的皇商,對全國商品貿易熟悉,時刻掌握生財之道,茶葉是經營的項目之一,特別是恰克圖貿易開闢後,擁有皇商特權的范家,最早拿到了普洱經營權的茶引,也是最早進入雲南普洱產茶區的茶商。從我們現有收集的實物看,有萬泰字號的印章,春尖普洱、老茶頭、熟普、生普等,從包裝材料看,十分精美,有銅盒、錦盒、瓷器、花梨木盒、紙包生茶等。說明供應不同層次的人。從廣告材料看,分號設於蒙古、主營春尖普洱,遵旨誠信爲本,雙龍紅貼爲證。

我們作如下分析:所謂“分號制”即其財東獨立投資或合資創辦商號,其商號又分設若干分號於全國各大商埠,而且商號或分號又可以投資辦小商號,類似近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通過控制股權形成的母子公司。說明大茶莊集團有本號和分號,由此反映,晉商實力雄厚的大商家不僅有本號,還在全國許多地方設有分號,還有不同名稱的小號。

在不同地點經營的特點。例如常家有本號,有二十多個分號,各自經營不同的國內外市場和各種茶品,遵旨的茶商,是在內務府管理下的官商。雙紅龍票,說明在官商中等級高,爲皇家採辦商品,又經營自己的貿易商品,規模相當大。那麼,范家經營普洱茶品必有一條茶路,從雲南到山西再到內蒙的線路,無論是官道還是商道。以下爲萬泰字號實物收藏品:

三、萬里茶路中晉商經營普洱的部分商家

萬里茶道是明末山西晉商曆盡艱辛走出來的商貿通道,特別是恰克圖作爲商埠開市後晉商中有60餘家擁有龍票的大商號,有80餘家依附於擁有龍票大茶商集團下做茶葉外貿生意,做國內茶葉貿易的茶莊字號數目不可統計,數量居多,但當時山西茶商集團壟斷了國際茶葉貿易,國內茶葉佔有80%的銷量。

他們從南方各大產茶區採辦茶葉,針對不同的需求和層次以及地域的差別,採辦滿足當地人對茶葉的需求。以下是晉商經營普洱廣告內容,真實情況也確實如此。

山西介休皇商范家經營的普洱茶字號及廣告祁縣喬家經營的普洱茶字號及廣告大同一和功經營的普洱字號及廣告,開設大同府城內四牌樓南街開設經營的普洱字號及廣告開設在太古府大盛魁,經營的普洱字號及廣告開設在忻縣義盛長茶食店,經營的普洱字號及廣告 開設在晉陽郡天生號,經營的普洱字號及廣告總號開設在山西,分號設在包頭,山晉茶莊經營的普洱字號及廣告聚大茶莊 經營聚大茶莊經營的普洱字號及廣告的普洱字號及廣告我們收藏的、收集的許許多多實物和相關廣告,都能真實反映當時晉商許多茶號在大規模經營普洱茶的商貿活動。

四、晉省茶商進駐過普洱產茶區嗎?

我認爲進駐過,而且長期與當地茶商茶農合作從事普洱茶的相關事宜。質量是商家的生命線,對於商家來說不可能脫離商品生產加工、運輸的全過程。而且資本雄厚的大茶莊集團都會在產茶區購買茶山,指導茶農進行相關的生產加工活動。其經營的模式爲收購,加工,販運,批發一條龍流水作業性質。

相關史實如下:

(1)雍正七年,雲貴總都奏請實行改土歸流政策,在思茅設總茶店,以集中普洱地區茶葉貿易,同時朝廷在普洱發放茶引3000引,吸引茶商來此從事貿易活動,從獲得茶引的能力看,還是以山西商人爲主,首推皇商范家,大盛魁等官商集團,有實物爲證。

(2)雲南茶人楊凱著有《六大茶山》一書中,介紹乾隆年間由於邊境戰亂,當地原有族人逃跑到緬甸,六大茶山無人經營。不得已招募了大量漢人進入六大茶山從事相關經營。晉商無論在何地經營,均要修建會館,建立同鄉會、行會,楊凱一書證明從乾隆年間開始,六大茶山有關帝廟的建築,現在易武還存有道光年間被損壞關帝廟的地基。《從會館分佈看明清山陝商人的經營活動》一文中統計雲南有四個山陝會館分佈,以及山西衆多大茶號對普洱經營的實物和廣告,充分證明雲南普洱晉商通過會館等組織形式,遇事共商,從大局和共同利益出發,做到團結互助,協同行動,避免摩擦,對遇有困難同行,甚至競爭對手,也要伸出救援之手,商業同行相互間的道義,和商業行爲本身定義,爲晉商的商業文明增添了光彩。

(3)《喬家大院》一書記載了晚清期間,喬家在雲南開設分號的掌櫃回祁縣彙報工作的記錄,而且喬家確實是在從事大量普洱茶及延伸品貿易活動,以實物爲證。他們對普洱茶的認知是所有茶商中最高的,而且研發創新能力是最強的。例如半斤磚的廣告內容。

(4)天順祥茶莊是山西榆次郝家,在四川設立的分號,且雲南茶王“王熾 ”是郝家在四川茶葉經營的職業經理人。參與了慈禧西逃路過山西時的捐款活動,而且山西有天順祥錢櫃、牌匾,普洱茶的遺存,充分說明天順祥是山西郝家的分號。

(5)山西茶商渠家擁有龍票的茶商,他在經營普洱貢茶及老茶頭等延伸品。大盛魁資本雄厚是清代物流主力,同樣也經營普洱茶,而且它的分號大玉川擁有雙龍紅貼,這個在張家口有詳細記載;常記也是擁有龍票的茶商,在恰克圖經營茶的規模最大,其中的泰和玉和大德豐也在經營普洱茶;茶票號代表日升昌在雲南的昆明、蒙自開有票號,自古茶票號是一體的,他們利用自己的優勢也在經營普洱茶及老茶頭等延伸品。山西大茶商之間善於抱團取暖相互扶持,許多茶商之間還存在着姻親關係,如祁縣喬家和渠家,榆次的常家與郝家。這樣能使他們茶葉貿易形成強大的勢力集團,更好地經營國內外的茶葉貿易,獲得更高額的利潤。

在山西還發現有云南本地著名茶號,如同慶號、宋聘號、福元昌號、雷永豐號,大有慶號等牌匾和大量的實物遺存,說明當時晉省茶商和滇茶商之間存在良好的合作關係,正是這些密切貿易往來與合作。使雲南普洱茶及延伸品源源不斷,從雲南來到山西,由山西走向國內國際市場。爲了更好地供應不同階層的需求,配套經營普洱茶,開發、挖掘也帶動發展了各種茶葉包裝材料和形式。山西本地包裝材料行業得到很好發展,如平遙漆器、木器、平定的紫砂、泥瓦罐、柳條編織等手工業都得到長足發展,也同時帶動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和城鎮生活水平的提高。

(6)山西會館專門定製普洱茶,說明晉商集團在大量經營普洱茶,纔會在會館當中出現,同時也得到了商家和市場的認可,由此可見,經營的規模很大,我們收藏的會館使用普洱茶品有散茶和老茶頭兩種。

(7)壽陽的“胡氏榮茶”牌匾,是道光年間時任首席軍機大臣的三代帝師祁雋藻親題,嘉慶年間胡氏家族與壽陽祁氏家族實現聯姻,不僅有效的保護了胡氏家族茶路的暢通,也極大提高了“胡氏榮茶”的知名度,胡氏族人在湖南安化,湖北赤壁,雲南普洱等地包租茶山,成立並開始經營山西胡氏榮茶。在祁縣、榆次、張家口恰克圖等地開設茶莊總號和分號,以水運、車運、駝運實現了長途物流,建成了產、供、銷、貿一條龍的茶業產業鏈。以上大的茶商與清朝政府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並且得到了多方面的支持,如萬泰字號、大盛魁、喬記等,是清廷御貼備案的商家,持有清廷賜予的“雙龍紅貼”成爲來往內地和蒙古草原的通行證和商標,有了雙龍紅貼,給晉商開展茶葉貿易帶來極大方便,從收購到運輸一路綠燈,受到各方面的保護。在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也深得信任。

五、晉商的普洱茶路

《清代貢茶研究》一書對普洱茶進京路線的記載: (1)陸路:從雲南昆明的甸陽驛起程,沿途經過貴州、湖南、湖北、河南、直隸幾省,到達京師的黃華驛,途徑將近百個驛站,全程五千九百零五里,由於從陸路運抵京城需要的時間長,很多時候根本不能按時到達京城,所以許多時候會選擇水路運輸措施。 (2)水路:清代由於雲南地方的銅大量運抵京師,所以從雲南到北京的水路運輸非常發達,其相較於陸路更加快捷且承擔貨物量更大,從雲南起程後,沿長江順流而下然後轉到大運河,以漕運的方式將其運至京師。道光年間有學者曾經詳細記述了從昆明到北京的運輸路程,現抄錄如下:第一,雲南境內路線:起始站爲昆明,行走四十里至板橋,從板橋行六十里至楊林驛,後行七十五里至易隆驛,在河口打尖,九十五里至馬龍州,七十五里至沾益州,八十五里至來遠鋪,九十五里至宣威州,八十五里到達倘城,在石了口打尖。第二,貴州境內路線:貴州境內的第一站是菁頭鋪,前行八十里抵達咸寧州,八十里達到橫水塘,六十里到齊家灣,七十里到牛混塘,在野馬川打尖,行五十里到山高鋪,四十里到畢節縣,四十里到白巖,五十里到判官腦。第三,四川境內路線:四川的第一站是魔泥,行五十里到達永寧縣,從水寧行八十里到達江門,經過二百四十里水路可達瀘州,瀘州到合江縣路程四十里,從合江縣行一百八十里到達江津縣,前行一百七十里到巴縣,後依次爲一百八十里到達長壽縣,一百八十里到暗州,一百二十里到郢都縣,一百六十里到忠州,一百二十里到萬縣,一百八十里到雲陽縣,一百八十里到夔府(奉節縣)、一百八十里到巫山縣,一百八十里到巴東縣。第四,湖北境內路線:進入湖北的第一站是歸州,前行九十里到達宜昌府的東湖縣,經二百四十里到達宜都縣,行九十里到江枝縣,再行九十里到達送子縣,前行六十里達到荊州府的江陵縣,從荊州到石首縣一百八十里,再行一百八十里到達嘉魚縣,從嘉魚縣行二百四十里到達漢陽府、從漢陽府到黃州府的黃岡縣一百八十里,從黃岡縣到蘄州府一百八十里。第五,江西境內路線:從蘄州府行一百八十里到達江西境內的九江府德化縣,前行六十里到達湖口縣,從湖口縣到彭澤縣六十里。第六,江南省、安微省境內路線(江南省在清代爲江蘇、上海幷包括部分浙江地區):第一站爲池州府的東流縣,其餘依次爲九十里到達安慶府懷寧縣,九十里抵達銅陵縣,九十里抵達太平府的繁昌縣,九十里抵達蕪湖府,九十里到達當塗縣,經過一百三十里到達江寧縣,六十里到達儀徵縣,途中經過燕子磯等處,從儀徵縣行七十里到達場州府江都縣,一百二十里到達高郵縣,一百二十里到達寶應縣,一百二十里到達準安府的山陽縣,前行九十里到達清河縣,二百里到達徐州府宿遷縣,一百三十里到達邳縣,經河城關行二十里到達清河關,二十里到達梁山城門,二十里到皇陵莊。第七,山東境內路線:第一站是與江南省交界的臺兒莊,二十里到達侯縣,八里到頓莊,七里到丁廟門,二+裏到萬年門,五十里到張莊,十里到玻璃門,五十里到韓莊,五十里到張阿門,二十五里到滕沛門,二十里到滕縣,一百三十里到沛縣,經一百三十里到達濟寧州魚臺縣,七十里到濟寧州,八十里到鉅野縣,七十六里到兗州府嘉祥縣,三十八里到南旺莊,行五里到達汶上縣,四十三里到東平縣,八十二里到張壽縣,三十七里到陽穀縣,二十里到東平府聊城縣境內,七十里到臨清州,一百四十里到武城縣,一百里到故城縣,一百五十里到德州,從德州行七十二里到達直隸省的東光縣。第八,直隸境內的路線:直隸境內的第一站是東光縣,前行七十里到達天津府南皮縣,行七十里到滄州,一百里到達青縣,七十里到靜海縣,一百一十里到天律縣,八十八里到武清縣。一百四十里到通州、四十里到北京的東便門。

晉商的普洱茶路,我認爲是這樣的:從物流運輸效率看,“多快好省”是所有商家必選之路。清代運輸方式主要是人力、畜力和水運,從運價看水運最便宜,從運貨量看水運最大,所晉省茶莊根據自己經營空間佈局上,肯定選擇滇銅進京,水運線爲最佳,我翻閱了大量滇銅相關文章,覺得和《清代貢茶研究》一書介紹基本吻合。但晉商在具體經營中,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經過對相關資料和衆多相關書籍的查證,可以充分證明從雍正後期在雲南發放茶引開始,晉商中擁有皇商特權的大商號進入雲南,從事普洱茶的經營活動。因六大茶山曼撒建有關帝廟,道光年間被毀現只剩地基。以及山晉衆多大茶號對普洱經營的實物和廣告,充分證明在清代,有一條普洱茶進入市場的通道——晉商普洱茶路,由於現有資料只能證明雲南普洱從南部海上進入國際市場,不能證明晉商在恰克圖市場大量銷售,所以認爲普洱茶以國內貿易爲主體,具體茶路如下,六大茶山——昆明——貴州——在貴州鎮羅星渡上船。鎮羅星渡之前爲陸路,從鎮羅星渡後走水路到瀘州——經三峽——宜昌——漢口,主體順漢水——樊城——賒店上陸路走河南——進山西——澤州——長治——晉中地區。從新加工包裝走向國內市場,供給不同階層的需求。其中可能出現分支線路有1、漢口——沿長江沿線到江蘇與京杭運河交匯處,分兩部分北上漕運——山東——直隸——北京。進京上交貢茶,天津,或經通州——張家口(加工包裝)進入蒙區。

2、河南段向西進入西北陝甘寧疆地區。

3、也有可能在四川境內瀘州,直接轉運進入西北地區。以上只是個人推斷,不足之處貽笑大方,下附晉商茶路掛毯和自制晉商普洱線路圖。備註:實物來源於晉商遺珍博物館。

(大同晉商茶莊遺珍館 楊昶)

相關文章